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写生、姜宝林的写生观、姜宝林写生探索的三个阶段、对姜宝林写生探索影响较大的几位老师、姜宝林讲课摘录。
《悲喜同源:陈其钢自述》是著名旅法作曲家陈其钢shou部个人自传,深刻勾勒了这位音乐家的丰富人生经历与音乐事业。从他年轻时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到前往法国深造并成为音乐大师梅西安的关门弟子,再到担任2008北京奥运会音乐总监以及为电影《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和《归来》创作音乐,陈其钢的生活充满了精彩与挑战。他以坦诚的笔触,深入剖析了音乐与音乐之外的故事。 这是一部深刻而坦诚的回忆录,读者将在其中看到是什么造就了这位广受赞誉的艺术家的音乐成就和精神视野。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他,以这几十年来的音乐创作和生活经历,深入探讨了对“音乐”与“人生”的领悟,传达出了深邃的智慧与真挚的情感。 音乐是陈其钢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他的音乐之外的故事同样令人深思。这本自述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一个音乐家的
柴可夫斯基是全世界非常受欢迎的作曲家之一。无论作为男性还是作曲家,他都备受误解,而且似乎注定饱受争议。大家都认为他性格骄纵,说他是“疯狂的俄国天才”。实际上,他思维极其缜密,熟谙古典知识,性格反复无常,极度敏感,这是他的缺点,也是他的优点。生活中,他好走极端,任何情绪都可能刺激他。所有这些特点都一目了然地反映在他的音乐作品里。因为,这部传记不惜泼墨介绍这些作品,同时着力引用他本人及其同代人的言论,妙趣横生,带我们置身于他所处的年代,结识这位仁爱、敏感、幽默的作曲家。
书稿从音乐成就和贡献的角度给孔子、师旷、荀子、嵇康、万宝常、段善本、白居易、姜白石、魏良辅、朱载堉等十位对音乐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作传。作者通过搜集和挖掘史书、文学作品、笔记中关于十位音乐家在音乐方面相关的记载,给我们展示了十位音乐家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传播音乐的历程和相关的有趣知识,视角独特,观点新颖。书稿弥补了我国音乐目前多谈乐律、乐制、乐器、乐名却鲜少谈及音乐家的缺憾,丰富了中国音乐史的内容。
奈良美智解读奈良美智——“读完这本书,能对我有多一点点的了解,那就好了!”----------------------------- 奈良美智即将在上海举办中国首展,这本书也是他面向中国读者制作的首本书籍,由浦睿文化原创策划! 他的作品源自内心深处“空无一物被白雪覆盖的世界”,童年记忆、音乐、文学、在德国求学和生活的时光(1988—2000)、对自我的探索、来自欧洲和日本的当代艺术等都是他的灵感来源。在书中,奈良美智首次全面回顾自己的创作生涯,既是对自我的一次回顾与总结,也是面向未来的重新启程。 本书由自传《半生》、从七个角度(成长经历、美术、音乐、文学与电影、陶艺、旅行、与他人的联系)展开的深入访谈、近年展览、摄影作品、年表等内容组成,还收录了其生活照、经典及z新作品,是一本由奈良美智本人语言主导的shi无前例的“奈良大全”。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其人,在音乐目前始终是难以捉摸的谜题。人们很难将那些恢弘伟大的作品,与一个看似庸常、难解,偶尔疯狂的个体联系在一起。英国指挥家约翰·艾略特·加德纳在父母家的两幅巴赫肖像的陪伴下长
两获金棕榈奖的前南斯拉夫电影导演、演员、音乐人埃米尔·库斯图里卡——1954年出生于萨拉热窝,是世界上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之一,他的人生正如他的电影:激烈、丰富、不羁,音乐无处不在。在这部回忆录中,他将个人经历与南斯拉夫——这个消失的国度、昔日的祖国——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从上世纪50年代他还是个住在萨拉热窝的塞尔维亚小孩开始讲起,回望摧毁祖国的那场战争,中间穿插了自己在电影创作中取得的成就、与约翰尼·德普的友谊以及对费里尼的仰慕之情……带着电影中同样的真诚与诗意,库斯图里卡向我们讲述了一切。
《书坛巨匠吴玉如/海河西岸记忆丛书》以吴玉如生平为线索,根据其不同时期的经历,将其人生划分为“少年求学,博文明理”“青年涉世,厚积薄发”“中年归隐,游艺从文”“晚年忧患,矢志励耘”部分,通过“碌碌如玉从吴玉如的家世说起”等24个主题,较为而立体地讲述了其家庭、职业、治学、交游等方面的故事,及其在书法创作和书学理论、诗文创作、教书育人等方面的重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