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所选的江南会馆文书分为七类,每类作为一章,包括:慈善、工商、捐赠、土地房产、征借、租佃、其他。每一章包含本类文书的概述,文书的原图及释文,并在需要说明之处加注阐释。本书将清代康熙年间到1953年
茅以升先生曾说“桥梁是一国文化特征”,中国古桥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见证,蕴含着千百年传统文化的精髓。不错工程师孔庆普先生是古桥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他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在这一领域。本志是孔先生一生心血的结晶,根据其手中所有古桥相关资料撰写集结而成,旨在对古桥研究与保护事业起到应有的作用。古桥的印记渐渐远去,但研究工作者的脚步没有停息,在中华大地上,城市的面貌日益变迁,凭借本书的回忆可以追溯古桥的旧日影像,这也是前人留给我们很珍贵的礼物。全书共收录古桥资料1749座,不仅记载了古桥的技术数据、结构形式及建造方法,而且对一部分构造复杂的古桥进行了技术鉴定。作者结合自己四十余年工作经验,考察全国古桥,包括现在被拆除的、被遗弃的,只要有资料可查,都收入其中,可以说是一部很全面的古桥志。
《戊戌奏稿》是康有为在1898年间向光绪帝上呈的变法奏疏的辑录。收录康有为1898年(戊戌)正月至七月间所撰奏疏17篇,奏疏存目13篇(无正文),进呈编书序文5篇,补录奏疏3篇,共计38篇。《戊戌奏稿》刊行以来,长期被人们视为信史,成为学术界据以研究戊戌变法运动以及戊戌时期康有为思想和政治主张的重要史料。《公车上书记》是中日甲午战后,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的万言书。集中抒发了国人“筹战守”“图自强”的愿望,全面地反映维新派变法革新的主张,其中提出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设想,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故而被认为是维新派的纲领性文献。另,书后有公车上书名录,记载了当时参与上书的所有人姓名,籍贯等信息,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公车上书的历
孙明经(1911—1992),祖籍山东,生于南京。电影教育家,我国高校电影学科奠基人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一生从事电影教育。编写7部电影、摄影,拍摄电影约50部。1939年,抗日战争进行到第3年,国民政府从南京撤到武汉,后又从武汉撤到重庆。日军的轰炸也一步步深入内地。1939年1月西康省紧急成立,成为撤退的备选之地。孙明经写道:“西康省地当国际路线,并有汉藏桥梁之形势。”西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摸清西康省的资源储备、基础建设、百姓生产生活等状况,成了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1939年7月孙明经随川康考察团深入西康省,历时半年,行程近2000公里,途中最高海拔达5000米以上,过半路程独自一人考察。西康之行,孙明经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手记、影像资料。他在手记中记录了考察地区的地理环境、人口结构、经济状况、宗教信仰
本书从荷兰人到达哈德孙河畔开展商业与殖民活动写起,一直写到“9?11”事件之后,描述了四个世纪里纽约从荷兰贸易线路的中转站、英国殖民港口,到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程,对纽约经济、政治、人口、城市规划与建设、社会结构、多元文化等做了全景式描述。全书以通俗的语言描绘了纽约如何逐步成长为一个商业和金融业大城市,成为流行文化的中心和一个拥有众多移民的多元化城市一个“大熔炉”“万花筒”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