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不同文明的人们,他们的衣食住行、文化习惯、生产劳动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他们的知识和思想是怎样产生并发展到今天的。 不同语言、不同思想的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与其他的文明。 麦克法兰用半个世纪的观察与思考, 从中国、日本到英国和欧陆,触摸东西方不同的世界, 通过人类学家的知识训练去看待不同的文明系统。 在《文明的比较》中,从宏观角度综述、比较各个文明, 在《文明的观察:汉语文化圈的特质》和《文明的体验:人类学视角下的英国》中,分别深入探寻中华文明和英国社会。 从日常中寻找文明对于个人和群体的意义, 试图解答文明基础的模样,也是对不同文明系统明确而坚定的赞美。 《 文明的比较 》 互鉴文明,信守独立的文化认同,并热爱我们的文明 面对文明的共通与不
敦煌自汉武开疆立郡,便成为汉王朝的西陲门户,其连通东西的特殊位置, 使之成为丝路上的通都要邑和东西文化交流的*个交融点。开放包容的文化土壤,成就了连续千年的佛教艺术圣地 ;特殊的气候条件,保全了博大精深的中古文化典籍宝藏。一经开启,虽仅以边郡地域冠名,但深邃灿烂的文化基因, 迅即使之成为世界文明的象征 ;正是这样的文化奇迹,使之成为世界 显学 它的内涵虽是历史,但探索和研究使之不断充实和更新 这就是敦煌文化!也是它的真谛和魅力古代敦煌文化之所以得以繁荣,正是由于汲取了丝绸之路 上中西文化的丰富营养。今天,我们又处于一个中外文化交流 的大好时机,更应该以开阔的胸襟,放眼世界,从更广更深的 角度来看待丝绸之路与敦煌的文化艺术。 丝绸之路与敦煌文 化丛书 就是希望以更新的视角、更新的方法来探讨丝绸之路 与敦煌学的相关问题
中国人的文化常识课 系列,是为所有热爱中国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读者写的 国民文化入门书 。一套6册,涵盖美学、文学、绘画、书法、建筑、音乐与戏剧7大领域,以5000年历史时间为序,完整解读国人必知的文化大家和经典名作。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这套文化常识课用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语言,配以600 幅精彩纷呈的经典名作大图,清晰地梳理出300 文化常识专题。让我们在忙碌的日常中温习古代文化名人的魅力,在文化中重寻中国人的底气与骨气。
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印度、欧洲、美国 茶在全球扩散的历史却不只是茶本身的历史,各种与茶有关的故事交织成了一部全球史。我们可以看到,茶叶经济是唐宋时期中国经济和军事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茶叶促进了中日、中韩文化的交流;茶是航海、英荷战争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茶的历史是全球化的传奇,可惜的是许多关于茶的流行思想和许多流行的茶历史充满了神话和错误。本书以将近800页的厚重文本,讲述了喜马拉雅山脉东部高地上隐藏的茶的起源、古老民族的饮茶方式、中国将茶的发扬光大、因茶而变的人物命运 让我们跟随茶的脚步,跨过大海,穿越沙漠,去探究被众多现代外衣包装、作为今日全球饮料的茶的真相。
《湖湘文化通史》由《上古卷》《中古卷》《近古卷》《近代卷(上)》《近代卷(下)》五卷组成,全书共计300万字,系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为总主编,王兴国、万里、肖永明、向桃初、吴仰湘、陈松长、陈先初、王勇等知名专家学者为分卷主编的项目撰写组组织撰写。初版于2015年,本次增补修订,除了校正错讹,主要补充了近十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并在湖湘文化与中华道统的关系方面做了更深一层次的阐述。 本书是一部地域文化通史类的大型学术专著, 湖湘 系指现代湖南省行政区的空间范围,故而把这个空间范围内产生、发展、交流、演变的文化现象均作为考察研究对象。本项目强调该区域的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形态的连续性与差异性,即上古的部族文化、方国文化与中古、近古的区域文化形态的连续与演变。本项目的 文化 主要是指精神文化,
中国戏剧是繁衍千余年、灿烂辉煌、独一无二的古代文化遗产。本书是著名戏剧史家周贻白先生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古代戏剧史研究的传世之作。该书篇幅适中,完整介绍了我国古代戏剧的起源、形成和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评介了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收集的材料丰富详尽。全书注重戏剧全史的研究,对中国戏剧发展作了通史性的探讨和总结;提出声腔的三大源流,即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的见解,并且做出详尽的论述;论述密切联系舞台演出实践,注重实际调查,改变了过去研究方法上只重考据和文采的偏颇。作者强调戏剧为综合性艺术,场上重于案头;戏剧是民族性艺术,应重视民间创造;戏剧是社会性艺术,应探索其历史的演变规律,并将这些观点贯穿全书始终。
《言不 称希腊》 括 旅行现场引发的疑问 和 源远流长的西方 、考古和文物造假 两个 分的内容,通过大量图片 以图证史 ,对自19世纪以来形成的所谓西方文明史提出全面、系统的质疑。作者认为,西方社会长时间持续不断地、成体系地 造假、考古造假和文物造假,虚构古希腊、古埃及、古两河流域和古印度文明,将这个 三条河文明 推到比中华文明更古老的地位,同时在美洲也布置 古代文明 的迷魂阵,目的就是贬低、矮化中华文明的 ,可谓 的 谋 。 作者指出,现今教科书所描述的世 文明史,完全是19世纪西方中 论的产物,充满了虚构和伪造。这 伪史处 积虑地遮蔽中华文明的光辉,造成现代 人深度的文化自卑,阻碍中华民族走向文化复兴, 须予以揭示。 《光从中华来》用10个主题内容和大量图片,论证了中华文明西传波斯及后来的阿拉伯, 后传 欧洲,催
在《魅感的表面:明清的玩好之物》中,乔迅对明清时期中国的装饰艺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展示了明清时期中国装饰艺术从个人物品到整体住宅室内布置的各个层面,建立了在非宗教性的奢侈装饰背后一个松散变化的、不成文但仍不失连贯的体系。*部分 玩好之物 ,首先介绍了生产和消费奢侈物品的社会环境。第二部分 表域资源 ,考察了单个器物所利用的表面处理的主要形式资源。第三部分 从表域到物境 ,描绘了单个器物的表面组合在一起时营造出的室内整体物境。本书关注的时间段跨越了将近三个世纪,主要侧重于重建装饰艺术不断变化的、深层次的认知框架,同时也不会忽略讨论时代的差异。书中约有280幅彩图,将带给任何对装饰艺术、对中国艺术感兴趣的人士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体验。
《中国文化通史》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发展规律,彰显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本书力图突出 通 字,纵向上,全书各卷之间脉络贯通,于沿革流变中体现中国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一以贯之的民族精神;横向上注重时代精神对文化现象的整合,注重诸文化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本书将中国文化置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去考察,既注意中外文化的交流、冲突与融合,也注意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本书不仅写汉民族的文化,同时也重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创造及其特色,尤其注意突出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各民族间的文化互相渗透、交流与融合。
早在黄帝时期,中华法制文明的曙光便已投射在中华大地上。自夏朝立国,迄至末代王朝 清朝的覆没,经历了四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没有中断的历史发展过程。就中华法制文明而言,其特殊性、完整性、包容性均为世界法制文明史之最。中华法制文明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概述如下:重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重尊卑伦序,引礼入法;重以德化民,德法共治;重安人宁国,移风易俗;重九族相亲,协和万邦;重法为治具,彰善瘅恶;重天人合一,中平和谐;重文化渊源,百家争鸣;重理性思维,鉴古明今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法制文明将发挥其创造性的史鉴作用。
本书共分两部分,*部分以导读的形式介绍了经典著作的写作背景及学术价值,第二部分全文影印著作首版版本。《中国文字学史》叙述了汉语文字学演进历史,开创了中国文字学史的学科体系,对中国文字学史进行了独特合理的分期,该书在丰富史料的基础上贯穿了系统性的治学方法,同时对于丰富的文字学史料也给予了恰当的评述。该书把文字学史分为四期:秦汉至隋,为文字书时期;唐至明,为文字学前期;清代,为文字学后期;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为古文字学时期。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共九编33章130余万字,系统阐释了两汉四百年文学艺术思想的发展历程。全书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梳理两汉的文艺思想及其重要特征,既有历史的时间线索,又有专题的内容研究,两者结合,将两汉文艺思想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峰。纵向维度侧重于历史的论述,从西汉初中期、西汉后期、东汉前期、东汉中后期四个主要历史时期,论述两汉时期文艺思想的发展概况、重要作家与重要作品的文艺思想等。横向维度则着重截取代表性人物与文艺思潮,对两汉文艺思想的生成机制、《礼记》的诗学蕴涵、扬雄文艺思想与西汉后期文人心态、郑玄诗学思想及其范式意义、东汉辞赋的文艺思想、汉代各类艺术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与文化意味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着重探讨了 文人 作为一种文化主体身份的历史生成、演变及其对文学观念之影响。
在人类社会建立联系的过程中,海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不同民族之间进行远途贸易和交流的主要途径。这部鸿篇巨制追踪了人类在世界各大洋周边以及跨大洋的旅行与交流互动的历史,详细阐述了人类与大洋从最早一批航海者的时代一直到今天的关系。大卫 阿布拉菲亚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叙述了商人、探险家、海盗、制图师和旅者等群体如何通过海洋追寻香料、黄金、象牙、奴隶、可定居的新土地和关于远方的知识。他跳出欧洲中心主义的窠臼,强调来自其他大洲的航海者发挥的作用;同时展示了海上网络如何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终构成覆盖全球的联系网络。这是一部恢宏的史诗,而且采用了令人振奋的新视角 从无垠大洋的角度审视人类历史。
《中国阅读通史》全书篇幅约240万字,内容涵盖时间段为先秦至2000年,按历史朝代顺序和篇幅分为11编,8卷,每卷约30万字。11编分别为绪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辽金元、明代、清代上编、清代下编、民国、1949年至2000年。8卷分别为《理论卷》、《先秦至魏晋卷》、《隋唐五代两宋卷》、《辽西夏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中华民国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卷》。《中国阅读通史》首先讨论了阅读的多重含义,其次以上述朝代为序,探讨从先秦到2000年不同时期阅读现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阅读传统的特色及阅读的思想与方法。 本书为王余光,汪琴著的《中国阅读通史(理论卷)(精)》。
本书以115位苏格兰作家以及他们的360部主要作品的故事,阐释了书籍出版对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决定性作用。其论说语境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史、文字史和学术史,讨论的核心不单是书籍作者和文本价值带来的影响,而是在从文本到形成书籍的过程中作者与书商之间的丰富活动。本书不仅展现了书籍出版翔实的细节,并且多层次鲜活地描述了作者、书籍、出版商、印刷者及在书籍流通运程中其他各种对象的互动关系。这是一部非常有用的参考书,附有大量图表和参考书目,它们同样也是本令人兴味盎然和激动人心的读物。
《革命历史文献专题书目(1911 1949)》(全三册)辑录1911年至1949年9月出版的革命历史图书13869种,约1.8万个版本,是一部大型的回溯性书目。涵盖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58家单位的数据,著录题名、责任说明、版本、出版发行信息、内容提要、收藏单位等,信息详尽。本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革命历史图书出版情况进行全面、集中的展示,系统梳理这段时期革命历史图书的出版脉络,不仅能更好地对这批文献进行收藏、保护和整理、利用,同时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可为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专业文献支撑,为研究者爬梳史料提供指南,为革命历史文献的补藏、修复等原生性保护工作提供书目参照。
在现代人的印象里,中世纪人一定是生活在一个物资贫乏的时代,干巴巴的面包皮、漂着奇怪固体的蔬菜清汤、以香料掩盖腐臭味道的肉品 这些对中世纪饮食的误解深深地禁锢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五味俱全。 实际上,中世纪人会用公共烤炉烘烤新鲜的面包与馅饼,用牛肉汤或猪肉汤烹制卷心菜和韭菜,用腌制熏肠延长肉类的保存时间 在关于 吃 的问题上,中世纪人和现代人一样乐此不疲,而且,他们还会按照季节、医学和教会建议来调整饮食,堪称开启养生之道的先河。 在这样一部食谱社会史中,那个被遗忘的味道世界再次变得鲜活起来,从面包的烤制、蔬菜的存储,再到肉类的烹煮和甜点的制作,一道中世纪盛宴亟待探寻!
本书是一部全面描述丝绸之路的通史类著作,突破了分述陆上和海上、草原与西南各条丝绸之路的传统框架,全景式展现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繁荣的历史,着重论述了各个朝代对丝绸之路的经略和管理,以及不同时期丝绸之路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所发挥的作用。 全书分为3卷,包括9编55章,共135万字,配有500多幅历史图片,精选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中华文明与域外文明交流的丰富资料,按历史发展顺序进行编排,生动、翔实地反映了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文化交流的突出成就,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为读者呈现以丝绸之路为载体的中外文明交流史,展现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
一部全面呈现百年冬奥史(24届)瑰丽画卷的图书《从夏蒙尼到北京:冬奥百年》在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开幕前夕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和英文版将同步推出,在全球发行。 本书前23届内容(从法国夏蒙尼冬奥会到韩国平昌冬奥会)由法国《队报》前资深记者杰拉尔 萨雷先生和法国《队报》旗下的加时出版社前社长万尚 劳德特先生主笔,中国《体坛周报》对书稿进行了修订优化并补充撰写了北京-张家口冬奥会部分的内容。中国首位冬奥金牌获得者、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女士专门为本书撰写文章《让我们激情相约在北京》。中国冬奥组委宣传部部长赵卫东先生领衔本书编委会。 本书既是介绍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发展、演变历史的科普读物,也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故事的精彩集锦。书稿由摘要、综述、故事三部分组成,介绍了历届冬奥会的基本情况、
本书以宏大的构思、新颖的理论、丰富的内容和研究而优美的文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化别具一格的生成机制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上编从地理背景、经济土壤、社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成机制,重理论而又多有丰富史料的佐证;下编勾画了自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段内中华文化自发生到一统、多元、隆盛、内省、融合、陈暮开新、烂熟式微、蜕变新生的发展历程,有描述而又不乏精辟议论的概括,是一部全面、系统的中华文化史巨著。曾获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和首届中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中文全译本《中国文化史迹(精装版)》是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市文教结合 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 资助项目。 《中国文化史迹》共12卷,是一部以图片为主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百年前有代表性的建筑、雕塑、壁画等文化史迹的著作。十二卷依次如下:一 山西,二 河南,三 广东、湖南,四 江苏、浙江、福建,五 河南、河北,六 浙江、福建,七 山东,八 山西、河北,九 河南、陕西,十 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十一 山东,十二 河北。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关野贞于1918 1924年组织田野调查团,在中国的粤、苏、浙、鲁、晋、陕等地从事中国史迹调查工作,出版了《中国文化史迹》(即为1925年初版的《支那文化史迹》)。2014年起,复旦大学与东京大学合作,组织人员对此套书进行翻译,并结合今天的田
本书共5卷18章,详细记述了自庆长至宽永时期以来浮世绘各个流派的发展史略、知名画师的生平、代表作及简要评述。作者用通俗凝练的语言介绍日本浮世绘历史及知名作品,不仅注重对各个流派来龙去脉的记述,而且涉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审美,歌舞伎、茶社、戏院等各行业的品味、爱好、生活乐趣,鲜活而生动地再现了江户时期日本的风土人情。全书内含彩色版画170幅,正文还穿插有多张精巧玲珑的小幅黑白画作,图文并茂,是了解日本浮世绘的藏品。
本书是为纪念中国电视剧 60年而出的献礼图书,为 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 丛书之 人物卷 ,全书共收录与电视剧产业有关的615人所写的文章, 分为 7大序列、33个类别,分别收录在上、中、下三卷。 上卷 为编剧和演员(214人), 中卷 为导演、相关艺术工种和衍生门类(211人), 下卷 为传播媒体和制片发行(190人)。内容主要是615人各自谈从业经历、拍摄花絮、表演内幕、创作体验、成长记忆、往事回顾、行业反思、学术见解、岁月感悟等,通过他们亲切、真实的叙述使读者体会他们的经历,感悟岁月以此来纪念中国电视剧60年的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