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独特文化土壤的影响,中国文化有着鲜明的特殊性。先秦诸子就是在这片土壤上生长绽放的艳丽花蕾,其思想的展开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走向。要了解中国文化,必先了解先秦诸子。本书根据复旦大学深受欢迎的 先秦诸子 课程的录音整理而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孔子、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所述内容与学界通行理解多有不同,有很强的个人特色。阅读本书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性质,做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中国人,大有裨益。
开明教育书系 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以下简称民进)历时数年编写完成的一部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丛书。民进一直以推进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己任,本丛书选取的教育家皆为民进会史上涌现的著名教育家,如叶圣陶、周建人、吴贻芳等,他们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各个分支上的里程碑人物,收集整理前人的教育著作和教育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邀请了研究此领域的专家进行丛书的编选,除汇集著作外,还撰写前言和教育家小传,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每位教育家的生平与思想发展,并在文后附载全新修订的《著述年表》,方便学者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传承他们的光辉思想与教育使命。 本书是林汉达教育论著的精选集,共分为两辑。第一辑是向传统教育挑战。作者在吸收西方学习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践,对传统教育中的迷信和过时
蒋家平主编的《漫说中国科大》是关于中国科学 技术大学的通俗性读物,内容包括 符号 温故 谈今 文化 四个部分,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 文化符号、历史脉络、办学成就以及文化精神进行了 ***解读和展示。
《这里是中国Ⅰ》内容上着重介绍“ ”建设给当今和未来的人类社会各领域尤其是文化领域带来的重要影响。既聚焦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流;又展示中国京剧、中国功夫、中国雕刻等传统文 化精髓,推动文化交流互鉴。全书共分三章。 章“聚焦”围绕国宝熊猫、雕工镌影、深圳智造、武当功夫、国粹京剧、活力重庆6个主题,散点式展现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第二章“深度”从专家层面出发,深入挖掘这些中国文化符号背后的深层次文化意义。第三章“视角”从创作者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 视野中 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全书服务于“ ” 合作,图文并茂,在纪录片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做 深 广的挖掘, 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本书为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编纂的系列论文集,收录了当代学者运用现代科学精神研究中国俗文化的近期新成果。本辑分为敦煌变文校注、俗文学研究、俗信仰研究、俗文献研究、新书评介五大部分,涉及文学、史学、哲学、 学、训诂学、版本学、音韵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广东文化的气场强大:“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这个省,把所有人变成广东人。——如此磅礴大气,表面不动声色,内里坚忍不拔,就是它的特殊之处。外来的文化过了五岭,在漫长的互动交流中慢慢落地,演变为广东本土文化。广东先秦以来的百越文化沉落底层,却仍然在发酵,或隐或现,遗韵犹存。所以,它既是相对封闭的,同时它也是开放的。因为这里的人 多的不是向北方,而是面朝大海,向世界看。此书从方方面面呈现了中原北方、岭南本土、世界海洋三股力量融汇贯通的历史过程。
本书采用按国别独立成章的结构体例,介绍和研究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北欧诸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等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概况。内容主要聚焦三大方面:一是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二是公共文化法律政策,三是不同 城市、行业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有特色的计划、项目、活动等典型案例,以期为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鉴于此,本书还梳理总结了公共文化在我国的起源、发展、研究与实践特色,分析了公共文化在 视野和语境中的不同表达和理解差异,阐述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具有的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和道路优势,有助于在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
本书作者在分析西藏非遗的特征和价值基础上,总结了西藏非遗保护的有效经验,讨论了文化空间的延续和再造,提出了非遗和旅游业相结合、设立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保护路径,弥补了西藏非遗研究的空白。
本书结合国有企业工作实际,系统阐述了政务信息的概念、特点、作用、开发运用等各方面内容,重点对政务信息的写作技巧和经验进行了介绍,内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案例、模板丰富具体,可操作性强,可供国有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本书所涉及的民族乡村的文化空间生产是当前我国民族乡村规划与管理中的一个 重要的问题。 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形势下,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民族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得到开发。这些乡村在空间结构体系上存在着各种差异,文化上也具有各自的特色,在我国迅猛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浪潮中保留了一部分中国文化遗产的乡村记忆。同时,这些民族乡村的文化空间在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具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亦产生了不少问题,这些经验和问题需要我们去总结和研究,以利于我国众多民族乡村的良性发展。然而,近年来我国学界对民族乡村的思考和研究却不够深入,特别是从旅游的视角对这些乡村的文化空间生产进行归纳和总结的成果则 为鲜见,从这个角度来讲,本书的选题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本书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斗玉乡斗玉村为研究
本书主要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策的有关概念、要素构成和基本特性,在梳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策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策的内容形态、结构功能和运行评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从理论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范畴,对教育工作者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策要求、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策执行具有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