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出版于1952年,经由钱穆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专题演讲讲义整理修订而来。作者通过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选举考试制度、经济赋税制度、兵役制度的流变沿革进行考察,分析了中国历代政治的利弊得失。全书在对中国历代政治制度、文化精要提要钩玄之余,还对近代以来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误读乃至否定,做出了反思,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本书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 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 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 ,主要阐述了面对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 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 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本书出版以来,已成为绝大多数人了解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的入门读本。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 知行合一 ,即遵循内心的良知, 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 知行合一 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
本书是一本简练、生动的两千年中国德性史。作者打破了以往或按朝代、或按人物、或按事件的写史逻辑,从 王朝的德性 这一新颖角度出发,上起战国秦汉,下至晚清民国,梳理出一条暗藏于成王败寇历史卷轴中的 受命于天 王朝更替论,让刻板的历史碎片鲜活了起来,初看捧腹笑翻,再看掩卷长叹。 书中既展现了秦、汉、三国、隋、唐、宋、元等众人熟知的历史朝代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讲述了前赵、前燕、前秦、刘宋、后周等并不起眼的政权的兴衰故事。在谈笑风生中,说尽历史背后的荒唐与无奈。
本书撰成于1938年春夏之交,是蒋廷黻先生为当时的年轻人写的近代史通俗读物。这本两个月内 一挥而就 的 初步报告 ,竟成了八十多年来史学界不可逾越的高山。自成书以来,畅销海内外几十年,长盛不衰。 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以往的中国史学界,有关近代中国及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的著述,几乎半数以上都是 因袭 本书作者的史学观点。 作者以局中人的身份,用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一段不一样的中国近代史,将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间近百年的历史大事、风云人物娓娓道来。语言通俗有趣、公正全面、开明前卫,常有颠覆性的评论。如: 同、光时代的士大夫完全不了解时代的危险及国际关系的运用,他们只知道破坏李鸿章诸人所提倡的自强运动。 严格说来,民众的迷信是我民族近代接受西洋文化大阻碍之一。 民
尽管朝代更迭,历史风云变幻,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地理因素始终对中国历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以地理单元为轴心,通过纵向讲史的方式,对中国各大地理单元的形成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还穿插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典故。通读本书,读者可轻松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本书英文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问世后,获得如潮好评,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高校师生的案头书,并入选《新周刊》和《书城》 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的20本书 。另有日文、法文、德文等版本。
这是一本超有趣的中国古建筑漫画科普读物。 古建筑的屋顶有哪些样式? 屋脊的仙人走兽都有哪些? 繁复的斗栱、美轮美奂的藻井有什么寓意?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住合院式房子? 如何区分 亭台楼阁 ? 除了门当户对,你还知道哪些跟建筑有关的成语?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屋顶的脊饰如走兽、脊刹、鸱吻,再从古代的窗户讲到四合院、亭、台、楼、阁、塔等内容,详细介绍了古建筑的演变史和背后的传统文化、趣味知识,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你会看到令人惊艳的仙人走兽、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等图画,知道每一块瓦、每一寸木头、每一抹色彩在古建筑中的作用,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古人智慧。 了解古建筑的实用与美观,传统与创新,就能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古人生活样貌,也就懂得了古建筑的了不起和伟大。由此滋生
《中东两千年》作者、译者均为研究中东史的著名学者。全书以基督历纪元为始,记录描述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起源、宗教渊源、文化交往、社会冲突、地域疆界等。直到近现代二十世纪末期的1994年,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古代、近代与现代的境况,尤其是对全球文明的贡献。体现出学者研究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准则,是一本了解中东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有益读本。
什么是官僚政治?它存在于哪些地方? 世界各地的官僚政治有着怎样的异同? 官僚政治与儒家思想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是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知名经济学家王亚南以经济与历史分析为基础,以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手法,讲述秦汉至民国时期2000年的官僚政治,指出了官僚政治对于中国封建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所起的作用。既可以纵观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风云变化的诸多深层次原因,又为后人认识历史提供了规律性的参照。 翻开本书,那些中国历史上不明白的事情现在豁然开朗了!
我在美国生活、工作了六十年,这里相当于我的第二个家。但与此同时,我始终是一个中国人,是一个东方人。因此,我具备内外双重的视角:能以美国公民的视角从内部深度观察美国社会,又能以东方人的 他者 角度去看美国 这就是我要写这本书的理由。 许倬云 《美国小史》的作者许倬云先生在美学习工作和生活了六十余年,他将其东西方历史研究的学术背景与在美国社会的亲身经历结合起来,以极为精简的文字,介绍了美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方面近三百年的历史。 附录为有关中美关系史的回顾、许先生就中国经济建设发出的建言,以及一份推荐书目,许先生选取的十二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宏观的框架,从历史来理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 许先生深厚的历史学养,令这本 小史 具有明确的大众面向,可读性强、通篇精彩。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首次以 大历史观 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 本书英文本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问世后,好评如潮,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高校师生的案头书,并入选《新周刊》和《书城》 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z大的20本书 。另有日文、法文、德文、韩文等版本。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
《公主之死》是一部法律史作品。作者爬梳史料,详细讲述了北魏兰陵长公主被驸马殴打流产致死这一经典案例的来龙去脉,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写作方式探讨了婚姻暴力、性犯罪、亲属容隐、连坐、夫家认同、男尊女卑等重要而深刻的法律及婚姻伦理议题。 通过零星残存的条文、案例和判决,作者分析了儒家官僚集团与皇权在确定涉案人员罪名及刑罚轻重方面的共识和分歧,深刻揭示了汉唐之间几百年里女性的法律地位情况、法学和司法的传承状况,显示出虽然从汉朝开始婚姻和家庭伦理已被纳入法律规范之中,但儒家伦理法制化的进程是曲折的,在胡汉交融的北朝时期,夫尊妻卑的伦理并未完全进入法律体系之中。读懂这一案件,对于中国法律 儒家化 或 父权化 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是一部许倬云老师讲述长江文明及历史的中国文化史。本书主要讲解了长江文明的缘起与发展,长江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长江的历史,了解中国的文化。现代中国的发展由长江流域发端,此后也肩负着大部分的发展任务。长江文明的形成,关乎中国族群、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的起源与发展。当代年轻人肩负着建设未来中国、未来世界的责任。小书虽小,但有概论总览之指导意义。 许老学贯东西文史,读者们在许老的帮助下,能更好地了解长江文明,以及其与世界文明的关系,有利于他们对社会发展的理解,亦能指导他们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探索和努力。书中还配有注释、史料图片、高清文物照片,辅助读者阅读理解。
本书以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用通畅平实的语言和平民化的视角,纵览明朝君王人生轨迹,将人物细致刻画与俯瞰历史进程融会贯通。使明太祖、明英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熹宗等个性君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面前;将靖难之役、夺门之变、大礼议、明宫三案等明朝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之谜娓娓道来。作者凭借多年的史学素养积淀,秉承 正说历史 的精神,为我们讲述明代十六位皇帝不寻常的传奇故事,亦可从中透视明代纷繁复杂而又活泼生动的历史画面。
北宋文气盛而血气淡。在这极盛文气的催生下,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人政治家。这些卓越的精英和领袖,以他们博大精深的才识和智慧,将华夏民族之文化推向了历史巅峰。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串联起一段段风云历史,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群星闪耀的北宋画卷。
《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 历史课 》精选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按照时间顺序通揽史学,共分为六章,自中华文明起始(夏、商、周)至清代为止,以点代面,还原历史的性情与温度。通过阅读文章,可以多层次启发读者,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史。
本书选取了七个能够全面反映大明王朝运作规则的人物:一个皇帝:朱元璋;一个篡位者:朱棣;一个清官:海瑞;一个太监:魏忠贤;一个造反者:张献忠;一个叛徒:吴三桂;一个忠臣:郑成功。 以文学化的笔法描述七个人物在历史场景与文化中的境况,剖析其生命历程背后难为人知的艰辛、焦灼和不得已,展现出大明王朝既强大又虚弱、既意志决绝又精神涣散的全貌。
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国力一落千丈,唐廷在平叛过程中抽调了大批的西部驻军,西部各地逐渐被吐蕃吞并,但河西走廊的人民早已将自己视为 唐朝人 ,他们向往大唐的生活,在被吐蕃统治六十余年后,依旧不忘故国,举起义旗,以 归义军 为名,与长安遥相呼应。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华夏疆域的版图,创设了中央集权:儒家思想基本定型,中华民族认同观形成,确立了古代中国对外的开放格局。作为大一统帝国的起源,秦汉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草创时期,欲了解古代中国,必须细读秦汉历史。
《吴晗论明史》汇集了明史大家吴晗多部关于明史研究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编排整理,更加完整、精炼地向读者展示出大明朝历史的风华。 本书共分为 政治大势 制度变迁 世情百态 风云人物 四个部分,涵盖了明朝政治、制度、社会、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真实史料为基础,深刻揭示了明朝历史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书中文字通俗易懂,可读性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