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独特文化土壤的影响,中国文化有着鲜明的特殊性。先秦诸子就是在这片土壤上生长绽放的艳丽花蕾,其思想的展开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走向。要了解中国文化,必先了解先秦诸子。本书根据复旦大学深受欢迎的 先秦诸子 课程的录音整理而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孔子、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所述内容与学界通行理解多有不同,有很强的个人特色。阅读本书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性质,做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中国人,大有裨益。
本书在介绍人才评价咨询服务的概念、意义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人才评价咨询需求分析,人才竞争力指标的选择,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人才评价咨询服务模型的构建以及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展人才评价服务的具体案例等内容,并讨论了目前开展人才评价咨询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建议。
科学文化与技术文化相辅相成,为加快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本书将科技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科技馆场域中的表征、呈现与传播,研究科技馆展厅、展项研发中对科技文化内涵的挖掘、展出后对科技文化内涵的传播等多种科技展览叙事与科技文化之间的渗透与互动,从历时维度和共时维度探讨科技馆视域下科技文化的演变与呈现,将科普研究与科技文化、科技哲学等学科的研究相关联,开拓科普研究的新境界。本书内容包括:*章、科技文化的可能向度;第二章、技术文化与展项叙事;第三章、创客文化与展项建设;第四章、文化心理与展项设计;第五章、科幻文化与科普展项;第六章、奥本海默科技馆哲学;第七章、儿童科技馆发展简史;等。
《大夏书系·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讲谈》共五个部分,均由相应的“讲”和“谈”组成。“讲”是作者罗晓晖讲座录音的整理稿,而“谈”则是罗晓晖与合作者冯胜兰女士的讨论成果。“讲”的内容系罗晓晖为全国及成都市武侯区语文教师所作的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系列讲座;“谈”的内容,则是罗晓晖与冯胜兰女士针对文本解读相关主题进行的一系列对谈。本书在汗牛充栋的文本解读图书中脱颖而出,贡献出真正有建设性的、有益于语文教学的看法和做法。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2版)》坚决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从编写理念到编写内容甚至于文本的形式,都努力体现面向21世纪的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并以学习者便学、有用为原则。融合当代语文教育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于一体。本套丛书的编写者都是长期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高等学校教师。《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2版)》是可供高等师范院校汉语文学专业使用的语文教学论教材。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四重证据法为研究视野,充分利用人类学田野考察,系统梳理“苔让”相关文献和民间口述资料,分析和探讨了“苔让”一词的含义,并初次提出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苔让文化”演变规律的观点。通过四个章节以“苔让”一词的由来、苔让崇拜仪轨及其相关典籍和图像等演变为主线,探讨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禁忌等。
言子,字子游,又称叔氏,春秋时期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子 的南方弟子。本书分上下两集。上集是对言子及其后裔专题研究的结集,共收录文章9篇,都是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下集收录与言子有关的文化遗产,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收录编研性的文字18则。通过专题研究与释读介绍的结合,立体呈现言偃的形象及其家族文化绵延2500年的整体风貌,还原言子在地方文化、江南文化、中华 传统文化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本书从家庭作业如何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教师提供了实践指导。该书前六章介绍了家庭作业设计的基本理念,回应了教师如何设计家庭作业才能对学生学习起到推动和支持作用,才能让学生愿意去完成,不同类型的家庭作业如何设计等问题;第七章介绍了300种家庭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第八章对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了回顾与前瞻。在学校日益强调减轻学生负担,减少学生家庭作业量的背景下,本书为教师设计高效的家庭作业提供了实践指导, 有价值。
本书重点依托酒泉-嘉峪关区域内及周边丝绸之路文化资源,专门为从事研学旅行行业和研学教育的专门人才编写的工作手册式教材。 教材分为“研学准备我能行”“西风烈马战边关”“敦煌文化贯穿古今”“航天成就飞天梦”“给我 ,还您三千年”“非遗传承弘国粹”“护航研学”等七个篇章。本书以地方研学旅行资源为依托和线索,任务为驱动,参照《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 054-2016)、《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规范(征求意见稿)》(T/CEAIE 005-2019)中的主要内容,设计“任务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研学旅行服务和实施规范的养成教育;设计“讨论与交流”版块,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开阔思维,提升认识;按照“资源调查-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完善”的思路,进行“任务活动”设计,该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也是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活动”部
数以万计的墓志铭,或云丧葬传记,从帝制时代留存至今。它们被刻在石头上、安放在墓穴中,表达生者对逝者的思念。墓志铭的内容一般集中在墓主的生平事迹和模范言行上,因涵盖了详细的人品操行、家庭生活、地方世态及社会文化风俗,它们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墓主所生活时代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此外,还让人们有机会瞥见那些在正史和地方志中少有记载的各色人物,包括女性、孩童,以及未能在政治上留下痕迹的男子。 本书选取了从汉代至清末近两千年间的30 篇墓志铭,并邀请知名学者撰写导读,以志文背后的话题,串联起整个帝制时代的中国历史。本书的读者们可选择以任何顺序来阅读这些墓志,因为它们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当然,通读全书并对各时期的墓志作比较分析也会让我们受益匪浅。此外,还可选择一个群体(如女性、将士)
本书是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刘波老师结合自身推动教师阅读的经验所著的教育叙事文集。作者刘波老师描述了自己阅读成长的经历、对教师阅读的研究、推动一所学校和一个区域教师阅读的成功实践,展现了一幅幅阅读促进教师成长的生动画面。 本书在*版基本上增加了 “教师阅读力”的理论阐述和*进展,不但详细地解释了什么是“教师阅读力”,并就阅读动力、阅读毅力、阅读方法、阅读产出这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阅读力提升的具体策略。全书分为四部分:教师阅读需提升“观念水位”、阅读让持续成长“水到渠成”、推动教师阅读的“实用招数”、见证阅读带来的“高光时刻”。相信教师阅读本书,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力。
《点苍山人诗钞》共收诗1300余首。其中反映当时农村现实,同情农民疾苦,描绘南方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边疆地区奇丽风光的诗占有突出地位。这些诗语言朴质,感情沉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点。此集对研究回族文学创作和了解当时社会现实以及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民情,地理景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以民国四年本《点苍山人诗钞》(其以清嘉庆二十三年刻本《点苍山人诗钞》为底本)为底本,并结合民国三年本《点苍山人诗钞》及《续修四库全书》《国朝诗人征略》《清人诗文集稿本》和《滇南丛书》等文献资料所收录的诗作为参校,在结合沙琛诗歌内容、作者自注和前后序跋的基础上,对《点苍山人诗钞》中的疑难穿凿附会、典故、引语、化用前人诗句、史实等进行了标点、校订、注释等整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