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章指出,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本书是《京华通览》的一个分册。在原来的《北京志 明十三陵志》基础上整理,利用原来已有成果,重新编著。以记述了明十三陵各陵的墓主、营建过程、陵寝建筑以及各陪葬墓的情况和与明十三陵相关的重要史实、文物,把对北京文化的研究触角引向边缘和纵深,对北京文化的起源和立体化研究推进了一步。该书从事物发端起讲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跨文化中国学》的作者是法国汉学家汪德迈。汪德迈1948年就获得了汉语本科文凭,1975年以中国古代体制论文获得法国国家博士。身为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和法国远东学院院长,他的研究对象却是中国的甲骨文、儒家思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思想史。有一句话*能代表他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他说: 一辈子研究中国文化是世界上*迷人的事。 他以行动践行了他的这一言论:他与中国哲学家汤一介在北京大学对谈 中西文化的互补性 ,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 中国教给我们什么 ,在中国文化书院解析 汉字与《易经》 的文化密码。同时,他致力于探讨与西方《圣经》阐释学相对立的儒家注疏,基于法国汉学研究中的一个争论,研究中国 异托邦 的方法论原则。他积极地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也希望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中国海洋文化丛书》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海洋文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中国海洋文化中蕴含的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等方面的精神实质。
《中国海洋文化丛书》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海洋文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中国海洋文化中蕴含的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等方面的精神实质。
本书是《京华通览》的一个分册。静宜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全园分为三部分,即内垣、外垣、别垣。内垣在东南部的半山坡的山麓地段,有宫廷区和古刹香山寺、洪光寺两座大型寺庙,其间散布着璎珞岩等自然景观。外垣是香山的高山区,大多为欣赏自然风光之佳处和因景而构的小园林建筑。别垣是在静宜园北部的一区,包括有昭庙和正凝堂两组建筑。本书文字优美典雅、史料坚实,可供广大读者参考。
本书从传统文化的历史条件;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传统哲学、科学技术、教育、史学、文学艺术、宗教、伦理道德;传统文化的特征;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论争与变革等方面入手,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全面而简明的介绍。有助于学生通过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这是一本 能听 的弟子规,这是一本 读得懂 的《弟子规》,这更是一本立身树德的行为规范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主要内容写成于20世纪30年代,由作者陆续发表的论文组成,探讨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文官与武官、家族制度与国家治理、皇族血统退化与国力盛衰等几大关系。作者雷海宗认为,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未能对中原构成大的威胁,原因在于中原各诸侯国不仅平民当兵,富人、贵族也当兵,近于全民皆兵,军队素质高、战斗力强;而自汉代以后,军队多由流民组成,战斗力明显下降,所以不断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作者推崇文武兼备,认为武德使人坦白光明,而文德之畸形发展会导致中国社会走向病态。
《中国海洋文化丛书》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海洋文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中国海洋文化中蕴含的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等方面的精神实质。
本书包括最常见的节日, 如春节、清明、中秋、端午、除夕等, 内容包括相关古诗、古诗注释、今译和鉴赏等。通过这样比较全面的学习, 学生不仅学习了历代优秀的诗作, 而且进而对这些中国最有名的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反过来, 把传统节日和诗词结合, 能够加深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认识。本册内容包括: 七夕以及中秋。
《闲情偶寄》是李渔精心构撰的一部寄情之作,内容涉及面广,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部,各部之下均有细目,不厌其繁。所述均为其本人所好与经验之谈,显示其对于生命的感悟以及当时文人的游戏品质。《闲情偶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著名作家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对此书最为推崇。虽然书中有些内容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但是只要读者在阅读此书时,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扬长避短。就可以有所体味,使自身的艺术修养得以提高。
《围炉夜话》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寓意深刻。中国传统文人是快乐、超俗,亦或痛苦、压抑,现已难以说得清楚。哪代文人即使在生活安逸、仕途得意时,心中也常存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的忧患意识,而在陡遭不测、倾家荡产时,又能常常保持一份无怨无悔的淡然心态。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因其博大,受其滋润的中国文人的心胸也是宽广大度的,其精神世界更是丰富多彩的。
本书收选梁启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朱光潜、夏丏尊等近20位民国大师、作家、评论家谈文学的20多篇文章,既有对文学和文艺鉴赏理念的主张,有对新文学创作成就与问题的思考,更有对几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和创作心路历程的评鉴,还有多位作家创作经验的分享,是当今文艺青年难得见到的一本精选的有关文学创作的民国大师选文合辑。“清馨民国风”丛书汇集散见于数百种民国时期出版物刊载的民国学人原创作品,围绕读书与修养、成长与见闻、做人与做事、生活与情趣,分不同主题编辑成册,分辑推出。所选作品具有叙事性和思想性;作者200多人,涵盖了哲学、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历史、传媒、政治、实业等诸多领域。
《中华文史故事》以独特的通俗的故事形式,形象地再现历史,弘扬民族文化。它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学样式分门别类地加以提炼,并将各种各样的人物、事件、文学样式都放进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加以再现,给后人展现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
本书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对应。
本书分《大学》《中庸》两篇。《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中庸》论述的也是修身养性之道,然而它侧重于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内容。《弟子规》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流传很广。《千字文》是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该书收录《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全文,并对全文进行注音,帮助读者尤其是小学生无障碍阅读,轻松掌握国学经典。
周明初校注的《山海经》作为现存*古老的图书之一,它以其图文相辅而行、相互印证的独特叙事风格,开中国古老编书传统之先河。它像一座知识的矿藏,储藏着历史、地理、文学、医学、宗教、民俗、绘画艺术、神话传说、奇闻佚事、杂论等多方面的宝贵知识。我们应该避免那些以偏概全的定性思维,从多视角、多学科、多领域、全方位去开发先民留下的这座富矿。追索其来龙去脉,探讨其叙事风格,比较其古今异同,揭示其遗风遗韵,阐发其文化底蕴,从而进一步理解《山海经》博大精深的意蕴,使它多方面的价值得以全面研究、开发与利用。本书分原文、今注、今译和插图几个部分,对《山海经》进行了重新译注,一定会让读者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启迪心智、丰富想象、增广见闻、扩展视野。
本书包括最常见的节日, 如春节、清明、中秋、端午、除夕等, 内容包括相关古诗、古诗注释、今译和鉴赏等。通过这样比较全面的学习, 学生不仅学习了历代优秀的诗作, 而且进而对这些中国最有名的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反过来, 把传统节日和诗词结合, 能够加深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认识。本册内容包括: 重阳以及除夕。
本书选取《百家姓》中比较常见、内容丰富的大姓,并演说其渊源和历史名人,扩展青少年读者在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从姓氏中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增强民族自豪感。
《孙子兵法》为孙武所著,是我国和世界军事理论早期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完美体现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被誉为“兵学圣典”。《六韬》全书以姜子牙与周文王、周武王对话的方式作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有名兵书,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该书收录《孙子兵法》《六韬》全文,附录总结我国古代很好军事思想和丰富斗争经验的“三十六计”,并对全文进行注音,帮助读者尤其是小学生无障碍阅读,轻松掌握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