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两岸故宫及台北 中研院 所藏马亮文献凡400多件,逐一抄录、标点。并查照《上谕档》和《清实录》,采用对校、理校、补证及考辨之法,以朱批原件为准,对其奏折、函牍进行标点、校勘与补正,详细而系统地考证其在任期间对外交涉、发展生产、推行教育、捐资助赈、关注民生等方面的所做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真实地再现当时中央王朝对边疆地方治理情况以及各个历史事件的演变进程,以期达到反映目前*研究成果之目的,为清史研究者提供一部内容非常确信、资料极为丰富、内容较为完备的研究文本。
倪德卫著的《竹书纪年解谜(精)/早期中国研究丛书》系有关“今本”《竹书纪年》的研究成果。《竹书纪年》记两卷,1.6万字,以编年为体,记载中国上古北方君王世系,从皇帝到战国时期魏国魏襄王为止。学界一般称此为“今本”,而“古本”则指从古代典籍、古书注释中汇辑原本《竹书纪年》佚文而成的本子。18世纪以来,一般斥“今本”《竹书纪年》为伪书。作者结合考古学、古文字学、天文学等多方面信息,对今本《竹书纪年》进行剖析论证,分析“今本”之价值,从而得出其并非伪书的结论。
陈惠丰主编的这本《回忆五四运动》是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拟订的“文史资料百部经典”之一种。 爆发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揭开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本书记述了五四运动从酝酿、爆发到各地风起云涌的经过详情,书中所收文章的作者梁实秋、许德珩、罗家伦、屈武、朱蕴山等均为五四运动的亲历者。
《辜鸿铭信札辑证/中国近丛刊》辑录清末民初有名文人辜鸿铭的100余通现存信函,绝大部分为英文书写,包括私人信函和在报刊上发表的公共信函,译成中文。信函起始时段几乎涵盖了辜鸿铭留英回国后至逝世前6年的全过程。其中绝大多数为未刊资料,极具史料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