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话不仅是陕北地域文化重要的表达符号,更是流动的活化的历史。全书从“中华文明的基因解码”“折射语言流变轨迹的棱镜”“中华语言化石奇葩”“文化认同的亲和剂”四个方面,对陕北方言和方言文化进行了描述和研究。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建成的座现代化国家ji博物馆。其雄伟庄重的唐风建筑、丰富精美的藏品和博大雄浑的历史陈列,代表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水平,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馆藏的170余万件文物,不仅反映了陕西历史文化的概貌,而且还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荟萃了3000余件组馆藏精品的基本陈列完整勾勒了陕西乃至中国古代文明孕育、发展、鼎盛的过程,凸显了周、秦、汉、唐几个盛世王朝的文明成就,是公众了解陕西历史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长期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捧。“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文物”展览和“唐代壁画”等专题陈列集中体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藏品特色,突出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最为辉煌的大唐王朝的盛世繁华和恢弘气象。
区域发展经验和世界历史进程均已表明,文化不仅是一种意愿、一种动力,更是一种资源、一种实力。文化的发展,既来源于历史的传承,也有赖于现实的展现,更需要未来的代领。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定位、新使命,不仅为文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还进一步凸显了文化建设的地位,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方向,也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浙江地方文化,挖掘地方文化的当代价值,扎实有效地推进浙江文化建设,使全省的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浙江的历史文化地位相适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本书是一部城市传记,以非虚构文学的形式追溯中山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三条主线贯穿整部书稿,一条是经济主线:中山从以渔业为主的海岛经济,转变成以农耕畜牧为主的农业经济,再发展为买办群体活跃、与世界通商的近代商业城市;另一条是政治、文化主线:明代以降,香山诞生了大批文化名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而近代以来,在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民主革命中,中山更成为革命的策源地;第三条是民间生活主线:从中山的人口、语言、饮食、衣冠、建筑、时令节俗、民间艺术等方面入手,描写了这些民俗活动的来龙去脉,再现其万众同乐的场面,探索南越文化在两千多年间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嬗变过程。
本书是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批示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意见编纂;是一本全面介绍山东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简明、题库式读本。全书约35万字,以纵向时代为主线,以文化部类为专题,以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山东人文精神、历史贡献、当代价值为主旨,以重要人物、事件、遗迹、典籍等为着力点,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反映山东历史文化。
《手绘佛山非遗作品集》以传统中国画中的白描方式勾勒出佛山国家非遗项目和省级非遗项目共15项。粤剧、人龙舞、十番及武术等以动作造型为表现的演艺类项目,石湾陶塑技艺、木版年画、剪纸、狮头扎作、香云纱染整技艺等工艺类项目,以及秋色、祖庙庙会等群体性参与的民俗项目,作者均以独特的视角精心绘制,对其分解动作、工序过程等进行了细致的体现。佛山粤剧中十八罗汉架招式动作的代表造型;人龙舞中的表现重要意义的环节;石湾陶塑艺术家手里做出的作品;冯大师的雕版中气息古朴、寓意吉祥的木版年画,剪纸大师刀下玲珑剔透、精细典雅的剪纸,香云纱染整技艺中的特殊工艺,群体性民俗的盛大场面……这些表演艺术、工艺技艺与民俗场景的表达,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环节的定格。作者还别具匠心地在白描绘画中加入了具有特色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