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扼要介绍了从《尚书》到《文史通义》的数部中国史学名著。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精神与大义。
《白话精编史记》精选了《史记》中本纪、世家和列传中的经典篇章,尊重原文的行文风格,以直译的方式编译成书,力求让读者能避开原书艰深晦涩的特点,领其要义,取其精华,真正了解《史记》,读懂《史记》。
《读史管见》全书三卷二十六篇,为清代著名女学者李晚芳所编选评点。此书书早在百年前就被传到日本刊行,而且一版再版,名声远播东瀛。安政三年(中国的咸丰六年、公元 1856年),日本学者陶所池内为浪华书林群玉堂翻刻的《读史管见》校订并作序,序中盛赞李晚芳审视历史时,灵心准确像一架天平、眼光雪亮如一把火炬,其明晰的论断和超卓的见识,即使把司马迁从九泉下请出来,也会对这位敢于批评《史记》的妇人心服口服。该书为日人池内陶所(1814-1863)于江户末期校订之和刻本。 丛书 简介: 《史记》选本丛书是由渭南师范学院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主编,择取古今中外对《史记》进行注疏、解读和编选的较好底本,汇集而成。第二辑包括《史记治要 文章正宗 古文翼》、《史记综芬》、《史汉文统 史记统》、《史汉初学辨体》、《史记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史学史上的杰作,堪称对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经典读本。本书是刘后滨教授、李晓菊教授主编的历史读本,选编、解析《资治通鉴》关于中国古代历史重大问题的记载,旨在普及大学生与历史爱好者的历史知识,培养其具有一定的文献阅读能力与历史赏析水准。
红军长征途中,在北上和南下的战略抉择上,党中央与张国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当时党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毛泽东晚年对埃德加 斯诺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本书权威、客观地解读了这段隐晦的历史,生动讲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细节。1935年6月懋功会师后,红一、四方面军在荒凉的松潘草地分道扬镳,党中央和红军一部走出草地,开赴抗日前线;张国焘则另立中央,他率领的部队接连遭遇了南下失利、三过草地、西路军失败等重大挫折,党和中国革命的事业也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毛泽东对当年与张国焘的斗争一直念念不忘,当时的冲突主要集中于红军的战略抉择:张国焘下令南下,毛泽东力主“北上”。后来的历史进程雄辩地证明了,只有“北上”才是正确的和富有远见的决断。
《其人如天》是薛仁明讲述《史记》历史人物的一部力作。作者围绕汉代历史中的核心人物,如刘邦、项羽、韩信、张良、萧何、曹参、陈平、樊哙等进行铺叙,或以关于上述人物的历史趣事与典故为引子展开讲述,如 韩信之死 、 其人如天 (范蠡)、 项羽杀人 、 萧规曹随 ,或从对他们的性格剖析来解读,如 陈平厉害在哪? 、 绰绰然,有余地 (张良)、 为君难,为臣不易 (刘邦与萧何)等。通过对《史记》的悉心研读,作者将其中典型的历史人物进行勾连讲述,将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个体及围绕他们发生的趣事逸闻描摹出来,讲述故事却不止于故事,作者透过故事及思考后的各种历史关联,将历史的曙光反照到当下的现实生活中,给处在当代史中的我们或以慰藉或以指引。该书援引各种史料典籍,以通俗浅显的思维方式及生动有趣的语言风格,将深奥
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使用中草药防治疾病的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就开始采用中草药治病。很多中草药名的由来、治病的方法和经验,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只能口耳相传,或通过想象和虚构,在民间长期流传,不断升华,逐渐形成中草药故事。为了传承中医药知识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我们组织了一批长期从事中医药研究和教学、医疗的专家精心编写《故事里的中药》一书。全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中草药的故事、来源,药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故事里的中药》既可作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参考教材,也可作为中医药行业从业者及其他中医药爱好者的参考资料。本文所载中草药,应在专职医师指导下使用。
《三国志》为“二十四史”之一,由晋代史学家陈寿所著。全书记载了我国三国时代三个割据政权(魏、蜀、吴)的纪传体国别史。作品叙事简明,记事翔实,遣词考究,文采斐然,在史料取舍上也十分严慎,是“二十四史”中评价颇高的“前四史”之一,被我国历代历史学者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