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西班牙历著名的国王腓力二世的传记。自16世纪以来一直未被公开的大量档案材料改写了西班牙著名国王曾在世间留下的印象。本书考察了腓力二世漫长的王储时期,他的三个主要爱好(工作、娱乐和宗教),以及他在统治时期面临的主要政治、军事和个人挑战。本书还对腓力二世领导失败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见解:他的帝国是否因太大而无法驾驭,或者具备不同才能和气质的君主是否会表现更好?这些问题将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和他的秘书田家英》是的五大秘书之一。他才学深厚,为人坦诚,当过长子毛岸英的老师,为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和他的秘书田家英》收入致田家英信25封,书信手迹5件。收入的回忆文章也多涉及和田家英非同一般的关系,特别是曾在田家英领导下工作十六年的逢先知的长篇回忆“根据自己的亲见亲闻,向读者介绍田家英是怎样给当秘书的,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并以此为主线,记录一些有关他们两人的史实。”正如胡乔木在《校读后记》中所说,“这里的记载对于了解由40年代到60年代的的思想变化,进而了解这一期间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历史命运,尽管限于一个侧面,其重要性和珍贵性自不待言。”
吴楚婴编著的《毛泽东著作背后的故事》一书,主要介绍毛泽东著作的写作、编辑出版情况及影响。一方面,从总体上介绍毛泽东一生有哪些著作、这些著作是如何编辑出版的、毛泽东著作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另一方面,对毛泽东一些重要的单篇著作即文章进行重点介绍,介绍其写作背景、写作经过、发表过程、文章特点、文章价值及影响,写出文章背后的故事。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这是一个不朽的名字。周恩来总理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拥戴,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的伯父周恩来》作为第一部亲人回忆周恩来总理的作品,力求把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把关于伟人的真实情形原原本本地告诉读者。
吴楚婴编著的《毛泽东著作背后的故事》一书,主要介绍毛泽东著作的写作、编辑出版情况及影响。一方面,从总体上介绍毛泽东一生有哪些著作、这些著作是如何编辑出版的、毛泽东著作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另一方面,对毛泽东一些重要的单篇著作即文章进行重点介绍,介绍其写作背景、写作经过、发表过程、文章特点、文章价值及影响,写出文章背后的故事。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这是一个不朽的名字。周恩来总理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拥戴,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的伯父周恩来》作为第一部亲人回忆周恩来总理的作品,力求把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把关于伟人的真实情形原原本本地告诉读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激烈的社会运动和政治危机不断。国内贫富分化,阶层对立,城市暴乱,乡村贫穷;外部则深陷意识形态对抗和战争泥潭,国家产生痛苦的分裂。肯尼迪身处时代前沿,看到了,建议了,并带领美国越过这些时代危机。 1968年,肯尼迪再一次挺身而出,为国家和人民而战。他坐着敞篷汽车,穿过拥挤的街道,伸出双手去触摸平民大众。他的双手因数千次的握手而被磨破、流血、结痂。在85天的总统竞选中,他从哥哥的影响力下走了出来,以自己的名义成为了国家领导人。在即将领导这个国家走出分裂的黑暗岁月时,他倒在了刺客的枪口下。他的遇害,标志着美国理想主义的死亡,因为在那时,没有其他领导人站出来继续他的追求。美国的历史因此而转向。 本书记述了肯尼迪的早年生活,以及在关于集权主义、贫穷、民权运动、越南战争的争论
吴楚婴编著的《毛泽东著作背后的故事》一书,主要介绍毛泽东著作的写作、编辑出版情况及影响。一方面,从总体上介绍毛泽东一生有哪些著作、这些著作是如何编辑出版的、毛泽东著作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另一方面,对毛泽东一些重要的单篇著作即文章进行重点介绍,介绍其写作背景、写作经过、发表过程、文章特点、文章价值及影响,写出文章背后的故事。
就在这本反映斯大林生平的传记将要收笔之时,作者在书桌前被一记暗斧从脑后了结了生命。殷红的血洒满书稿,苏联红军的缔造者托洛茨基用他的生命,为斯大林这个人作了重要的圈点……
窑洞是新中国诞生的摇篮。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直至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离开陕北。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时期,先后途经延安、延川、靖边、佳县、等12县,37个村镇,行程2000余华里,同陕北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在世界上“zui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zuida的人民解放战争,度过了一年零五天的艰苦岁月,留下了一个个传奇动人的故事。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初春,组建采访小组,沿着毛泽东转战陕北走过的路程,以行走 访谈的形式,对毛泽东曾经转战过的村庄、住过的窑洞逐一进行考察,采访窑洞房东后代和老村民、老民兵、老战士,搜集革命历史故事,征寻散存于民间的革命历史文物。 《东方红》内容鲜活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既有毛泽东曾经居住过的窑洞绘画与图片,又有房东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