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按照文物用途、材质、主题进行分类,精选62件故宫国宝文物,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同时穿插讲述同时期的国宝故事。一套书涵盖历史、国宝、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让读者透过这些文物,了解一个多角度的故宫,进而了解伟大祖国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明。
《知识考古学与十七年小说研究/文学研究丛书》以中国当代十七年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的方法,从叙事形态、知识构成、话语机制等不同层面重新解读十七年小说,关注十七年小说与周边政治文化的关系,特别是知识与意识形态的关联、政治对小说的主体询唤及小说的主体想象与知识生产,厘清中国当代文学在十七年的困境及其试图突破的努力,以及对十七年后的中国当代文学与社会的影响。通过这种重返式阅读,把十七年小说作为一种资源和传统,重述中国主体的知识与方法,体察十七年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精神,进而重建十七年小说与社会现实的批判性精神关联。
本書是《出土文獻》系列輯刊的第十四輯,共收録出土文獻研究論文41篇和書評1篇,論文内容涉及甲骨、金文、戰國秦漢簡帛、璽印、畫像石及銅鏡等多種出土文獻材料,既有對出土文獻材料本身的深入釋讀,又有結合傳世文獻所作的文獻學、歷史學比較分析,反映了當前出土文獻研究的崭新成果。
《保护遗产永续根脉: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实践研究》以中外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案例剖析为切入,以法律政策与现实实践总结为基础,从理论、政策、实践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发展脉络,全方位展现了当前社会力量参与的总体状况,详细分析了当前法律政策的利弊得失,提出了一系列带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意见建议,为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社会力量更加广泛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有着重要学理支撑和借鉴意义。
藏经洞里的这些经变画,大多数属于唐、五代时期的作品。本册所收的经变画有以下几种:《观经变》。一般除中央部分画的净土以外,左右部分多有描绘“未生怨”和“十六观”这两个内容。《药师净土变》。是用一系列的画面表现经上讲的“十二大愿”和“九横死”。《法华经·廿八品》中《观世音普门品》(法华经普门品变相图)在唐代很盛行,流传下来的经变画也很多。画面一般根据经上昕描述的,观世音菩萨可以现三十二种不同的化身,从而展开构图。《报恩经变》是唐朝初期出现的一部佛教伪经,在唐朝获得广泛的传播,产生过非常大的历史影响。这些经变画多数场面较大,以说法场面为中心,周围配置华丽的殿堂宫阁、楼台宝池,或者描绘山水风景。
《吐鲁番考古记》是黄文弼根据1928年和1930年两次在吐鲁番地区发掘的出土文物资料,整理编辑而成的考古报告。《吐鲁番考古记》文字部分的第二部分为“遗物说明”,所发现的考古材料多为唐人所写残纸,从“古籍写本及题记”“古文书写本”“绘画及泥塑”三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并附《古维吾尔文说明》。《吐鲁番考古记》特别收录了黄文弼在吐鲁番所采集的西域文书及碑刻铭文。这些文书多产生于唐代统治西州时期,对了解唐代西州的社会经济状况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另外,《吐鲁番考古记》对于碑刻的拓印收录亦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作为研究高昌史的第一史料,对“麴斌造寺碑”的考订研究,有力推动了高昌氏纪年与高昌官制的进一步研究。
世界各国存在三种文物保护立法模式,即分别立法式、综合立法式和统一立法式。综合立法式模式较为适合我国现阶段的文物保护立法。我国文物保护立法选择综合立法式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应先制定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文物保护法》再从不同的文物要素或者文物保护具体措施的视角出发制定单行法。
《西域考古记》是英国考古学家、探险家斯坦因对中国新疆及中亚地区进行四次探险的纪实之作。书中通过记录大量的考古挖掘,首次揭开了诸如楼兰、尼雅等古国的神秘,具有珍贵的史料意义,对于我们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松阳博物馆馆藏精品图录》主要收录了松阳博物馆收藏的部分精品的图录,并从这些文物的年代,探索了松阳古代文明的起源,展示了松阳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蕰,涉及到了生活、居住、军事、农耕、衣饰、服装、文化等各个方面,可以使读者多方面多维度的了解古代松阳人民,在和大自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取得的灿烂的物质文明,《松阳博物馆馆藏精品图录》主要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图文并茂,语言简练,朴实易懂,是广大读者了解松阳地域文化不可多得的参考书,也是对学生进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文化教育的很好的精神食粮。这些精品文物收录图书,对文物的保存、保护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也让更多读者了解送样的文物,了解送样的文化。
河南博物院是河南省文物珍藏、展示、研究的重要机构,是***博物馆。本书系河南博物院编辑出版的反映该院学术研究成果的系列图书,本辑属于该系列的第四辑,共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专题”“考古探索”“文物品鉴”“博物馆学”“史学发微”“文化遗产与保护”六个专栏,刊发文章集中反映了河南博物院科研人员**研究成果。本书的出版对博物馆研究者、文化收藏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婚礼新编》二十卷,宋丁昇之辑,采用宋刻元修本为底本。该书辑录宋代婚礼书仪和与婚姻有关的古代典故文献,汇为一编,分门别类抄纂而成,系为了满足当时婚礼的查检需求而专门编纂成的日用生活型通俗类书。这由于通俗日用类书过去不甚为人所中,保藏情况不佳,流传稀少,《婚礼新编》仅存宋福建坊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婚礼新编》保存了宋代婚书的内容、格式和用语,对于研究当时民俗情况颇有裨益,对其他传世文献也有一定的校勘作用。作者对《婚礼新编》所作校注,较好揭示了《婚礼新编》的文献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