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世范》是南宋人袁采撰写的一部家规家训性质的著作,反映了宋人丰富的家庭伦理教化和社会教化思想,在中国家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被四库馆臣誉为 《颜氏家训》之亚 。与《颜世家训》浓重的书卷气和学术特色相比,《袁氏世范》更多地反映了宋代士人的价值观从理想性向现实性转化,从学术上向世俗方面转化,由重理论转为重视经验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指导。《袁氏世范》出版后,便受到时人的推崇,屡屡为人所引用。此后元明清各朝都有刊刻出版,并且影响波及海外。日本德川幕府时期,便出版过《袁氏世范》,此后一再翻刻,并翻译成日语出版。《袁氏世范》一书的价值也得到海外宋元史领域学者的重视,如美国汉学家伊沛霞、墨子刻、包弼德等人都研究过《袁氏世范》,伊沛霞还将《袁氏世范》翻译成英文出版。《袁氏世范校注》以 中华
本书是具有专业科研能力和丰富田野经验的民族学学者,在对不同民族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与当地民族有趣、鲜活、生动、多元的文化现象碰撞后产生的文化感受,在讲述趣味故事的同时,也向读者呈现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书中讲述的故事围绕 田野 和 民族 ,包含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饮食、服饰、宗教、建筑、节庆等丰富的民族文化,充满了真情与感动、交流与隔阂、困惑与忧思。这些田野故事短小精悍、生动幽默、真实有趣,轻松的笔调中不乏对民族学专业深刻的学术思考。
《大学·中庸诵读本(升级版)》是“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之一,流传广泛,大众认可度高,利于诵读。能够满足广大老师及中小学家长、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需求。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注音版无障碍阅读。本版采用大字注音排版,方便孩子诵读。二、严谨准确的疑难注解,让孩子无障碍理解全文。对于较难或是易理解错误的字词进行注解,不仅让孩子自己读懂国学,还能加深对国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怀人小品里*哀婉动人的,要属悼念亡妻的文字。人去枕空,寒衾依旧。睹物怀人,思念亡妻的感情,于瞬间便会喷薄而出。 “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夜半时分,妻子王弗入梦。东坡与妻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样的梦,如果永远不要醒来,该有多好?东坡这阕怀念亡妻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历来被视作悼妻之作的经典。那些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日子,不曾走远。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清晰如昨。每逢齿痛,全祖望便会想起妻子那句:“是非雌黄人物之报耶?”这难道不是你平时胡乱评论别人的报应吗?自从走上仕途,宦海沉浮,恽敬经常得罪上司,而令妻子担惊受怕,终至染疾身亡。“既仕乃至如此,此岂可尽委之于命。对于妻子的早逝,恽敬充满深深内疚。冒襄的小妾董小宛
薪火文创社编著的《传统文化走进生活》系列丛书是为当代青少年编写的一套传统文化入门书。丛书将为青少年读者展现他们生活中关于汉语、山河、草木、节日、游戏、器物等方面的传统文化内容。《草木有本心》作为丛书分册之一,呈现的是中国一年四季中的典型草木及蕴藏其中的传统文化。 草木的“本心”就是大自然赋予草木的天性。中国人的生活一直与草木息息相关,我们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花草树木的萌发、绽放、成熟与凋零。自古以来,人们欣赏它们、吟咏它们,留下了众多关于草木的诗篇。即便到了现代,这种以草木来传达情感的传统依然真实地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
在不同的民族那里,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逻辑,而这些逻辑背后又有信息的排列组合方式和表达方式上的基本规则,这就形成了不同民族自己的“密码本”。中华很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密码本”?什么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糟粕和误区?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作者选择了零至九这十个很基本、很简单但也是很重要的数字,阐释其在中华文化中特定、丰富的含义,解析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所专享的思维方法,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中华文化精神的全新视角。
本书作者曾患白血病, 经各种治疗, 目前已康复。本书稿为作者抗击白血病的心路历程。书稿共分为“面对现实”“住院期间”“病情恶化”“死亡边缘”“希望来临”“重生感悟”六个部分, 介绍了作者患白血病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 以及作者在此过程中是如何利用积极的心态建设、树立强大的精神, 最终战胜白血病。
本书是粤雅小丛书 辑之一,精选广东剪纸、广彩、茅龙笔、香云纱、粤菜五种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精美雅致的图片,配以精炼简洁的文字,向广大读者介绍广东非遗的发展历史、工艺特征以及文化价值。 中国造纸术历史悠久,纸对中国人而言,不仅是书写的载体,也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民间艺术剪纸正是肇始于此。剪纸在我国源远流长,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中,根植于岭南风土之中的广东剪纸自成一格,以独特的南国韵味和艺术特色享誉海内外。广东剪纸以佛山剪纸和潮汕剪纸 负盛名,两者如花开两枝,各有风貌。作为彰显非遗文化、呼吁非遗传承的“粤雅小丛书”之一,本书围绕广东剪纸的发展历史、工艺制作、传承创新三大板块展开叙述,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言简意赅地呈现广东剪纸艺术的人文价值,体现了岭南人美好的生活愿景和审
1926年,由王云五、朱经农主编的《学生国学丛书》开始陆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套隶属在王云五做总主编的《万有文库》之下,为中学生和社会普及层面阅读古代典籍所做的文言文选本。今天,出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社会需要,我们决定对这套丛书进行适应现代的加工编辑,将它介绍给今天的读者。 《学生国学丛书》是一套开放的丛书,我们会根据教学和读者的需要,补充一些当时没有被入选的优秀古代典籍选本,使新编的丛书不断丰富,通过新编激活,更好地发挥它在语文教育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学生国学丛书新编》第一辑10种:《书经》《老子》《庄子》《列子》《楚辞》《吕氏春秋》《史记》《世说新语》《苏辛词》《周姜词》。《学生国学丛书新编》第二辑10种:《韩愈文》《柳宗元文》《二晏词》《
本书是《香云纱:云纱霓裳》的英文版,为《粤雅小丛书(第二辑)》丛书之一。本丛书旨在普及岭南非遗艺术,弘扬 传统文化,梳理其历史源流和发展脉络及其背后独特的地域文化基因,总结分析其艺术特色及传承发展现状,突出普及性、艺术性,同时注重历史性、文化性,关照创新性、时代性。本丛书尤其适合喜爱中国地方传统文化的中外读者阅读,可为推广广东地方传统文化提供助力。 “食在广州”,是百年来中国民间流传的民谚,表明广东饮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味 天下。本书旨在展现广东美食文化,通过对广东三大菜系——广府菜、潮汕菜、客家菜的寻味探源,广东饮食民俗的传承发展,广东佳果茗茶等特产的科普介绍,让读者对广东美食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诗文里的广西”丛书精选广西秦汉至现代的诗、词、曲、散文等作品,结合史料考据,挖掘诗文背后的故事,对广西的风景、习俗、人物、物产、历史等进行生动细腻的描述,展现广西丰富独特的人文历史底蕴。丛书包含5分册,各以经典诗句或名篇佳句作为分册书名,以随笔的形式写作,文字简洁优美,并配景物图片、书影等相关资料,增进读者对广西历史文化的了解。《诗文里的广西 山水胜迹》以相关的诗词、美文、游记来介绍广西的山水文化,包含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诗文里的广西 岁时节庆》以相关的诗文(包括民间故事长诗、山歌)来介绍广西的民俗风情、节日庆典;《诗文里的广西 物宝天华》以相关诗文来介绍广西的风物;《诗文里的广西 名士风流》以古代广西文人及旅桂文人创作的反映其个性、经历的诗文来介绍广西的文化名人;《诗文里的
"只要尚有一日存在真正的中国人,中国必将长存!在风雨飘摇之际,西方国家鼓吹中国灭亡说,将四万万同胞视为无知匹夫,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 在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中,他认定“衡量一个文明的价值, 我们最终要问的是 : 它能塑造怎样的人, 怎样的男人和女人。所谓中国人的精神,就是灵魂与理智的完美结合 ”。本书是辜鸿铭的所有著作中,最有影响,较能反映他思想风貌的作品,其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论。此书是一战前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本书对于中国精神生活的“揭示”,关于中国文化道德精神价值的阐述,都很有意义。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
本书作者明恩溥, 为美国来华传教士, 在中国生活了五十余年, 熟悉中国的国情, 了解中国民众的生存状况, 因而他通过自己的观察, 生动地概括、描述了中国人的一些典型性格特点。
内容简介: 本书稿主要以介绍红岩历史遗址、部分珍贵红岩文物以及伟大红岩精神为主要内容。书稿分为四章,第一章为见证历史的红岩遗址。介绍了红岩村遗址、曾家岩中山四路遗址、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所属遗址、中国民主党派陈列馆所属遗址。第二章为弥足珍贵的红岩文物。介绍了与红岩历史文化相关的10件国家一级文物。第三章为彪炳史册的红岩精神。阐释了红岩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实践基础和时代价值。书稿另有两个附录:“红岩英才”名录、“红岩英烈”名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何以千古不绝? 其中又蕴藏了哪些瑰宝精华? 几经沉浮, 几度沧桑。中华传统文化在近代又经历了怎样的转型? 它如何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着重解答这些问题。
本书设有卷首语、法律法规、调查与报告、理论研究、传承项目、传承人风采等栏目,收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痛点与瓶颈;浙江省嘉兴市南湖船拳调研表高;祖训规约与经济驱动——论傩堂戏传承的动力机制等文章。
《君子故事》属于传统文化的普及读物,是《君子与时代新人丛书》(4册)中的一册。本书讲述文化体育界等领域能体现君子文化内涵的君子事迹,力图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较为有力的价值参考。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之书。其从“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方面,阐述了“命自我作,福自己求”的处世观点。思想兼融儒、释、道三家精髓,被誉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 《庭训格言》是康熙帝训教诸皇子之言,由雍正继帝位后追录而成。全书涵盖读书、修身、理政、待人、尽孝、养生等方方面面。字里行间可谓谆谆至嘱,毫无矫饰造作,读之意味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