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1000年前日本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早的长篇小说。它以一种贵族化的华丽、唯美,史学家般的恢弘,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流传千年的爱情故事。 《源氏物语:全译彩插珍藏版版》分上下两册,穿插了19幅日本国宝级《源氏物语绘卷》的无损复原画稿,并插有《洛中洛外图屏风》等珍贵画卷插图,将平安时代的华丽与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之美完美呈现在读者眼前,被读者评为 *美的《源氏物语》 。
公元366年,乐僔开始开凿莫高窟洞窟。此后的1500多年,莫高窟身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各民族和宗教的交叉点,兴荣交替直至被人彻底遗忘了几百年。从1900年6月藏经洞被重新发现到现在的这120多年,敦煌学逐渐兴起,莫高窟从默默无名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遗珠,经历了一个世纪,其中既有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沙对莫高窟的侵蚀,也有国家的动荡、残酷的战争等人为因素带来的干扰破坏。这一个多世纪,浓缩了莫高窟所经历的漫长岁月,也是莫高窟建成以来变化剧烈的一个世纪。通过120年时间跨度的影像对比,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留下的、那些逝去的永远不可再见的,那些被破坏的;可以看到莫高窟生命脉搏的跳动;听到她的心跳和呼吸;看到一代代的敦煌守护者为什么而奉献,而着迷。我们看到的,并不是遗迹和死掉的壁画,而是活生生的历史和生命脉动
文学大家沈从文1949年以后转行做了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六千年间中华文物上,专注地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书画打了近四十年交道,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 《沈从文说文物》系列,包括 织锦篇 民俗篇 服饰篇 器物篇 书画篇 等五册,收录了沈从文后半生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分册简介: 《沈从文说文物 织锦篇》 本册收录了沈从文的一些有关织锦类的考古鉴赏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沈从文把研究文物数十年里经手过眼数以万计丝织品所积累的经验按时代一一梳理,佐以实物图片,展现出中国古代辉煌绚丽织锦文化。 《沈从文说文物 民俗篇》 本册收录了沈从文有关民俗类的考古和鉴赏文章,对中国古代民俗中龙凤等人民素所喜好的形象在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各时
《斯文在兹》为民国时期《学衡》杂志的文章选编,收录了吴宓、梅光迪、胡先骕、柳诒徵、刘永济、汤用彤等诸多文化大师的华彩篇章,他们从各自的学科、视角出发,对中国文化的重建进行了富有先见性的探索。在传统文化危如累卵之际,他们按捺不住自己的关怀,大声呼喊出自己的信念,一心要 明其源流,著其旨要,以见吾国文化,有可与日月争光之价值 。透过他们独特的人文视角,我们不难感受到这些先驱的世界眼光和家国情怀。
爱新觉罗 胤禛(1687年 1735年)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四子。曾自号 圆明居士 破尘居士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继位成为皇帝,在位十三年,于五十八岁(1735年)去世。年号雍正,庙号世宗。 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 是康熙( 圣祖仁皇帝) 的日常示训、由雍正(世宗宪皇帝)亲自记录编辑而成,共二百四十六则。该书于雍正八年刊印。 圣谕广训 是康熙( 圣祖仁皇帝) 颁发天下的圣谕十六条、由雍正(世宗宪皇帝)亲自对每一条进行阐发讲解而成。该书于雍正二年刊印。 四、 世宗宪皇帝圣训 , 全称为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教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 ,分类辑录了雍正在位期间的诏谕而成, 雍正(世宗宪皇帝) 曾敕命大学士编集了一百五十九卷本 世宗宪皇帝实录 ,后由乾隆(高宗纯皇帝)将之精选编辑为 世宗宪皇帝圣训 三十六卷, 该书于乾隆五年刊印
《中华文明探源论丛》(全三册)是精心遴选近10年来部分学者在《中原文化研究》期刊 文明探源 栏目刊发的75篇学术文章,旨在借助河南 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 计划,进一步做好中华文明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示、宣传与推广,拓展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的认识,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本书编撰整理了涉及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多个阶段的相关学术论文,主要内容如下:一是从宏观视野审视促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和内在动力,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生成机制的相关研究;二是聚焦于都邑性聚落与早期国家诞生的相关研究;三是从微观视野考察双槐树、二里头、良渚和三星堆等遗址,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过程中形成文化基因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服饰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排在首位,它的功能远远不止保暖和审美的需求,还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本书从政治学、经济学、科技学、教育学、军事学、文艺学、考古学、民族学、生态学等方面以及其宽广的视角对人类服饰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述,是一部服饰文化的百科全书。
百年中国现代美学,引人瞩目的,无疑当数美学命题一 以美育代宗教 、也当数美学问题一- 生命/实践 。它们是两个百年中国现代美学的 哥德巴赫猜想 。走向生命美学,正是本书对于 生命/信仰 这美学问题的回答。本书立足于作者提出的 万物- -体仁爱 的生命哲学,坚持美学的奥秘在人一人的奥秘在生命一生命的奥秘在 生成为人 一 生成为人 的奥秘在 生成为 审美的人,坚持 生命视界 情感为本 境界取向 ,并且以 自然界生成为人 区别于实践美学的 自然的人化 ,以 爱者优存 区别于实践美学的 适者生存 ,以 我审美故我在 区别于实践美学的 我实践故我在 ,以审美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必然与必需区别于实践美学的以审美活动作为实践活动的附属品、奢侈品,从生命美学的背景转换、研究对象、当代取向、提问方式、理论谱系、何谓与何为以及生命美学与生活美学
本书是一部有关智能传播的体系性论文集全书分五个部分: 一、 智能传播学术地图 :讨论国际、关于智能运用于传播的范围,现状、研究热点与趋势; 二、 智能理论篇 :是关于智能传播的哲学基础,理论范畴的研究: 三、 智能应用篇:新闻 :是关于智能技术运用于新闻策展生产、分发、个性化推荐、核查及其算法价值观的研究; 四、 智能应用篇:传播 :是关于智能技术运用于传播,包括演艺、电视主播、影视剧、综艺、社交平台等领域的策略、功能与价值规影响的研究; 五、 智能治理篇 :讨论智能技术运用于治理、媒介公共领域,社会动员等方面的功能,以及智能技术带来的信息操纵、深度伪造、透明度等价值观问题及其治理。
这个过程就是我所说的“后人类中心论的后人文主义”,也是我整部书的论点。它关系到摆脱诸如道德理性、统一身份、超验意识或者固有的普世道德价值观。我的聚焦完全落在主体形构的规范性的中立关系框架和可能的伦理关系框架上。对后人类主体的新规范性框架进行详细阐释是集体制定的、以非盈利为导向的强度试验的重点,强度是指对我们具体能够生成的对象进行试验。这些试验是一个实践(一个扎根的共同事业),而非一个套语(常识信念)。我的游牧主体具身化了这个研究方法,通过将关联性扮演的本体论角色前景化,把非统一的主体性和伦理责任结合起来。
本书以中华民族服饰艺术的精髓,优雅的典范宋代女性服饰艺术为研究对象,从哲学、美学、设计学多重视角探索中华民族服饰艺术与设计美学的内核,由宏观到微观,从文化价值到艺术形式,层层递进。根据宋代文献、绘画、实物等资料,重新绘制大量高水平的彩色宋代女性服饰图谱。图文并茂,以图为主,从服饰艺术的角度分析、归纳其艺术特征。再从宋代女性优雅的美学尺度探究文化的再生产,为民族服饰文化产业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提供直观、便捷的资源,为中华民族服饰艺术传承与发展奠定价值基石。
为国家重大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的主体部分,在理论上提出了"生生遗续"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代表性概念。在绪论中,首席专家提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崇高性"概念,凸显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宇宙观,并与西方文化遗产的"纪念碑性"进行对话。上编主要从遗产体系的知识构成形制,包括文化遗产的生成原理、文化传统与文化传承、"礼"之体与"仪"之用、乡土知识与家园遗产、遗产与博物学谱系等。下编围绕"生生遗续"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纲要展开论述,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生命之活态遗产的身体践行、生态之写于水上的文化遗产、生养之文化遗产的养育制度、生计之美味"大羊"尚可馔享、生产之形制工作工具与功名、生业之以生为业的世俗神圣。在结论部分,将中国文化遗产的"崇高性"与"中华本草学与生命本体"相互呼应,
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世界从何而来?人类如何诞生,死后又将去往何处?古往今来的每一种文明对此都有自己的见解。本书选取了 经典的25种创世传说,并用手绘的形式将想象的世界画了出来。在每一幅宇宙解剖图中,插画家力图立体呈现各个世界的形态和细节,大到宇宙的结构、大地的方位、天空的层次,小到冥界的位置、地狱的入口等。通过图像的语言,这些世界不再是缥缈的设想,而有了具体的形态——漂浮在虚空中的蛋,立在海中的莲花,层层叠起的蒙古包,巨大的人脑,还有的像洋葱、椰子、南瓜……北欧神话中的神域阿斯加德,希腊神话中的冥府哈迪斯,中国古人心中的黄泉, 中的须弥山,等等,各种耳熟能详的神话“地标”在世界中的位置,也变得一目了然。本书由科技记者与插画家联手创作,前者以轻松有趣的语言讲述创世神话,后者则用准确
《理解物质文化/国外文化研究前沿译丛》从物质文化的内涵、物质文化研究的理论方法、如何理解物质文化等方面梳理了当代物质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综合考察了论述物质文化的国外当代经典学术著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简洁而又多视角的研究路径。(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及创造物质产品的技术。物质文化来源于技术并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直接相关。物质文化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技术和物质产品的显示存在和组合,不同物质文化状况反映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物质文化不单指“物质”,更重要的是强调一种文化或文明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