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在北京的留学生:国际教育流动中的跨文化体验与适应 刘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03
    •   ( 0 条评论 )
    • 刘杨 /2024-0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以西方留学生在京的跨文化经历为棱镜,揭示来华留学生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独特文化含义,透视中国在国际教育版图上占据的重要地位。这些留学生为何选择来京留学?对他们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如何展开?他们在京期间的社交圈如何形成?他们如何开展跨文化互动?他们的自我认同有何变化?透过这些嵌入在地理想象、社会网络、身份认同、能动性和跨文化性框架中的个人体验,本书将历时两年完成的25个采访化作一个个独特的故事,在国际教育流动格局飞速变化的大背景下呈现这些迁移个体在中国的别样人生。

    • ¥64 ¥128 折扣:5折
    • 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   ( 826 条评论 )
    • 张立文 著 /2018-05-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包括四个部分:新世纪、新治理,自己讲、讲自己,尚和合、求实践,新儒学、新人格。*部分为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启了中国的世纪、人类的新世纪,为世界奉上中国的方案。第二部分为构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风格、气魄、神韵的和合学理论思维体系,以及自己讲、讲自己的中国理论思维话语体系,包括和实力的意蕴和建构、和实力与一带一路等。第三部分为尚和合的民族精神、时代价值,以及和合学的思维特性、文化内涵与实践。第四部分为文化创新与文化强国,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具有世界视野、人类意识的理想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人才。

    • ¥46.8 ¥68 折扣:6.9折
    •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发展报告(2023) 韦红,刘明周,陈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02
    •   ( 2 条评论 )
    • 韦红,刘明周,陈菲 /2024-0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5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立了两国间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这一机制同两国的政治安全对话、经贸合作对话共同构成了统筹和推动中印尼关系发展的重要支柱。2021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合作从政治、经济、人文 三驾马车 升级为政治、经济、人文和海上合作 四轮驱动 ,两国合作的范畴与深度都有重要提升。本报告主要研究2022~2023年度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在人文交流领域的发展状况,具体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三部分。总报告对这一年度中印尼人文交流情况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整体梳理;分报告对这一年度的教育、卫生、青年、文化、媒体、影视等颇具特色的人文交流进行了深入分析;专题篇则主要探讨中印尼人文交流中某一具体问题。整体而言,本年度的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报告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既注重截面分析又注重纵深探讨,系统总结了

    • ¥79 ¥158 折扣:5折
    • 高校阅读推广案例赏析
    •   ( 0 条评论 )
    • 黄贤金郭忠兴翟晓娟 主编 /2024-04-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收录了江苏47所高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优秀案例,为读者呈现了近年来江苏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阅读推广工作的生动实践。既包括主题性项目式案例,又吸纳综合性系列化案例;既有主创团队提供的案例背景、主要做法、创新之处、主要成效、案例启示,又有专家分享的精准评析和推广建议。内容涉及红色经典、通识教育、职业素养、信息素养、推广创意、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对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高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为营造书香校园、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提供了江苏经验。

    • ¥100.8 ¥168 折扣:6折
    • 东行漫记:一个印度人眼里的中国
    •   ( 339 条评论 )
    • (印)纳维.库马尔.巴克什Navneet Kumar Bakshi) /2016-08-01/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纳维是一名印度工程师,加入商船历经30年海上生涯,得以广泛游历世界。2009年起他在中国辗转多个城市,秀山岛 定海 上海 普陀山 武汉 泰州,这是纳维在中国走过的城市和工作过的地方,中国的崛起和百姓的生活令纳维吃惊和羡慕,纳维用自己的笔记录了这一切。无论是饮食起居、精神信仰,还是道路建设、城市风光,纳维在写作中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祖国印度,从而让读者也会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和印度不同的文化。

    • ¥20 ¥30 折扣:6.7折
    • 马文化
    •   ( 38 条评论 )
    • 黄淑洁 等 著 /2020-03-01/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马文化》从远古传说人手,介绍人马关系之嬗变,系统梳理中国古代马文化内涵、现代体育中的马文化及不同艺术领域中的马文化表现形式,还特别介绍了蒙古族的蒙古马文化,探讨马文化的研究价值及其传承与开发。

    • ¥43.3 ¥65 折扣:6.7折
    • 英美汉学中的白居易研究/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域外传播研究书系
    •   ( 100 条评论 )
    • 莫丽芸 /2018-01-31/ 大象出版社
    • 西方汉学界的唐诗研究成果很早就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关注,近几年,随着一股令人瞩目的 宇文所安热潮 ,对美国汉学界唐诗研究成果的得失、优劣、洞见与误读也引发了更多的思考。作者莫丽芸选择白居易这个文学命题在英美汉学界的研究成果来进行研究与探索,对英美汉学界的白居易诗译介和研究成果所做的详尽介绍,为唐诗研究中此类中心命题在西方汉学界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探讨做一个尝试,从而为我们自己的唐诗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和反思。

    • ¥34.6 ¥52 折扣:6.7折
    • 跨文化适应理论
    •   ( 0 条评论 )
    • 孙淑女 著 /2021-06-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以跨文化适应理论为切入点,从范式角度审视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等领域的跨文化适应理论,考察跨文化适应研究既有成果的现实解释力,明晰跨文化适应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作者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汲取理论创新的源泉,力图建构新的跨文化适应理论模型,为认知跨文化适应提供新的文化视角,也为新时代背景下跨文化适应理论的创新提供新的路径。

    • ¥64 ¥128 折扣:5折
    • 非常的东西文化碰撞:近代中国人对“黄祸论”及人种学的回应
    •   ( 359 条评论 )
    • 罗福惠 /2018-03-12/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非常的东西文化碰撞:近代中国人对“黄祸论”及人种学的回应》:"黄祸论"是19世纪后期在西方主要国家出现的,针对中国和日本的煽动、污蔑和诋毁的核心话语之一,一直流行到二战结束。其败坏中国人和中国的形象,对中国造成了很大困扰和不良影响。西方国家和日本对"黄祸论"不乏研究,但完全没有涉及当时中国人的回应情况。而在中国,50年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几为空白。本书是作者在对“黄祸论”问题关注和研究10余年的基础上,所撰的系统研究"黄祸论"的作品。全书立足于本土话语,反映了在中国日趋强盛的新形势下中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全新认识。

    • ¥40.6 ¥59 折扣:6.9折
    • 师谈
    •   ( 0 条评论 )
    • 秦皇岛市总工会 /2024-01-01/ 燕山大学出版社
    • 师名家传承中华文明,谈古今汇聚精神力量。本书围绕提高职工素质、宣传推介家乡,从职工频道《师谈》栏目中精选了各行各业专家讲述秦皇岛的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内容从秦皇岛地名探源到金戈铁马话平州,从昌黎葡萄酒、山桥历史、长城非遗、北戴河老别墅到秦皇岛本地特色美食,共包含高校教师、企业管理者、文化研究人员等15位作者的24篇文章。《师谈》为全市职工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在专家、学者和职工之间架起了一座知识的桥梁。

    • ¥47.6 ¥69 折扣:6.9折
    • 中俄文化对话背景下中国的俄罗斯文化研究
    •   ( 30 条评论 )
    • 孙岩 /2020-05-31/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中俄间的文化对话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本书中,笔者总结了中俄两国学者对俄罗斯文化进行研究的*成果。本书内容包括:绪论;*章 中国人文社科领域俄罗斯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历史;第二章 中国的俄罗斯国情文化与中俄对话中存在的问题;结语等部分。 "

    • ¥19.2 ¥28 折扣:6.9折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陈 刘托,李峰,张娜娜,王颢霖,陈曦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33763336
    •   ( 0 条评论 )
    • 刘托,李峰,张娜娜,王颢霖,陈曦 /2023-01-01/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本书总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研究和实践成果,分析了外非遗展陈现状、非物质文化展示和物质载体展示的关系,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本体构成和项目的类别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的内容和边界进行了界定和划分,对非遗展示项目进行科学分类。书中论述了非遗本体的活态性与非遗展陈的活态转译,梳理出活态展陈的生命原则、过程原则、动态原则。从展示项目的深层文化内涵以及价值传播转换的角度出发,对非遗各门类的展陈内容进行筛选,进而进行编排、组织和阐释,并根据展陈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对应的活态展陈方式。

    • ¥83.2 ¥128 折扣:6.5折
    • 从歌德、尼采到里尔克:中德跨文化交流研究 (斯洛伐)马立安·高利克(Marian Galik) 著;刘燕 主编
    •   ( 7 条评论 )
    • (斯洛伐)马立安·高利克(Marian Galik) 著;刘燕 主编 /2017-05-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从歌德、尼采到里尔克时代,德国文学、哲学、文艺思潮对20世纪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马立安·高利克、叶隽编著、刘燕编译的《从歌德、尼采到里尔克:中德跨文化交流研究》收录了靠前知名汉学家马立安·高利克先生有关中德文化交流领域四十余年的15篇研究硕果,主要围绕歌德、尼采两位文学界与哲学界巨匠,涉及斯宾诺莎、里尔克及德国表现主义批评家等在中国学界的翻译、接受与传播,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与作家(如张君劢、胡适、、郭沫若、茅盾、冯至、顾城等)对德国文化与文学的译介、阐释与创造性误读。全书为中德文学、文化的跨文化沟通与理解,提供了一个来自中欧汉学家的“他者”视角。其研究方法灵活多样、资料详实厚重、考证细致入微,结论具有启发性,充满真知灼见。作为尼采在中国研究领域的很早汉学家,高利克先生的

    • ¥29.5 ¥59 折扣:5折
    • 跨文化研究(总第13辑) 李洪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03
    •   ( 0 条评论 )
    • 李洪波 /2023-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依托该校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 六艺 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该集刊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 本集刊常设 经典论绎 、 经典导读 、 异邦视野 、 文论前沿 和 新著揽英 等栏目。力求每辑聚焦一个领域,烘托一个主题,突出中国问题意识、中国解决方法和中国学理构建。

    • ¥49 ¥98 折扣:5折
    • 跨文化研究(总第12辑)
    •   ( 0 条评论 )
    • 李洪波 /2023-05-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依托该校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 六艺 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该集刊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 本集刊常设 经典论绎 、 经典导读 、 异邦视野 、 文论前沿 和 新著揽英 等栏目。力求每辑聚焦一个领域,烘托一个主题,突出中国问题意识、中国解决方法和中国学理构建。

    • ¥49 ¥9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