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谈论治史的学术著作,是作者应众多学者,尤其是青年学子的要求而写。 全书主体为治史方法论,但所述观点与方法并没有流于说教,而是一如作者之前的著作,文风朴实真诚,理论与事例相结合,活泼生动,夹叙夹议,令人既读来轻松,又深受启发。书中关于治学基本功、问题意识、如何写传记人物等见解,对于想投身于学术的人,会有深刻的指导作用。书中还有两篇作者新近撰写的专题研究文章,呼应了书中对治史方法的阐述,可谓最好的示例。 此书亦可视为作者的治学小传,从中可窥一代史学大家对学术传承的殷切期望。
17世纪30年代,法国外省小城卢丹发生了一系列中魔事件,中魔的大多是卢丹城内圣于尔叙勒会的修女,而本堂神父于尔班?格朗迪耶则逐渐被指为施魔者——他 终因此在1634年被送上火刑架。 怪事深深根植于社会之中,或许揭示的是 深刻的整体变化。卢丹城的中魔事件体现了中世纪价值观与当时已开始露头角的启蒙运动思想的冲突、科学与 的对抗。 在中魔事件前后,卢丹城像是成为了一个舞台,中魔者/驱魔者、医生/官员、被指控者/审判者等各种身份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抱着各种目的,使用各种话语,从不同立场和角度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法国思想家、历史学家米歇尔?德?塞尔托利用这些文献,将史料与史家的评述深度糅合,并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历史书写方式完成这本书。本书是新文化史的一部名著,也是塞尔托作品中一部极富可读性
民以食为天,农为邦之本。农业的肇兴,奠定了农耕文明在世界文明 长达7000年的 地位,对世界各地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自古为农耕之国,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以制度变迁与技术变革为视角,介绍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概况,涵盖农业起源与文明萌芽、重农思想与农耕社会、农学肇兴与近代转型等内容。同时,访谈组遍访当前农史研究的诸多重要学者,如王思明、萧正洪、樊志民、曹幸穗、曹树基、刘兴林、王建革、吴滔、倪根金等,介绍当前农史的治学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对未来学术发展方向的前瞻性思考。并将中国农史研究重点书目加以梳理,以期为关注农业历史的读者提供一本既简明扼要,又可了解学术前沿动态的著作。
本书为日本学者楠原俊代“十年磨一剑”的代表性学术成果,是屈指可数的由海外学者撰写出版的关于西南联大的研究专著。作者以客观严谨的态度,通过对中日两国印行的回忆录、校史稿、校友会杂志、战时记录等大量史料的搜罗整理,从历史碎片中为我们还原了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直至西南联大成立的文化长征之路,进而探究这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心路历程,可以说是一部西南联大的诞生史。
缪钺先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古典文学等方面,治学有文史兼通之特色,善于将思想史与文学史的考察相结合。本书荟萃了缪钺先生的经典论文,如其魏晋史研究方面的力作《清谈与魏晋政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新释》等,以及古典文学方面的代表性文章《论词》《论李义山诗》等,全面展现了缪钺先生的研究特色与成果。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系列共4辑13册,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9:分裂与互动》讲述的是宋元时期的中国。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是两宋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之间的对抗、互动往来,对宋朝这一时期的疲软,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宋朝疲于应对,经常犯一些战略性的失误,但是,与此同时宋的文化优势一直有增无减,以至于使北方王朝的草原个性在和宋的接触中越来越快地消退。 你会看到:宋朝文化发达,士人活跃,不过他们关心的问题依然是北方的威胁;宋词的发达,既得益于都市和商业的繁荣,也得益于文人文化的
“家庭罗曼史”的概念借自弗洛伊德的理论,指在幻想中挣脱自己平庸的父母,以某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取而代之。在本书中,林·亨特以此概念指称政治或群体的无意识状态,将其视为构成法国大革命政治理念基调的某种集体而无意识的家庭秩序想象。由此家庭成员的论述构成了本书的叙事结构,并以家国互喻的方式,分析18世纪法国小说、版画中所表达的集体想象,陈述18世纪的法国人视其统治者为父,视其国为家的想法。历史学家林?亨特采用艺术作品与史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以下几个方面:人类是如何——不自觉地,无意识地——对权力运作进行集体想象;而这种想象,又如何塑造政治与社会的进程, 这种想象又如何被反塑造。另外,本书的论述并非沿着时间的脉络直线前进,而是在革命十年间颠来倒去地反复叙说, 颠覆单一观点的直线
本书是斯坦因根据他第二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察敦煌部分而写成的通俗纪实作品,也是他在哈佛大学的讲座手稿素材之一。书中有玉门关长城遗迹、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宝藏等内容,是我们了解敦煌历史文化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不可多得的佳作。
1475年,意大利特伦托一名两岁男孩西蒙失踪,当地官员随即展开调查。随着小西蒙的尸体在当地一个犹太人家庭被发现,三个犹太人家庭的命运从此便被改写。经过一系列酷刑、审讯、调查与营救活动,特伦托犹太人的悲惨命运,震动了整个欧洲。 反犹主义是笼罩在欧洲上空的一团阴云。在小西蒙事件之后几百年,欧洲的犹太人一直处于被排斥的状态,直到“二战”期间酿成巨大的悲剧。 美国 历史学家夏伯嘉以一手史料耶希瓦手稿为叙述的根基,在其生动而细腻的笔下,教士、执法官、医生、文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反犹主义对中世纪犹太人甚至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通过《AI产品经理手册》,将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AI,如何将AI整合到产品或业务中,以及支持创建AI产品或将AI集成到现有产品所需的基础设施。熟悉实践管理AI产品开发流程、评估和优化AI模型,以及应对与AI产品相关的复杂伦理和法律问题等相关知识。通过案例研究和学习,在快速发展的AI和机器学习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从产品角度全面了解AI领域。 主要内容 利用有限的资源,构建面向未来的AI产品 找出利用AI满足业务需求的机会 与跨职能团队合作开发和部署AI产品 分析使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开发产品的收益和成本 探讨在处理敏感数据时伦理和责任的重要性 了解AI在各个垂直领域的性能和效果
《詹天佑研究资料目录》是《詹天佑历史文献汇编》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在全面收集整理詹天佑先生逝世一个世纪以来海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基础上,分四个部分编纂:一是著作,二是硕博士学位论文,三是著作中的相关部分,四是报刊和文章文集,各部分均以时间为序先后排列,方便读者查找。希望为学术界研究詹天佑先生生平与思想以及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和发展史等提供完备的研究资料指引和专业文献支撑,也可为专题人物资料索引的编纂提供相关借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