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独特文化土壤的影响,中国文化有着鲜明的特殊性。先秦诸子就是在这片土壤上生长绽放的艳丽花蕾,其思想的展开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走向。要了解中国文化,必先了解先秦诸子。本书根据复旦大学深受欢迎的 先秦诸子 课程的录音整理而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孔子、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所述内容与学界通行理解多有不同,有很强的个人特色。阅读本书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性质,做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中国人,大有裨益。
上海,一座景象之城。越来越多的地方变成观光地,新的地点和活动还在继续被发掘;而被人们遗忘的是越来越狭小逼仄的日常世界,还有寂静的废墟。晚近的三十年,上海近二分之一的城市空间改弦更张。以2021为时间切片,上海外环内大约有1000多处废墟,包含工业废墟、废弃花园或旧里。 腐朽,重生,这是生命的必然。只是,一个城市对待废墟的态度,折射出其关于时间层积价值的态度。都市废墟中,漫游者,迷失与冒险,介入一段被遗忘的时空;而创生者,如果他们没有俯下身,以朴素的心看待空间设计,他们将陷入景象的同谋。 在一个各种意义都烟消云散的世界里,19世纪末巴黎的漫游者、1960年代的情境主义者和1980年代东京的路上观察者,以及今天豆瓣社群佛跳墙的小组成员,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踟蹰流连于都市,找寻着 别样的大陆 。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研制了 上海地区儿童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指南(系列) ,根据不同年龄层儿童的特点,从服务资源、服务内容、服务空间等多个角度,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相关机构提供了一份阅读推广实操手册,内容涵盖目前我国图书馆较为正式的阅读推广项目47项,对每项活动的服务对象、活动定义、人员安排、组织策划等都作了简要的说明。
本书是作者在广东省顺德青田村进行乡村振兴实践的纪实。分别从乡村中的文化、文化中的乡村、乡村中的艺术和艺术中的乡村这两对互合互融的概念,讲述作者在青田亲身实践的以保存中国乡村原有文脉和艺脉为前提的,以独特的艺术的方式实现乡村在现代性冲击下的重生和振兴的经历和成果。作者的青田实践是以其先前大获好评的 许村模式 为基础,并作了更进-步的深入探索,形成了以"青田 为名的独特乡村振兴范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2020年10月对 青田范式 也作了深度的报道。
本书主要分为理论研究、问题分析和战略对策三部分。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些重大问题展开,构建了“文化强国”的中国话语体系。作者力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采用宏观整体研究和微观个案分析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基于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到文化强国的理路,着力分析和阐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体系和战略对策。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概论》主要体例清晰,内容全面,皮具性强,有深入性,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如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中的 一、公共服务标准化概述 二、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实践和探索 等,在本书前几章中,重点通过基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标准化问题进行解读,如第二到第八章大纲入下: 第二章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化, 一、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概述, 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保障标准的框架和指标, 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的实现路径, 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的实践, 第三章 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概述, 二、国外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 三、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 四、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的实践, 第四章 文化馆(站)服务标准化, 一、文化馆的历史演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本刊旨在汇聚国内外力量,分享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成果与学术动态,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工作,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本刊每年分春秋两季出版,设有专栏: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研究 国际中文教育话语体系研究 国际中文课堂教学研究 中华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研究 中外人文交流研究 一带一路 文化经典化研究 等。
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本书稿将体医融合放置于社会运行机制理论框架中,对体医融合动力机制、体医融合激励机制、体医融合保障机制、体医融合整合机制和体医融合控制机制五个机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进行系统分析。理论研究是将体医融合五个二级机制运行提供丰厚的理论支撑,实践探索是把脉五个二级机制的实践运行过程、规律与问题,最终实现体医融合运行机制在健康中国持续推进中的良性运行。2021年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健康中国持续推进中体医融合运行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1FYB009。
本教材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以 背景透视、案例描述、案例分析、结语、思考题 为主要逻辑线索, 以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 为检验目标,培养基层文化工作者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教材重点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内容及其发展的重点难点,进行教材的框架构设。全书除 绪论 及 后记 外,共设五章15类案例。即:*章: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下列 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流动服务、总分馆制建设、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 5类案例;第二章: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下列 公共文化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志愿服务 3类案例;第三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下列 公共文化 菜单式 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本书旨在考察“创意”概念在1998—2018年这二十年的过程中如何得到重视、如何被证实、如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及如何持续存在。全文共包含八个章节。作者首先介绍了“创意”及其相关概念,剖析了创意概念崛起的先兆因素,理清了“创意议程”的崛起和在 推广的过程。之后,作者基于案例研究探讨了艺术和文化在“复苏”中的重要角色,并将创意产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专门研究了与 “创意产业”相关的统计证据基础。同时,作者还考察了创意议程在利物浦这个具体场所的应用情况,借以展示该市如何利用这个议程,并推动其发展。 ,作者直面贯穿创意议程始终的概念模糊性问题,并对全书内容和创意这二十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全书内容详实、论述清晰,研究问题在当下仍是热点,对当前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
艺术管理和文化政策知识呈碎片化,涉及多种类型的行动者以及艺术管理和文化政策两种主要话语实践。为了 好地分析艺术管理和文化政策研究领域,本书将场域作为分析单元,尝试以一种融合的方式探讨该领域,亦不忽视其内部的异质性。在正式讨论开始前,本书介绍了学科、跨学科、多学科和超学科的概念,讨论了艺术管理和文化政策研究的学术起源。之后,作者借助学科间性的概念,以管理学作为学科桥梁,将涉及多学科的艺术管理研究进行了整合,也从组织视角对艺术管理和文化政策领域进行了分析,强调组织分析层面的重要性。作者还探析了 为传统的文化政策概念,审视了文化政策的一些概念化过程,指出了文化政策研究的多学科特征,介绍了研究文化政策的不同路径。 ,作者从认识论层面探讨了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的场域,介绍了知识生产的四
本书采用按国别独立成章的结构体例,介绍和研究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北欧诸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等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概况。内容主要聚焦三大方面:一是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二是公共文化法律政策,三是不同 城市、行业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有特色的计划、项目、活动等典型案例,以期为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鉴于此,本书还梳理总结了公共文化在我国的起源、发展、研究与实践特色,分析了公共文化在 视野和语境中的不同表达和理解差异,阐述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具有的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和道路优势,有助于在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
自1978年北京地区创办大学分校至今,学校在4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矢志不渝地应北京建设之需,适时调整和发展自己,经历了多次调整整合,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适应北京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对专业设置进行了数次较大调整,建立了一批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逐步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专业管理机制。本书按照学校发展的五个阶段,系统、完整地记录了各个专业发展的沿革和脉络,并收录了每个发展段的专业介绍,定位于为校领导的决策和学校学科专业调整提供参考,同时也将是地方性高校进行学科专业设置的参考资料。
......
开明教育书系 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以下简称民进)历时数年编写完成的一部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丛书。民进一直以推进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己任,本丛书选取的教育家皆为民进会史上涌现的著名教育家,如叶圣陶、周建人、吴贻芳等,他们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各个分支上的里程碑人物,收集整理前人的教育著作和教育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邀请了研究此领域的专家进行丛书的编选,除汇集著作外,还撰写前言和教育家小传,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每位教育家的生平与思想发展,并在文后附载全新修订的《著述年表》,方便学者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传承他们的光辉思想与教育使命。 本书是林汉达教育论著的精选集,共分为两辑。第一辑是向传统教育挑战。作者在吸收西方学习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践,对传统教育中的迷信和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