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一项革命性的研究及其令人振奋的成果,揭示了我们生长的环境如何限制了我们思考、感受和行动的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如何体现在今天的社会生活、组织管理和国家发展中。本书也是一幅文化价值观的世界地图,基于在70多个国家(地区)进行的持续40多年的研究的成果,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企业、家庭、学校以及政治组织中思考、感受和行动的规则,而这些规则以前基本没有人认真考察过。本书还深入探索了国家文化在诸如不平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自信与谦逊、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等关键领域存在的差异,并解释了组织文化与国家文化的区别,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管理。
本书为《澳门理工学报》2011年第4期至2016年第3期“中西文化”专栏文章的汇集。内容涉及外国传教士、使臣在华活动,近代国外汉学,近代中国文化翻译、澳门本土文学等内容。本书为《澳门理工学报》2011年第4期至2016年第3期“中西文化”专栏文章的汇集。内容涉及外国传教士、使臣在华活动,近代国外汉学,近代中国文化翻译、澳门本土文学等内容。
《倪正茂全集》比较法学卷,包含了作者在比较法学领域已经出版的图书和已经发表和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其中原创图书一本《比较法学探析》,论文25篇。涵盖了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国家间的法律文化的比较、国家间的民法比较、国家间的刑法比较、国家间的行政法比较以及我国比较法学发展的历程等内容,本卷内容反映了作者在比较法学领域所做的探索性的研究与思考,对法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者在比较法学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引领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本书为第六届中韩人文学论坛文集。全书分为序言、主旨演讲、共同研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教育文化七个部分,论文主题涉及汉语韩语的类型学比较,家国情怀,价值对话,感染伦理,东西文化论证,韩国当代小说在中国的翻介出版情况,韩中民族起源神话的现代意义,韩国现代诗人的东亚经验,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交融,从《论语》木简看东亚文化交流,人工智能的伦理反思,哲学后发国家的身份交流及其克服,城市文化空间等。
李向玉、刘泽生主编的《中西文化(澳门理工学报专栏文萃2011-2017)/澳门理工学报丛书》为《澳门理工学报》2011年第4期至2016年第3期“中西文化”专栏文章的汇集。内容涉及外国传教士、使臣在华活动,近代国外汉学,近代中国文化翻译、澳门本土文学等内容。本书为《澳门理工学报》2011年第4期至2016年第3期“中西文化”专栏文章的汇集。内容涉及外国传教士、使臣在华活动,近代国外汉学,近代中国文化翻译、澳门本土文学等内容。
本书为《澳门理工学报》2011年第4期至2016年第3期“中西文化”专栏文章的汇集。内容涉及外国传教士、使臣在华活动,近代国外汉学,近代中国文化翻译、澳门本土文学等内容。本书为《澳门理工学报》2011年第4期至2016年第3期“中西文化”专栏文章的汇集。内容涉及外国传教士、使臣在华活动,近代国外汉学,近代中国文化翻译、澳门本土文学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