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文库:廿二史劄记校证》是清代史学家赵翼的一部著名的读史札记,书中对各朝正史的编撰得失作了系统的论述,并综合分析、考辨、订正了重要的史实。王树民先生所作《校证》,对其书中引用的资料逐条校核,纠正了原著的不少错误。《中华国学文库:廿二史劄记校证》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整理者又对全书内容作了修订补充,2001年出版了《中华国学文库:廿二史劄记校证》的订补本。这次改版,将原作为附录的百馀条订补依次散入各卷校证之中,体例一仍其旧,以便读者使用。
本书是中世纪波斯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拉施特(1247 1318)主编的一部久享盛名的世界史名著,是研究中世纪亚欧各国的历史,特别是蒙古史、元史和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史,以及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社会制度、族源、民族学的重要资料。 本书原包括四个部分,每一部分为一编,每编包括若干卷。第一编为蒙古史,第二编为世界史,第三编为世系谱,第四编为地理志。第三、四编未流传下来。第二编原书尚未整理编就。现在翻译出版的是第一编。本编包括三卷。第一卷为部族志,并记述成吉思汗及其祖先的事迹。第二卷主要叙述成吉思汗继承者的史事。第三卷写波斯伊利汗国史,包括旭烈兀汗、阿八哈汗、贴古迭儿汗、阿鲁浑汗、乞合都汗、合赞汗等的传记。第一、三卷又分两册出版。
《百将传》是由北宋东光人张预根据历代官修正史的军事人物传记编纂而成,是一部中国古代名将的传记合集。当时正史包括《史记》到《新五代史》十七本史书,又称之为十七史。张预从中摘要节录宋以前的历代一百位著名将领,为他们分别列传,编纂成册。编者将全书进行了重新梳理,对重要字词进行解释,对其中一些地名、事件进行了考证和注释,对每篇传记都进行了今译,并且对每篇传记进行了评析。该书的编排有利于读者阅读和理解,并以更为客观的眼光对古代名将做出评价。
《金史纪事本末》,清李有棠撰,52卷。光绪十九年(1893年)与《辽史纪事本末》40卷同时初刻,后经不断修订,引用书目达510种,事无巨细皆详加考辨,考异以小字夹注正文之中,又崇尚转述,故小字过半。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江西学政吴士鉴上奏朝廷,称 纪述淹赅,考定完密 ,为 乙部中不朽之作 。《金史纪事本末》重视政治兴衰,于社会经济较少涉及。
《利玛窦书信集》收录了本书收录了利玛窦1580年至1609年之间从印度和中国寄出的50余封信件,几乎包括了目前已发现的所有利玛窦书信,其中还有两封信是从未公开发表过的。这些信的收信人包括利玛窦的领导、师长、朋友、家人,内容多为传教工作的情况汇报以及个人见闻,这些信从另一个角度还原出明末耶稣会在华传教事业从无到有的大概发展轮廓,具有*的史料价值。同时,因为收信人也有朋友和家人,所以其中必然有利玛窦本人的情感流露,从中可以窥见利玛窦的内心世界。本书译者对书信中涉及的人名、地名、称谓、著作、事件及拉丁语引文等内容做了必要的注释,还对个别问题进行了考证和解释,并在意大利籍汉学家梅欧金先生的鼎力支持下核校译稿,力图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尽量可靠的汉语译本。另外书中还梳理了这些信件原件的索引信息,方
吴淑(947 1002)字正仪,润州丹阳人,宋代学者。吴淑是徐铉的女婿,学问优长,兼擅文史,所撰《事类赋注》是一部用赋体类事的类书,开创了类书的全新模式。全书二十卷,分十四部,一百目。吴淑为每个子目作赋一篇,把古今典故以骈俪文的形式融为一炉,精妙异常,历代评价极高。难能可贵的是,吴淑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为自己的赋作了注,而注文征引的典籍很多在今天已经失传了,于是这本合赋、注为一体的著作,因为保存了大量遗失的文字,又有了独特的文献价值。本书以明嘉靖十六年秦汴刊本为底本,以宋绍兴十六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等为校本,点校出版,另外编制了引用书名片名索引附后,以方便读者使用。
冶金技术就是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然后用各种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中国古代金属技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青铜文化和钢铁文化为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对中华文明的肇建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大量考古材料证实,河南地区是战国、两汉时期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中心,河南古代的钢铁技术,很大程度上可视为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发展的缩影。对河南冶铁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从政策、冶铁业态、生产模式、技术发展等角度,对河南冶铁发展史进行梳理,聚焦河南冶铁历史遗存,从考古和技术史的视野来揭示其所凝聚的古人智慧、特殊价值和背后的历史兴衰。对河南地区冶铁发展技术的回顾和思考,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河南地区的古代手工业史和工业史,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挖掘河南地区的文化底蕴,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入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 编者注 或 校者注 形式说明。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
《左传纪事本末》,清高士奇撰。全书共五十三卷,分为周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秦二卷和列国一卷。高士奇在章冲所做《春秋左传是类始末》的基础上,广泛参考了《公羊传》 《 国语》《史记》等史经和先秦两汉有关典籍的记载,按春秋时期各列国顺序排列,将每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标目成篇,凡增补的史实称 补逸 ,附录了不同说法的称 考异 ,对失实的记载,纠正后称 辩误 ,对有史实可依的称 考证 ,作者自己意见的称 发明 。且每卷末以 臣士奇曰 的形式,附一篇作者的史事评论,可读性非常强。
本书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最新成果的结集,全书包含专辑、文献、年谱、论述、捐赠与特藏等板块。其中 专辑 重点关注周氏兄弟与中国其他现当代著名作家年谱编纂的相关问题, 文献 部分收入罗家伦、傅斯年、汪静之等现代作家的佚作, 年谱 板块对张若谷的著作进行了编年整理, 论述 部分包含对胡道南、李劼人、创造社等中国现当代文学家和文学流派的研究, 捐赠与特藏 部分对复旦大学图书馆一些珍贵特藏做了介绍。全书各文大多言之有物,材料翔实,是一本较有价值的现代文学研究论集。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代表有唐一代思想学术成就的杰出人物之一。本书在广阔的社会历史及其思想文化背景下,细致地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的政绩、文才;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他在哲学思想、历史观念、政治思想、文学思想以及宗教观等方面的理论成果和贡献。全书资料丰富,考证严谨,论说详明,可读性强,反映了当时学界柳宗元研究的新水平。
《陆宝忠日记》辑录现存未刊稿本8种14册,起于光绪十一年八月初一日(1885年9月9日),迄于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908年2月1日),断断续续历时20余年,记录陆宝忠任湖南学政,顺天学政及多次兼乡、会试考官,阅卷大臣等学差、考差,内容丰富,是研究晚清政局与社会变迁难得的珍贵史料。
《黑鞑事略》是南宋赴蒙古的使节随员彭大雅、徐霆所著的蒙古见闻录。两人原各自记有见闻,后徐霆以己作为 疏 附于彭作下,将二书合成一部。宋人称蒙古为 黑鞑靼 ,故名《黑鞑事略》。 本书以作者耳闻目睹的记载为基础,全面叙述了蒙古朝廷主要人物、地理气候、牧猎方式、语言文字、历法筮占、官制法律、风俗习惯、差发赋税、商贾贸易、兵马将帅、军事战法等,以及所属各投下状况、被征服各国的名称。本书内容详备简要,是研究蒙古十三世纪上半叶历史的珍贵资料,晚清以来受到海内外研究者的重视。 许全胜《黑鞑事略校注》以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一年姚咨藏抄本为底本,参校多种抄本、刻本,汇集李文田笺注、沈曾植校注和王国维笺证并加考证按断,并配有彩色插图,编有索引,附有各版本题跋等,是对《黑鞑事略》一书全面而深入的校注
《康輶纪行》的作者姚莹,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又号幸翁,生于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24岁考中进士,先后任福建平和、龙溪、台湾县知县,噶玛兰厅(今台湾宜兰县)通判,江苏武进、元和县知县,护理两淮盐运使,署理台湾道道员,湖北盐法道,广西按察使。为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 鸦片战争期间,姚莹与总兵达洪阿组织台湾军民抗敌保台,毙敌数十名,俘虏180余人。《南京条约》签订后被诬入刑部狱,旋以同知衔知州发往四川效用,奉命两次入藏查处乍雅两位呼图克图相争之事,前后历时约一年又五个月, 所至于地方道里远近、山川风俗,详考博证,而于西洋各国情事及诸教源流,尤深致意 ,于道光二十六年撰成《康輶纪行》初稿(原名《康卫纪行》)12卷。道光二十八年夏,姚莹辞官返里,将该书重新 厘为十六卷 刊行,前15卷为其两次入
《洛阳伽蓝记》为北魏杨衒之所著,以佛寺为经,以相关史实、人物等为纬,真实描绘了北魏时期洛阳城的社会风貌与历史变迁,深具历史与文学价值。 周祖谟先生于1944年起着手校勘《洛阳伽蓝记》,后又增加注释工作,几经增删,历十二载始成。经过周祖谟先生的整理,原书正文与子注之体例得以恢复,眉目清楚,史料丰富,被黄永年先生称为古籍注释的标准著作。 本次收入《周祖谟文集》,我们以中华书局2010年再版本为底本,修正了部分文字错误,重新核对了书中引文,并统一了体例。原附录中《北魏的佛教与政治》与周先生《自传》已收入本《文集》第二卷,此处不再收录;增录《洛阳伽蓝记校释叙例》一文。
本书重点收录了著名爱国企业家唐君远先生与丽新、协新厂创立及经营的各类史料,共39条。这些史料主要来自民国时期报刊的相关报道和上海市档案馆、无锡市档案史志馆、无锡市博物院等文博单位,分为企业概况与发展、企业经营与管理、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职工、战争与企业等7类,并附录 唐君远先生文录 ,共汇集了唐君远先生个人文章及讲话等史料。 本书是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企业史的参考资料,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史记》作为 二十四史 之首,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格局。在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本书从《史记》的成书过程、内容、体例、取材、史料运用与价值、述史框架、书法、史学理论、编纂、《史记》纪传与传记文学等方面,探讨《史记》的创作方法和过程等。在熟稔《史记》的基础上,作者对相关史料进行了详细梳理与认真辨析,于前人旧说去粗存精,于己立新说详明其故,自成一家之言。 本书为作者在《 史记 编纂学导论》(凤凰出版社2006年初版)的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本次再版,对正文进行了增删润色,增写了绪论,重新核校全书引文并完善出处,另相应添加了部分图片,以使本书臻于完善。
吐谷浑在中国民族史及中国中古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其历史活动的时间很长,但汉、藏文有关史籍所载吐谷浑资料十分零散,且重复、错讹之处不少,给研究吐谷浑及其与其它民族关系的历史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编者周伟洲在尽力收集、整理有关吐谷浑资料的基础上,编辑成《吐谷浑资料辑录(增订本)(欧亚备要)》。 《吐谷浑资料辑录(增订本)(欧亚备要)》是对汉、藏文有关史籍所载吐谷浑资料的多方位辑录、整理与校释。编者在尽力收集、整理有关吐谷浑资料的基础上,编辑成此书。本书辑录的数据,基本上起于西晋,迄于北宋;以二十四史中有关资料为主,兼收史学论著、文集、文物考古数据,以及敦煌,新疆发现的汉藏文书、简牍等。所录资料,按其性质共分五卷,即专传,人物传志,散见资料编年录,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写本
《图像史学》将焦点集中于绘画、照片、地图等图像史料,主要刊载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艺术史、历史地理等领域及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的论文,无论是复原图像所呈现的历史情景与风貌,还是分析图像的生产制作及其背景意涵,抑或建构读图用图理论、探讨相关方法论问题等等。同时,也刊发珍稀图像史料及其发现整理的心得体会、国内外图像史学的前沿动态、学术书评、札记、译文等。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撰,是现存唐五代史料中一部详细、系统地记载唐代科举制度及相关诗文掌故的专著。 本书不仅记载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变迁史实,反映科举制走向成熟的制度历程,还保存了与科举相关的大量诗文作品,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文人士子们的生活情状和行为举止,直观呈现唐代举场风气和文人风貌,为研究唐代科举制度和文人生活、思想以及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一手文献。 《唐摭言校证》以清乾隆间雅雨堂刻后印本为底本,广泛参校多种明、清时期的抄本、刻本,并考索传世文献,积极吸收学界成果,对《唐摭言》做了详细的校勘和笺证,书后还附有作者王定保年谱、本书著录及题跋题记等相应材料,是当前《唐摭言》较为规范完整的整理本。
《疑耀》七卷,旧题明李贽撰,《四库全书》馆臣定为明张萱著。全书分七卷,每卷有若干条目,每条自立标题,共有四百零六条。本书内容庞杂,涉及群经诸史、传闻逸事、宗教、书画、音律、医药、科技等,《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杂家类杂考之属。此书尊孔崇儒,宗经征圣,辟佛斥道。作者以笔记的形式,将读书所得、目见耳闻的材料逐条整比,相次札记,勒成一帙,、既考订历史,评说得失,也述当代典章制度,录历代奇闻异事。论证时旁征博引,剖析精详。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整齐世传——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22-12-01 作者: 曲柄睿著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98.00 页数: 0 印次: 1 ISBN号: 9787101160017 商品类型: 图书 版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