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两岸具有代表性的客家问题研究者的文章20篇。这些文章均为近十年的成果,能够代表目前海峡两岸客家研究的前沿水平。这些文章大都不囿于某一具体问题的个案研究,而希望从某一方面、某一主题展开较为宏观性的讨论,因而对于开展海峡两岸客家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导论性意义,对于计划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青年研究者以及初涉这一领域的其他专业研究者,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考察了粤台两地部分客家家族的源流,并从土地制度、地方基层社会组织、地方基层武装组织以及精英的社会活动等角度,探讨了这些家族在台湾播衍与发展的历程。全书一方面从微观以及在地的角度考察移民的定居过程,另一方面从较为宏观的角度考察移民的来源。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较为完整理解整个客家移民的空间来源,进而理解其在移民接收地社会网络形成的历史渊源与行为逻辑。
本书是“客家文化多样性与客家学理论体系建构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果结集。该会议于2012年12月7—10日由嘉应学院主办,参会人员包括来自海外和国内8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史部门的150多位学者。全书从会议提交的100多篇客家学专题研究论文中甄选了22篇有创意、有新见的论文,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客家文化研究的成果,反映了当前海内外客家学研究的现状及学术前沿,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客家文化多样性与客家学理论体系建构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果结集。该会议于2012年12月7—10日由嘉应学院主办,参会人员包括来自海外和8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史部门的150多位学者。全书从会议提交的100多篇客家学专题研究论文中甄选了22篇有创意、有新见的论文,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客家文化研究的成果,反映了当前海内外客家学研究的现状及学术前沿,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客家人在宗族文化的熏陶下,对人丁兴旺具有执着的向往,进而衍生出丰富多彩的客家花“灯”民俗。行走在赣闽粤客家山区,观察花灯艺人的生存状态,体会民间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变化过程;参与具有象征意义的“响丁”仪式,走访与客家花灯有关联的各类民众,解析花灯如何建构客家人的行为和观念。《客家花灯文化研究》以客家花灯为研究对象,从民俗学、社会学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系统分析客家族群丰富多彩的花灯文化,旨在解读宗族文化复兴背景下传统客家民俗如何传承和重构,进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框架内分析客家花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可能路径。
本书收录了两岸具有代表性的客家问题研究者的文章20篇。这些文章均为近十年的成果,能够代表目前海峡两岸客家研究的前沿水平。这些文章大都不囿于某一具体问题的个案研究,而希望从某一方面、某一主题展开较为宏观性的讨论,因而对于开展海峡两岸客家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导论性意义,对于计划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青年研究者以及初涉这一领域的其他专业研究者,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客家文化多样性与客家学理论体系建构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果结集。该会议于2012年12月7—10日由嘉应学院主办,参会人员包括来自海外和国内8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史部门的150多位学者。全书从会议提交的100多篇客家学专题研究论文中甄选了22篇有创意、有新见的论文,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客家文化研究的成果,反映了当前海内外客家学研究的现状及学术前沿,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