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将精神分析、个人传记与历史时代相结合的著作,显示出探索宏观的时代脉络和微观的个体生平交织辩证的创作理念。本书将个体、社会、政治、文化和心理的大规模传记历史互相整合,读来纲举目张,气象万千。 弗洛伊德生前销毁了大批书信和手稿,因此书中引用的史料更显珍贵。作者彼得 盖伊几乎通读了所有能得到的关于弗洛伊德的资料,并说服其后人让自己参考一些传主仅存的书信,从而完整地再现了弗洛伊德的一生及其学术历程。读者不但能通过本书了解弗洛伊德其人,还可一窥精神分析学的真面貌。
1920年6月14日,在彼时革命风起云涌的慕尼黑,一场薄暮时分的雷雨降下,最后一波 西班牙流感 收割了马克斯 韦伯的生命。在临终谵妄之际,他用一副高深莫测的语气说道: 真实就是真理。 这部传记,是韦伯研究专家克斯勒对传主求真之路的回溯,从19世纪中叶韦伯家族父辈活跃时期开始,直至他本人生命历程告终的战间期,入微的叙述,盘桓于普鲁士崛起复又衰颓的历史当中。马克斯 韦伯,这位社会学巨擘、普鲁士公民和恋母之子,他所经验的世界,他所遭遇的少年得志、丧父悲痛、精神崩溃、战争亢奋等人生跌宕,还有他所周旋的德国文化科学界,一一在书中得以呈现。 克斯勒借用大量往复书信、回忆录、影像等史料,再现了韦伯强烈的生命意志,同时选取了他所作的诸多重要的学术文本,探讨其诞生背景、运思过程以及后世影响,映照出韦伯
这本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权威传记旨在探索解密拜伦复杂又具有创造性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麦卡锡的视角是比较全面的,尤其重视诗人人生各个阶段中的主观意识,追溯了他在意大利、土耳其、希腊的旅行,以及诗人前往希腊的英雄式之旅。也正是在那里,诗人在三十六岁上就悲剧式地英年早逝。而他去世后,到处渗透着拜伦主义,拜伦主义横扫欧洲。作者阐述了拜伦主义对于文学、建筑、绘画、音乐、风俗、性和心理方面的影响,这也是全书最耀眼之处。
本书是现代城市思想家简 雅各布斯(1916 2006)的个人全面传记。1961年,雅各布斯写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从此改变了世人对城市及城市生活的看法,时至今日,在任何有关城市规划的讨论中,她的思想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本书以细腻的讲述,揭开了这位女性非凡的一生。她养育了三个孩子,写了七本书,拯救所居住的社区,被捕两次,参与了数千场辩论而从未落于下风。回溯过往,她还是一个挑战老师的学生,高中时代的 诗人 ,初抵纽约后在《时尚》《钢铁纪元》《建筑论坛》等杂志媒体上磨练写作技巧的撰稿人。她在纽约这座多元化的大都市中观察街道生活,吸收知识,直至写出了著名的代表作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她积极参与有关城市规划的讨论与运动,对不合理之处提出批评并亲身抗议。她反对美国城市规划巨擘罗伯特 摩西的纽约
本书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汇报社共同编写,收录了68位上海社科大师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与卓越贡献,展现了灿若星辰的学术名家与上海这座城市的碰撞与交汇。全书还融入 建筑可阅读 和CityWalk理念,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精美的建筑图片,以及通往每个大师纪念地的地铁路线和手绘地图,让读者能够 带着书本去旅行 ,跟随陈望道、谭其骧、徐森玉等社科大师的足迹,访问复旦大学、上海博物馆等纪念地,深入了解社科大师的爱国情怀与治学精神,探寻上海绚丽丰富的城市文脉,传承上海的文化精神,彰显上海的城市品格。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传记,作者是另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威廉 麦克尼尔。本书讲述了汤因比从童年到老年各阶段的人生经历,揭露了家庭环境对汤因比思想的影响,汤因比如何孜孜不倦地写出《历史研究》这部巨著,汤因比在专业学者和普通大众中的声望如何形成,同时还剖析了汤因比学术上的得与失,并对如何看待汤因比的史学成就作出了评判。麦克尼尔受汤因比家人邀请撰写本书,使用了大量一手史料,客观、准确地还原了汤因比的一生。尽管麦克尼尔与汤因比家族关系密切,但他并没有故意拔高或贬低汤因比形象,而是尽可能不偏不倚地进行评价,对汤因比的事业和家庭生活都进行了详细的探析,对一些令人难堪的事件也并不避讳。 本书是难得一见的汤因比传记作品,还是一部史学佳作,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认识汤因比及其史学思想,检讨西方
本书303位人物肖像全部是人文学者、社会科学家、作家、艺术家,以年龄为序,最年长者是出生于1892年的朱屺瞻,最年轻的为1938年出生的戴敦邦,作者为每人编写了生平成就简介。在步入1990年代之时,作者有感于二十世纪行将结束,为此在上世纪1990年代的8年时间里,专注于对二十世纪学林文坛、硕果仅存的杰出人物进行广泛考察,寻访与二十世纪同行的学林文坛耆宿,先后访问各地老一辈学者专家三百余人,为他们拍摄肖像。本书拍摄的文化前辈适逢生活在二十世纪我国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背景里,他们承载着深厚的国学传统,经受欧风美雨的影响,又大都投身于抗战救亡运动;世变频仍,道路坎坷,历经民族忧患和政治创伤,他们依然执著奋斗,矢志不渝;他们是惊心动魄历史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的科学声誉一直在加速下滑。尽管如此,人们仍然认为他的一些研究是具有前瞻性和永久价值的。 现在,弗雷德里克 克鲁斯对有关精神分析学的开端和迄今尚未公开的档案,特别是弗洛伊德与未婚妻玛尔塔的通信,进行了严格而又非常透彻的分析与综合。作者收集了大量的证据,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新弗洛伊德:他自己患有抑郁症,他在治疗病人时曾犯下重大失误,他实际上从未治愈过任何人,他将可卡因宣传为能够治愈各种疾病的神奇药物,他通过伪造病历和背叛帮助他发迹的导师来增进自己的事业 由于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学大师的自我虚构,以及后来他的追随者对其文献的粉饰与纂改,弗洛伊德神话和传奇得以存续至今。 本书将成为批判性传记写作和研究的标杆,它将彻底终结一位20世纪*重要的、*富有争
王阳明(1472 1529)一生处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文艺复兴 的繁盛高潮时期。他是一个出现在世界东方,与哥白尼、哥伦布、达 芬奇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国明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艺家。在明朝中后期,王阳明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 巨人 相呼应,把人提到天地鬼神万物的主宰的高度,力倡人人平等、 人人皆可成圣 ,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就像日本学者冈田武彦所说, 阳明学开启了中国真正的文艺复兴之路 。 全书主要包括叙言、上篇和下篇三大部分,首次提出和论说了王阳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独特贡献,全面展现了其诗学理论与创作实践。
蔡鸿生教授(1933年4月 2021年2月)在中山大学从教六十余载,桃李满天下,师承中山大学历史系老一辈学者陈寅恪、岑仲勉等,是我国著名史学家。蔡鸿生教授长期从事中外关系史的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俄罗斯与中俄关系、唐代蕃胡的历史文化、市舶时代的南海文明、清代广州与西洋文明等,在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清代中俄经济文化关系史、岭南海事的历史进程诸多学术领域成果丰硕,为学界所推崇。蔡鸿生教授学问渊博精深,为人敦厚谦和,作育英才无数。为纪念蔡鸿生教授九十诞辰,受业或亲炙先生教诲者纷纷撰文,或发为纪念文字,感念先生的教泽;或撰写专题论文,发扬先生的学术。先生虽逝,遗教犹在,其开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深邃的学术思想值得后学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