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钱穆先生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 。
文明的诞生源于先民通过观象授时而对空间与时间有意识的规划,这既是传统知识的基础,也是传统文化的基础。这意味着对于中国文化核心问题的理解,诸如时空与时空关系、中与方、帝廷与帝服、原始宗教对古史观的影响、封禅传统、儒道哲学的形成及其思辨基础,以及以天文学与中算学为主干的知识体系,把握天文与人文的相互关系乃是必要的途径。显然,天人关系事实上是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修订版)》运用考古材料与古文字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考证。
全书共收录文章13篇。诚如作者所言,天文历法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制度建设、社会运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关乎国计民生。历两千余年,时至今日,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普通民众,知者寥寥。作者因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为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课程,在备课的过程中,开始接触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积累有年,撰写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学术分量的文章。本册所收文章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针对高考模拟及统考中涉及的中国古代 建元与改元 问题,做出了一位历史学家对高考命题的回应,进而对中学历史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本书堪称20世纪政治经济领域内的重要经典著作,是研究资本主义史、新教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和西方经济史的书。作者凭借广博的知识和翔实的历史资料、回溯了宗教改革前夕至17世纪末叶经济生活逐步摆脱神学理论控制的过程,并此为背景,考察分析了神学理论本身发生的变化,尤其是英国清教的产生、发展和转变,如何影响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作者从阐述中世纪的社会伦理理论入手,考察了宗教改革时代政治、经济变化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它在许多方面修正了马克斯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学派,可以看作对马克斯 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促进资主义发展著名命题的回应、批评和补充。
新知文库系列,三联书店出版,度量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人们对此依赖有加,却又习以为常。 人类的身体是*个计量用具,自远古以来,不同国度的人们都曾经利用粮食粒和种子粒随机制作测量长度和重量的量具。本书深入探究了全球度量系统的发展历史,从中国古代的尺子和笛子讲到了西非的黄金砝码,从法国人发明的长度标准、英国人发明的英制单位讲到了公制计量的演进。作者描述了国王、革命家以及学者如何制定通用的度量标准,现代科学家对于精度的孜孜以求,这些对于支撑全球的科学、技术和商贸发展都意义重大。
明中期以后,随着全球化贸易的刺激,中国的商业蓬勃发展,商人和商业日渐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为 士农工商 之末的传统观念也在现实的推动下逐渐发生了改变, 生财致富 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在这种大环境下,随着商人群体的不断壮大,商业活动的不断复杂化,针对日常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行各业陆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以总结经验、指导行为为主旨的 生意经 。 生意经 以文本形式流传下来,被称作商书。 《走向大众的 计然之术 :明清时期的商书研究》,研究的就是明清时期的 生意经 。明清时期的商业行为可以说是大众行为,大到游走全国的行商、店铺林立的巨贾,小到沿街设摊、挑担叫卖的小贩,从商的群体庞大而遍及各行各业。本书书名中的 计然之术 ,也就是生财致富之道,从书名可知,本书研究的是明清时期与老百
中国古代科技光彩夺目,在数学、天文、农学、医药等各个学科领域都有许多辉煌的发明和创造。本书以具体的科技问题与现象为切入点,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介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矿冶、军事、交通、水利、建筑、农学、医药等。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通俗百科全书。
段立生,1944年生于昆明。北京大学东语系泰语专业学士,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学硕士,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教授。毕生从事泰国历史文化研究。中文著作有《泰国通史》等18种,泰文著作有《泰国的中式寺庙》等6种,翻译著作有《泰国当代文化名人披耶阿努曼拉查东的生平和著作》等2种。另有论文、散文百余篇散见国内外报刊。
古人如何面对瘟疫?瘴气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出自人心的幻想?古时候的医患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也有医患矛盾吗?于赓哲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中古时期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认为 疾病比很多因素更能长远影响人类历史 , 在摸索人与社会甚至人性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医疗与疾病是一个不错的窗口 。本书通过对海内外大量史料的爬梳整理,剖析实际案例,探索疾病与人心、医疗与社会、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尝试发掘文字背后隐藏的史实,并提供一种思路,试图将传统医学从 科学还是迷信 的窠臼中拉回来,还原中国古代医学的本来面貌。其切入点既有医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医者形象的模塑、医患关系的探讨,亦有对古代的卫生体系、瘟疫致与治的思维模式、性病对青楼文化的影响、宋代墓葬壁画背后的医药文化等问题的思考。
作为国内历史悠久的人道组织,中国红十字会110多年的曲折历程,跨越了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事业发展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个历史时期,即晚清时期,事业艰难起步,经历了三个阶段:启蒙运动,开通民智(1904年之前);上海建会,中外合办(1904-1907年);独立自主,奠定 初基 (1907-1911年)。第二个历史时期,即民国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在灾难救护中成长,也经历了三个阶段:民国初期的 内外兼修 (1912-1931年);抗战救护的 伟绩宏效 (1931-1945年);战后 复员 与 服务社会 (1945-1949年)。第三个历史时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事业在曲折中砥砺前行,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辉煌(1950-1966年);拨乱反正,迎来事业发展的春天(1966-1993年);依法建会,焕发青春(1993-2018年);深化改革,
《清代学术概论》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重要的代表作。该书梳理了从顾炎武、黄宗羲、胡渭、戴震,直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炳麟诸学人的思想与学术成就,将有清二百六十馀年学术发展作了全景式的勾勒,涉及清代几乎所有重要的学者和著作,是一部论述清代 思想界之蜕变 的学术论著,更是我们了解清代学术思想史的入门***书。本次整理以通行的商务印书馆《共学社史学丛书》本为底本,并参校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学术概论》稿本、《改造》杂志排印本、商务印书馆1930年《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书局1936年《饮冰室合集》本诸多版本,力求准确、全面、恢复原貌。特别据稿本收入梁启超于1923年六七月间撰写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概略》,此书是《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中间过渡,可据以
作为献礼党的二十大的重点著作,由中国著名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十年伟大飞跃》,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一主线,从十个方面全方位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系统阐述了过去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跃迁,并满怀信心地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美好前景。全书紧扣中央精神和改革发展要求,用大量统计数据和图表,历史、全面、客观地反映了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状况,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广大读者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对政策决策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作者辛德勇先生深受黄永年先生治学影响,在版本目录学方面颇有研究。作者不仅读书,而且藏书,本书多篇文章中谈及的古刻本,均为作者自己收藏的版本。作者认为,版本目录学知识是做研究的基础,并不用以专门的学问视之。如《我怎样看待版本目录学研究》《谈谈怎样看书影》等文章。更重要的是,在多篇文章中,作者谈及某些书的版本价值、史料价值,这些对于读者而言,意义可谓更重要,如《张煦侯〈通鉴学〉重版附言》《〈两京新记〉暨〈大业杂记〉辑校本再版序言》《新见〈永乐大典〉读后记》等。全书对于读者认识版本目录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文章中举述的例子、涉及的书籍,也具有代表性。
公元452年,匈人王阿提拉率领大军横扫意大利北部,兵锋直指罗马城,西罗马帝国岌岌可危。但是突然,阿提拉撤军了。帝国暂时得以保全。关于阿提拉撤军的原因,历史学家一直众说纷纭。*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阿提拉是折戟于一场传染病暴发。 1798年,拿破仑大帝入侵埃及。然而在很短时间内,他手下超过40%的士兵便在一场鼠疫流行中丧生。英国人随后轻易地将拿破仑大军赶出了埃及。14年后,1812年,拿破仑进攻俄国失败,数十万大军到*后仅剩下数千人。而杀死拿破仑大军*多的,并非寒冷和俄国人,而是又一种传染病 斑疹伤寒。 没错,传染病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虽然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们,但是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一直影响着人类社会,它们塑造了人类的身体和基因,并且参与了人类历史。传染病不仅影响着一场战争的成败,更影响着整个社会政
当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带的文明繁荣发展时,来自各地的商队开始向着巴比伦和埃及进发。沙漠中的阿拉伯人、伊朗山地的居民、一队队的骆驼,从伊朗带来货物;而满载商品的驴群,从叙利亚北部和小亚细亚,顺着河谷而下。与此同时,从埃及、波斯湾沿岸、阿拉伯半岛南部和印度海沿岸出发的批商船也开始穿越这些区域。 在人类历史上,近东是发展易货贸易的理想地区。罗斯托夫采夫由此创造了 商队城市 一词,用来指位于商队路线之上而繁荣起来的城市。这些城市处于不同文明的交界处,借助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推动了物质与文化交流。本书基于罗斯托夫采夫在叙利亚、阿拉伯和巴勒斯坦的鲜活感受和遗址考察,追溯商队贸易的历史,并结合考古挖掘的发现,既细致描绘了近东主要商队城市的兴衰起伏,其中包括佩特拉、杰拉什、帕尔
近代早期英国处于封建王国向民族国家转变的重要阶段,土地是彼时英国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同时也是政治权力和社会荣耀的载体。土地流转作为英国民众实现地权变革的重要方式,冲击了封建秩序,破坏了等级制度,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变迁。 本书以地权演进为线索,考察了近代早期英国民众为何以及如何流转土地等问题,探讨了土地流转与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结构变动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土地流转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对近代早期英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近代中医面临 废医 的生死存亡考验,一旦失败将万劫不复。基于传统气论与细菌学的近代中西医博弈,既是一场学理和技术的博弈,更是一场话语权和生存权的争夺。博弈的结果是西医胜出,中医在自救中得以幸存,为重生赢得一线生机。 近代中国国运衰微,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危机,中医同样如此。而今,抗生素的弊端日益明显,中医的技术价值也在发扬,如青蒿素的发现,这一切都说明这场关乎中西文化冲突的博弈至今没有停止。 本书立足于以中国医学视角书写中国现代史,聚焦近代中医学与细菌学的各种交锋、对话、排拒与汇通,力图重现中医在西医的科学实验及一步步占据国家卫生主权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自身的外感热病知识体系构建中医式的传染病学,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中医理念和药物可以发挥效用的空间。重现这段历史,意在唤醒中医对自身体
本项研究所欲表达的主要观点为,古礼具有等级与对等的双重特质,而其特质的形成和存续是与 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 这一国家形态相适应的;随着国家形态的变化,古礼走向实质化,孔子则在实质化的思想潮流中提出了自己的礼论,而《公羊传》与《谷梁传》二者乃对孔子之礼论予以进一步诠释的两个分支;为了论证这一主要观点,书稿首先指出,由于史料不足,而春秋时代又保留了上古遗风,且《左传》为记载春秋史事的重要文献,因此对古礼的研究需要以《左传》为基础结合《周礼》《仪礼》等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展开。
诞生于中近东的葡萄酒先是传入埃及,经过希腊,向西扩展至欧洲,但它并没有进入东方。暂且将伊斯兰教禁酒这样的宗教、文化壁垒排开,印度、西亚、中国、以及更东的日本等国,也是葡萄酒的不毛之地。中国虽然自汉朝起,就因张骞出使西域而带来了葡萄,到唐朝时,文人墨客也开始喝到葡萄酒,并栽植葡萄,但在此之后,葡萄酒却忽然消失了。大洋彼岸的南北美洲也一直没有葡萄酒的身影。南北美洲开始酿造葡萄酒要到西班牙征服之后,由传教士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文化也没有在这些地区诞生,这并不是由于亚洲像中国人、日本人等地区的人们不喝酒造成的。在日本,酿造以米作为原料的清酒时,为了产生酿酒所需的微生菌,使用了醪糟和酵母,它的酿造技术和工艺在世界上也属唯一。而世界各地也有椰子酒等用果实酿造的独特且种类繁多的酒,人
有战争就有兵器。随着服饰的诞生,战争的频繁,于是有了用于保护战士身体的铠甲。铠甲既用来保护身体,也有视觉上的威慑作用。良好的盔甲,可以提高战斗力,而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 与以往军戎服饰著作不同的是,本书不单纯写戎服,而是把戎服置于战争史中,结合兵制来分析、归纳。一册在手,千年中国铠甲史尽收眼底!
《古代经济》是英国著名古史学家M.L.芬利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是作者在担任世界为著名的萨瑟尔讲席教授期间所做的系列讲座基础上写成的,主要阐述了古代经济,尤其是希腊和罗马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提出了研究古代经济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其观点被学者称为 芬利模式 ,即古代经济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而是 嵌合的 ,嵌合在其所存在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而这一解释模式至今仍未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