你留意过身边的鸟吗?它们是世界上专享覆盖羽毛的物种,恐龙现存专享血亲,更是距离人类最近的野生动物,连接大地和天空的精灵。18世纪“博物学之父”布封《自然史》鸟类雕版画,基于全球鸟类样本,首次记录、首次命名:再现鸟类绚丽色彩、自然习性、灵动姿态:次堪比人类目前流星闪耀的科学壮举。经由全新整理编校,与现代鸟类学接轨,一手掌握600余种世界珍奇鸟类。
本书是敦煌历代圆光复原图集。圆光是敦煌图案的集中、综合表现形态,是敦煌图案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本书汇集了从南北朝到元代各个历史时期敦煌图案中圆光的代表作,有完整图案,也有局部放大,有专业的图版说明,对从事工艺美术、平面设计等诸多行业有工具书的作用。
《战功图:艺术与皇权的交织:1762-1829》由张显飞著
《三晋秘崖——中古野外石刻考察》收录了近年来刘勇在山西大地考察不可移动石刻文物的文章,它们从历史学、文物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角度切入,对石刻上的“文化密码”进行了学术考证、史料阐释和现状描述,让这些深藏于千沟万壑中的历史遗迹重新进入当代学者的视野。 全书按晋北、晋东、晋东南、晋中南的顺序梳理,所收石刻大多是民间所为,时代集中于魏晋到隋唐时期,以亲历考察与传世文献互证,并附大量实物图片,为山西文史、中国中古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碎片和可靠资料。
书中文字侧重探讨了关于浮雕造型的基本理论、原理和规律,又增加了作者对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中国、古代希腊浮雕艺术等简要的、通史式的梳理介绍,以方便读者更快的建立起以浮雕为主线的艺术史观。本书希望尽优选可能使读者跳脱风格流派的束缚,求索更加接近于艺术本质的东西。
“新时代中国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课题分为九章,课题梳理了新时期雕塑创作表现出的新特点:艺术精神和形式表现方面的民族化追求成为艺术家的创作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作品价值判断的普适标准;课题揭示了“中国雕塑”逐渐成为一个定义清晰、内容完备的文化概念,这是近百年来,数代雕塑家梦寐以求的理想,并提出要让优秀雕塑作品成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彰显雕塑在文化传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让优秀的雕塑作品成为新时代的助推器、传播中国声音的发声器。
“新时代中国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课题分为九章,课题梳理了新时期雕塑创作表现出的新特点:艺术精神和形式表现方面的民族化追求成为艺术家的创作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作品价值判断的普适标准;课题揭示了“中国雕塑”逐渐成为一个定义清晰、内容完备的文化概念,这是近百年来,数代雕塑家梦寐以求的理想,并提出要让优秀雕塑作品成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彰显雕塑在文化传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让优秀的雕塑作品成为新时代的助推器、传播中国声音的发声器。
“新时代中国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课题分为九章,课题梳理了新时期雕塑创作表现出的新特点:艺术精神和形式表现方面的民族化追求成为艺术家的创作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作品价值判断的普适标准;课题揭示了“中国雕塑”逐渐成为一个定义清晰、内容完备的文化概念,这是近百年来,数代雕塑家梦寐以求的理想,并提出要让优秀雕塑作品成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彰显雕塑在文化传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让优秀的雕塑作品成为新时代的助推器、传播中国声音的发声器。
“新时代中国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课题分为九章,课题梳理了新时期雕塑创作表现出的新特点:艺术精神和形式表现方面的民族化追求成为艺术家的创作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作品价值判断的普适标准;课题揭示了“中国雕塑”逐渐成为一个定义清晰、内容完备的文化概念,这是近百年来,数代雕塑家梦寐以求的理想,并提出要让优秀雕塑作品成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彰显雕塑在文化传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让优秀的雕塑作品成为新时代的助推器、传播中国声音的发声器。
《百美新咏图传》是清代早期较有名的一部人物木刻版画书。《百美新咏图传》以历史和传说中的百多位女子为题材,收录中国历代名媛佳丽西施、王昭君、杨贵妃等小传百篇,并配以图百幅及文人咏词二百馀首。辑图像、传记、诗词及书法于一体。人物镌刻清晰隽雅,形象栩栩如生,充分体现出画家精工秀丽的艺术特点。
《艺术与考古--敦煌佛教石窟艺术图像解析》是一部从社会生活角度全面研究敦煌石窟艺术图像的学术专著,分上、下两卷。本书是作者3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作者于1985年起,陆续对敦煌石窟图像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所撰写的论文也陆续在《敦煌研究》《历史文物》等刊物发表。最近几年来,作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稿不断进行了修改和充实,作为图像研究,又补充搜集了大量插图。现文字稿部分已基本完成,插图部分也基本搜集齐全。
《水印版画技法》由李小彬著
本书是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传统工艺美术丛书的一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蒙古族传统雕塑艺术及其发展历程。本书围绕北方民族史前雕塑艺术及文化、早期北方游牧民族草原石人艺术与文化、蒙古族宗教雕塑艺术及文化、蒙古族传统建筑雕塑艺术及文化等,综述史前至当代北方游牧民族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集中展示蒙古族雕塑艺术的风采。
集结37位造型艺术家,揭秘设计制作背后的故事。想知道自己心爱的模型从设计到完成需要多久吗?想知道一流手办模型展览会的参观攻略吗?想了解知名的手办生产厂家、手办制作公司的秘密吗? 37位一线造型艺术家、125款原创设计、18部制作攻略、9个艺术专栏、2篇独家访谈,从设计灵感、创作背景、爱用工具、制作过程、工作习惯,到多视角成品展现,一场纸上的造型展览与分享之旅,以及那些让你无尽欢喜、感叹惊奇、渴望拥有的“传奇”之作,尽在这里。 在书中你可以看到的细节: 1.造型艺术大家、人气插画师、涂装特效先锋、新秀原型师集结——作品、创作灵感、制作过程、常用工具、工作习惯等。 2.涂装大家田川弘的拟真模型涂装讲座——脸部、头发及金属色涂装。 3.成就造型师的动物观察图鉴——以老虎、鳄鱼为例详解生物的造型特征。 4.专业人士
《百美新咏图传》是清代早期较有名的一部人物木刻版画书。《百美新咏图传》以历史和传说中的百多位女子为题材,收录中国历代名媛佳丽西施、王昭君、杨贵妃等小传百篇,并配以图百幅及文人咏词二百馀首。辑图像、传记、诗词及书法于一体。人物镌刻清晰隽雅,形象栩栩如生,充分体现出画家精工秀丽的艺术特点。
本书主要记述了杨先让版画创作的艺术之旅。杨先让以西洋画、油画作为他艺术之路的起点,通过版画记录那个时代的风貌,表达自身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书中涉及作者所处历史时代的面貌、民风民俗、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风景等六种题材,不仅讲述版画创作的艺术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他创作出的《梨渊》《恩师徐悲鸿》《梁漱溟》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版画艺术作品。杨先让的版画被认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感,可谓创造了一个木刻版画独有时代特色的时代。
刘运峰校订的《死魂灵百图(精)/鲁迅编辑版画丛刊》是《死魂灵》的精装版,《死魂灵》俄国作家果戈理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很好。本书收录了《死魂灵》一书中的俄国木刻版画作品103幅,另卷首广告画1幅,卷末附棱可罗夫画的图12幅,共116幅。
作为18世纪时期法国博物学家,布封耗费40年时间完成了36卷的巨制《自然史》,对后世影响深远。正是在他的主导下,在其合作者E.L.多邦东和M.多邦东的协助下,由同时代法国著名的雕版绘画师弗郎索瓦-尼古拉·马蒂内完成了1008幅精致的雕版手绘插图。这套18世纪的鸟类图鉴丛书,自1765年陆续问世以来,距今已有二百五十余年的历史。这1008幅手绘图包含973幅鸟类插图,35幅其他动物插图(28种昆虫、3种两栖和爬行类动物图和4种珊瑚图);其中包括1228只鸟、24只金龟子、23只蛾、61只蝶、1只变色龙、1只海王星苔虫、3只负子蟾、1只飞蜥、5只天牛、2只螳螂和4丛珊瑚。其中有些鸟类,如马岛蓝鸠、马斯卡林鹦鹉、卡罗莱纳长尾鹦鹉、塞内加尔长尾蜂虎、留尼汪红鹀、大海雀等早已绝迹;而像法国小鸨、阿波罗绢蝶、白鹈鹕等在有些地区以及灭绝。因此,这些插图更显弥
本书为“山西国宝精华”系列之徐显秀墓北齐墓葬壁画,“山西国宝精华”系列是以单页形式,一页呈现一座塑像或一个局部壁画。徐显秀墓彩绘壁画保存基本完整,共约彩绘壁画3300平方米,气势恢宏壮观,形象生动写实,色彩斑斓如新。画面人物与现实同大而栩栩如生,内容纷繁而布局和谐,人物复杂而脉络清楚。本书在文物题材与艺术鉴赏的角度从徐显秀墓墓葬壁画中截取了40余幅保存完整、艺术价值高的高清摄影照片,具有较高的鉴赏与收藏价值。
“大师与版”国际工作坊是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与当代版画研究所主持设立的专项版画科研项目,得到了学院和外事处的大力支持。“大师与版”国际工作坊以“后印刷时代的版画艺术”为研究方向,聚焦当代国际版画艺术教学、创作与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与国际间具有专业影响力的美术院系、艺术家与理论家的交流合作,力图将新时代的版画系建设成为具有前瞻性的不错的版画艺术教学、创作及理论研究中心。本书收集了第四期“大师与版”国际工作坊的作品。
大足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盛极于两宋,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多达75处,是中国石窟艺术目前的一座丰碑。大足200多个龛窟中,观音造像现存有400余尊,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好闻名于世。《大足观音造像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大足观音造像,讲述了研究大足观音造像的目的和意义、大足观音单尊造像的考察、大足观音组合造像的考察,以及大足观音造像铭文考察、艺术赏析、兴盛的背景等。本书精选了各个时期诸多具有代表性的造像约200幅,图文并茂地解读大足造像的文化内涵、艺术魅力及历史价值。
雕塑《烈焰青春》获得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暨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这是继第七届全国美展之后,时隔三十年颁发的第一个全国美展雕塑金奖。 本书围绕《烈焰青春》这件雕塑作品展开,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了该作品的创作构思、场景选取、材料处理、技法构成,从非常专业的创作以及制作角度解析了《烈焰青春》这件作品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二个部分主要讨论了由雕塑创作引发的一系列思考,既有作者早期的艺术观点也有后期的理论探讨,是作者数十年艺术创作的理论精髓;第三个部分是相关专业人员撰写的评论文章,从深度和广度上分析了作品,是对该书的一个内容补充。 本书不仅从《烈焰青春》这一作品的材料、比例、构图、头像、衣纹、刀锯、着色等方面详细介绍其创作历程,同时还延伸至雕塑体系,背后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美学要
刘运峰校订的《艺苑朝华(精)/鲁迅编辑版画丛刊》是艺苑朝华附《木刻纪程》的精装版,《艺苑朝华》是鲁迅、柔石编辑,由朝花社出版的美术丛刊,主要是以专辑画册的形式介绍外国的木刻作品。共包括外国木刻作品五辑,即《近代木刻选集》一、二集,《蕗谷虹儿画选》、《比亚兹莱画选》和《新俄画选》。本书即在《艺苑朝华》的基础上增加了《木刻纪程》,共收录了1933-1934年间靠前8位木刻家的很好作品24幅。
“大师与版”国际工作坊是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与当代版画研究所主持设立的专项版画科研项目,得到了学院和外事处的大力支持。“大师与版”国际工作坊以“后印刷时代的版画艺术”为研究方向,聚焦当代国际版画艺术教学、创作与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与国际间具有专业影响力的美术院系、艺术家与理论家的交流合作,力图将新时代的版画系建设成为具有前瞻性的不错的版画艺术教学、创作及理论研究中心。 本书为第一期,主题为“化蛹为蝶”,内容分为理论支持、讲座概要、展览前言、作品图录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