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开放的,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武康大楼是上海的一座地标性百年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蕴含和强烈的艺术气息。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始建于1924 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座外廊式公寓大楼。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其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间,现今积极开展居民自治和弄管会自治,国际化程度高。 口述历史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并广为世界各国应用的公众记忆历史的记录方式。口述历史相较于大历史,是一种公众记忆的微观历史。口述历史在复原历史方面,有其他任何档案、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价值。口述史是为城市发展和历史保护留下鲜活资料的重要途径,是保存城市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记忆的重要载体。居民口述历史从平民的角度反映一个时代的
刺杀孙传芳的传奇女性施剑翘、追随司徒雷登44年的傅泾波、亲历过东京大审判的高文彬、被淡忘的 中国考古学之父 李济、守候敦煌60年的绘画大师常书鸿 这些近现代人物,穿越历史的烟尘,在李菁的笔下复活,他们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传达着难以言喻的感动。
口述历史的整理与研究目前在国内外方兴未艾,本书详尽介绍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作者唐纳德·里奇,现任美国参议院历史室特邀历史学家。他毕业于纽约城市学院,在马里兰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编过“特威恩口述历史系列”丛书,出版了几部美国历史教科书及多部学术著作。他曾提作画美国口述历史协会会长,也曾在美国历史学会等研究机构任职,并以其20多年的访谈经验于美国各地主持各种口述历史计划及研修营。因对口述历史的特殊贡献,他曾获得代表美国口述历史界崇高荣誉的“理查德·利奥波尔德奖”和“福里斯特·波格奖”。
本书是历史学家刘家和先生学术、生活的自述,由其学生陈宁整理成书。书中以漫谈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刘先生在中外古史比较研究上的主要思考,如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并将问学经历、治学经验、学术转向、为人处世等相关方面统摄其中,较全面地呈现了刘先生的学术底蕴和人格风范,令读者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织的语境中,领略刘家和先生的勉力为学、淡泊处世的人格魅力。
《林崇德口述历史》主题是展示一个中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知识分子成长生涯,自述爱国、爱党、爱学术、爱教育和爱学生的历程。作者要表现自己一生的追求和理念:把忠心呈于国家,把孝心献于长者,把爱心奉于社会。作者要对心理学界说的话是: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具有国际化;要对教育界说的话是:培养出跨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要对社会说的话是: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只要在人生十字坐标上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都能发光发热。全书以十章展示了作者身为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发展历史:家乡,入学,投身基础教育,重回故校,构建思维心理学,构建基础教育观,学术带头人之路,老骥伏枥志千里。作者在口述历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求实求是的原则,因此对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张力奋教授主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都市、田野调查与记录 项目组撰,采用新闻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方法,调查并记录了平凉路2767弄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工房区百年史,是一部关于 都市考古 的社会学著作。 平凉路2767弄位于上海东北角,为原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与工房区所在地。前身为日商公大纱厂及职工宿舍,1921年创建,2021年完成旧区改造,恰好一百年。本书通过15位普通居民及1位街道旧区改造负责人的口述史,辅以历史档案大事记和各阶段图片140余幅,不仅呈现了十九棉工房这一自成单元社区的百年变迁,还原了建筑、居住空间、社区与日常生活的历史演变,发掘与保存了上海的城市底蕴和城市文脉;更记录了该社区进行旧区改造过程中,为回应居民关切、征求居民意见、制定科学可行的改造方案和更新机制、程度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所
《口述史研究》是由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关于口述史的连续性出版物,计划每年出版2期,此为第四辑。本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2篇,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捷克与中国的14位学者围绕口述历史与环境研究,口述历史、记忆与认同,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口述历史教学,以及口述历史经验总结与思考等专题展开跨学科与跨领域探讨。此外,还收入书评书介5篇,这些作品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口述史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的*成果。
《口述史研究》第三辑将继续秉持 回顾性、前瞻性、多元性与跨学科性 原则,围绕口述历史的理论、方法与跨学科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本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3篇,来自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16位学者围绕口述历史、叙事与医学、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口述历史与企业(商业)研究、口述历史、社区规划与历史建筑等专题展开跨学科和跨区域讨论。
本书主要是旗人妇女的口述。作者认为,只有从这些获自民间妇女的资料与通常带有权力意识的和民族中心主义的正统知识的比较中,我们才可以重新认识被边缘化了的一些人物和日常事件,并找到新的意义。 本书访谈主题集中于三点:一是相对汉族而言,这些有着旗人背景的妇女,对于自己出身的民族是否具有以及具有的是什么样的集体记忆;二是满族妇女的生活、婚姻、生育状况与族际通婚情况;三是辛亥革命以后这些妇女的家庭变迁和个人的生活经历。 丛书简介: 欧亚备要 丛书所谓 欧亚 指内陆欧亚(Central Eurasia)。这是一个地理范畴,大致包括东北亚、北亚、中亚和东中欧。这一广袤地区的中央是一片大草原。在古代,由于游牧部族的活动,内陆欧亚各部(包括其周边)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有了密切的联系。因此,内陆欧亚常常被研
科幻在我国发展已过百年,期间历经坎坷,但在一代代科幻人的努力下,科幻文化已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开枝散叶,结出丰硕的成果。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立足我国科幻事业的核心重镇四川成都,邀请杨潇、谭楷、流沙河、刘兴诗、王晓达、周孟璞、吴显奎、董仁威、何夕、姚海军等十位功勋卓著的科幻名家接受访谈,从人生旅程到科幻之路,构画新中国以来科幻文学发展的历史全貌,跨领域、多视角地展现了中国科幻所走过的半个多世纪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充分见证了四川科幻人历久弥坚的执着与情怀,用鲜活的事例展现了四川科幻人为推动科幻事业蓬勃发展所立下的汗马功劳。全书不仅保存了珍贵的科幻口述史档案,还为中国科幻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史料。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万里、曾培炎、陈锦华等改革开放重大决策亲历者真情讲述 本书精选我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通过对万里、陈锦华、谷牧、龚育之、刘鸿儒、曾培炎、徐匡迪、龙新民等约60位老领导、老同志进行访谈,以口述史的形式,展现改革开放40年中诸多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全面回顾改革开放进程中重大事件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内容涉及审判 四人帮 台前幕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前前后后、中美建交始末、邓小平南方谈话细节、独生子女政策的由来等。书中所有文章均为亲历者*人称讲述,他们多为重大事件亲历者、决策者,并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位。书中既有对事实的回顾,也是亲历者心路历程的呈现,目的是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改革开放史研究提供*手资料,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
本书以口述实录的形式记录了劳模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以大量的生动鲜活的故事,形象的表述了劳模的精神实质和社会意义。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劳动创造人本身和人类社会,人正是在日益多样化的劳动中发展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作者在书中高度概括了劳模的精神实质,即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这一精神实质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既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展示,又是开拓创新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社会效应及其影响力。
《孙中山研究口述史》是中山市社科联多年来对海内外研究孙中山的学者的追踪采访的结集,共十二本,是对孙中山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也是对孙学学术史的梳理,其中不乏深刻的总结和反思。《孙中山研究口述史 沪宁卷》是丛书的一种,采访的学人包括夏东元、汤志钧、茅家琦、陈绛、张宪文、刘学照、沈渭滨、姜义华、徐梁伯、谢俊美、熊月之、邵雍、 戴鞍钢、周新国等,展现了沪宁地区孙中山研究者的学术研究生涯和学术成就,是对孙中山研究学术思想、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对孙中山研究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本书由相差八岁、性格迥异、为人处世截然不同、思维观念存有极大差异的常人春(兄)、常寿春(弟)的两篇口述组成,主要讲述两位 文物人 即 在理的 祖父常晓茹的传奇故事和北京民俗专家常人春的成长过程。作者综合考虑被访者叙述的完整性和研究视角的深刻性,采用历史学方法,将分析、评论、考证以史注、按语、附录等形式补充正文,营造出一种由浅入深的阅读体验。通过兄弟两人的真切回忆、细致描述和互相印证,以常家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社会交际的复杂关系网为主线,勾勒出常氏家族三代人百年来的命运与经历,全景式再现了一个由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俗信、民生百态共同形塑的旧京景象,更透露出一个时代荣辱兴衰过程中当年曾隐藏于京城社会而如今已鲜为人知的诸多具体场景。
《日本人口述二战史》 直面黑暗,为真实的历史发声,数百位日本亲历者首度公开血腥残酷的战争经历。 二战中,日本对亚太地区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创伤延续至今。然而日本官方自始至终都对战争的根源、过程、代价以及后果避而不谈,更从未表达过任何歉意。为何会如此?而与之相反,被拖入战争深渊的日本平民,在数十年后回顾那场战争时,用得更多的词是难以启齿、不堪直面? 本书堪称一部开创性的口述史,西方著名历史学家西奥多 F.库克夫妇通过实地走访数百位日本本土的战争亲历者,参考众多未曾公开的信件、遗嘱、日记、军用笔记、政府档案等,力图重现战争全貌,并首度公开当今日本人回忆 二战 时的矛盾心态。本书的受访者众多,从外交官到神风特工队队员、731部队军医、战俘监管员、侵华士兵等战犯,从核弹受害者到记者
本书系根据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对全山石先生的口述史采访整理而成。书中回顾了全山石先生90年的艺术人生,谈及其家庭环境、艺术启蒙、求学习画、留学苏联至回国任教后种种经历。他在长期的油画教学和创作实践中,辛勤耕耘,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成果丰硕。书中图文并茂,集中展示了全先生的24幅美术作品,书后还附有全先生重要著作目录和油画作品目录。全书内容充实,既是对画家不平凡生活历程的全面记录,又有大量鲜为人知又鲜活生动的创作故事,具有很强的学术指导和艺术实践参考价值。
《孙中山研究口述史 京津卷》是 孙中山研究口述史丛书 中的一种。 孙中山研究口述史丛书 为201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而作,共收录世界范围内孙中山研究的著名学者96人的口述文字,共7卷12册220多万字。 《孙中山研究口述史 京津卷》共收录北京、天津地区孙中山研究及与之相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16位专家的访谈,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尚明轩、胡绳武、魏宏运、金冲及、李文海、杨天石、李玉贞、耿云志等8人; 下卷包括: 张海鹏、虞和平、盛永华、曾业英、王玉璞、王晓秋、王先明、王学庄等8人。通过这16位学者对自己研究历程及各自的研究专长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历史、现状及未来可发展的方向等的口述,大体展现了北京和天津地区孙中山研究的整体面貌、整体水平以及其研究所达到的高度。
继母作为女性的特殊形象,往往在家庭角色关系中处于较为尴尬的位置。人们对于这个身份,也蕴含着复杂感情,*为人熟知的就是邪恶继母的负面刻板印象。随着再婚逐渐成为中国的普遍现象,继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的调查表明,很多人对于继母群体的接受程度依然不高,继母形象依然存在污名化的事实。在继母群体的发展壮大、女性意识的觉醒、婚姻家庭等社会观念的变迁、公众认知的日益立体和理性等因素的影响下,继母群体在现代社会已呈现出一种去污名化趋势。然而,由于文化变迁的滞后性、观念转变的缓慢性、生物妈妈与社会妈妈的割裂性,继母群体的去污名化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本书从浙江大学《文化人类学》课程中学生完成的继母社会调查中精选100例访谈加以整理,以期对当地继母的形象进行立体化的深描,呈现她们
这是一部关于大屠杀历史极致清晰的讲述,它不仅很好地解释了大屠杀的起因和怪诞心理,而且厘清了它的混乱发展脉络。 安东尼 比弗,《诺曼底登陆》的作者 这部杰作是*的,它以极具可读性的方式令人信服地解释了大屠杀是如何发生的,其中既有这段历史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有大屠杀受害者的痛苦回忆,以及作恶者令人不寒而栗的讲述。 伊恩 克肖爵士,《地狱之行:1914 1949》的作者 本书中有许多此前从未出版过的大屠杀受害者和纳粹施害者的证言,它探寻了大屠杀的每一个方面,从这一想法的开启,到灭绝营的解放,里斯为我们完整讲述了那段令人类蒙羞的历史。 安德鲁 罗伯茨,《战争风云:第二次世界大战新史》的作者
本书是由已故沪上名医、青浦区中医医院首任院长、全国首批500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何承志老先生生前口头讲述,徐福洲先生记录整理的有关千年何氏世医的医学故事集。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关于何承志及其祖上的100多个故事,下篇囊括了何氏世医表、世医图、医职表、医著表等。
习酒作为贵州本土的白酒品牌,在整个历史发展中比较特立独行,是白酒行业内的独特样本。习酒经历了白酒行业大起大落的过程,在陷入低谷后,被茅台集团兼并,但习酒并未被大集团淹没,而是借势复兴,树立自己独立的品牌。此书采集了20位习酒人口述史,包括钟方达(现任习酒集团董事长)、陈应荣、曾凡君、吕相芬、罗怀吉、吕良科、余林安、易顺章、廖相培、吕相才、杨翠兰、永胜村、季克良、吕良维、刘庆鹰、团省委、潘宸、侯世安、孔磊、高文娟,从他们的口中听见习酒历史,洞见习酒文化,并尝试探讨白酒行业的转型,倡导创建一种新型的白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