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人公孟威廉(Wilhelm Mann, 1916-2012),生于曼海姆的犹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为著名精神病科医生。1936年入海德堡大学。1939年逃抵上海,同年在贵州图云关加入中国红十字会。1949年入职中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成为王应睐下属,合作研究抗生素和胰岛素。1966年返回民主德国,在柏林著名夏里特医院生化实验室工作。本书记录的就是孟威廉的口述回忆,作者是药物学家出身的汉学家文淑德(Ulrike Unschuld)女士。在21世纪初年柏林的一次聚会中,文淑德女士认识了孟威廉。在他辞世前的几年里,文女士为他做了口述史的访谈,成为《有办法》这本书的主干。与一般口述史书籍的不同在于,文女士不仅为口述内容做了详实的注解,记述了19世纪到20世纪德国犹太人真实的生活处境,还对孟威廉在中国所经历的各阶段的历史做了简明而准确的介绍。
本书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1948—1954年之间创作完成。全书从1919年的《凡尔赛合约》开始一直写到1945年《波茨坦宣言》二战结束,既有对战争的原因、经过的描写,又有战争过程细节的 再现;既有重大国际事件的叙述,又有战争中各国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是研究二战的重要史料。
《古楼河上的星光 拿督许廷炎回忆录》为马来西亚籍华裔商人许廷炎回忆录。传主许廷炎先生原籍广东普宁,为马来西亚成功闻商,现为金锋公共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槟州华人大会堂主席,霹雳州拿督。《古楼河上的星光 拿督许廷炎回忆录》以第一人称口吻回忆了许先生的家族史及创业史。许先生的生活经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马来西亚第二代华裔商人,这对于了解和把握马来西亚华商二代三代的生活动态,维系他们和祖国之间的联系非常有意义。另外,《古楼河上的星光 拿督许廷炎回忆录》文笔流畅、情感真挚,很具可读性。
本书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1948—1954年之间创作完成。全书从1919年的《凡尔赛合约》开始一直写到1945年《波茨坦宣言》二战结束,既有对战争的原因、经过的描写,又有战争过程细节的 再现;既有重大国际事件的叙述,又有战争中各国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是研究二战的重要史料。
本全书二十余万字,以口述史的形式记叙了邬沧萍从出生到期颐之年的人生之路和治学育人历程,包括在动荡的年代中成长、我爱我的祖国、与新中国人口学共同走过的岁月、与中国老年学的不解之缘、百年回首等主要内容。该书由邬沧萍口述,李娟娟、孙鹃娟采写,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还从他的学生、亲人的视角反映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风貌。这部口述实录不仅仅是对邬沧萍教授百岁人生的真实记录,也能够生动呈现这位爱国知识分子的治学报国、教书育人、老有所为的可贵精神,此外这部著作也是新中国老年学、人口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是中国早期的商业银行之一。1986年,为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之路,打破专业银行业务垄断的局面,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交通银行。在金融改革的浪潮下,交通银行承担起了中国金融改革试验田的任务。本书中20位亲历者将交通银行重组以来30年间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决策背后的细节娓娓道来。带大家领略交通银行30年来在金融改革道路上一步步走来的艰辛历程,更深入地感受这些成就背后交行人所付出的努力。希望通过对交通银行发展历程的梳理,为交通银行未来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也让社会各界更加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了解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
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是中国早期的商业银行之一。1986年,为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之路,打破专业银行业务垄断的局面,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交通银行。在金融改革的浪潮下,交通银行承担起了中国金融改革试验田的任务。本书中20位亲历者将交通银行重组以来30年间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决策背后的细节娓娓道来。带大家领略交通银行30年来在金融改革道路上一步步走来的艰辛历程,更深入地感受这些成就背后交行人所付出的努力。希望通过对交通银行发展历程的梳理,为交通银行未来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也让社会各界更加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了解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