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笔勾勒了1901年至1950年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群像。他们当中有种族主义者、怪人 和机会主义者,也有英雄、天才和无私的捐助者。同时也包含41项药物与疗法的诞生:白喉疗法、疟疾研究、血管缝合术,血清、盘尼西林、青霉素、维生素的发现 这些医学研究成果深刻改变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串联起了半个世纪的战争、疫病和匮乏。作者打破了白衣天使们寻找奇迹疗法的刻板印象,真实描绘了众多医学工作者的个人生活,揭示了医学进步背后错综复杂的人类现实。 本书不仅是了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绝佳传记作品,更是一部有趣有料、兼具科普性和启发性的医学小史,集医学史、人物传记、科普于一体,内容丰富,故事精彩,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2015年10月5日,一则来自瑞典的消息,让身处国庆假期的中国人,平添一个欢乐的理由——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85岁的屠呦呦获奖,同时打破了多个记录——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奖项、中医药成果获得的*奖项、以及中国女性*次捧得诺贝尔奖。这是中国科学界、中国医药卫生界的荣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更是全体中国女性的骄傲,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理应得到*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为了便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屠呦呦的精彩一生及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我们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编写了该书。该书语言通俗易
《钟南山的故事》以时间发展为线索,讲述了钟南山如何从一个懵懂顽童成长为有志少年,如何在历经艰辛后从田径场上的耀眼新星转变成妙手仁心的医者,如何通过不懈努力从一名临床医学新人蜕变为成就斐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如何在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直面疫情、敢言敢医、力挽狂澜。图书涵盖了钟南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以及他在而立之年之后的奋斗历程,从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多个方面予以人物立体呈现,展现了钟南山全心全意为病人、 顶天立地 做科研的医者形象和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者形象,引导、激励广大青少年以奋斗书写青春华章。
亨利 马什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前沿现代医学。在从医的生涯中,他曾有手术成功后的振奋,也曾因失败身处毁灭性的低谷,但在内心深处,他从未动摇过对神经外科学的热爱。 在畅销书《医生的抉择》出版后不久,马什就从任职的伦敦圣乔治医院退休了,转而致力于国际人道主义医学援助,在乌克兰和尼泊尔继续做无偿的医学工作。这本书描述了他在这些国家的工作经历和遇到的困难,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医学实践的见解。 这本书也谈到了马什为减少人类痛苦而肩负的责任。通过对医学生时期的回忆,他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外科医生的形象,并且探讨了医生这一职业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如医生处理可能性而非确定性时的艰难抉择,以及延长寿命的愿望可能给病人带来的悲剧性代价。 这本书是马什对自己30多年脑外科手术经历的回顾,在即将退休之时,他发现人生有
本书以纳粹大屠杀为背景,以贪婪和谋杀为主题,借助解密文件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战前的卡佩休斯是罗马尼亚拜耳公司药品推销员,与犹太人频繁往来;战时的他摇身一变成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主任药剂师:为人体实验分配药品、在火车站挑选老弱病残者处死 甚至盗窃死人的物品和口中的金牙;战后的他则在去纳粹化调查中极力掩盖自己的罪行。 本书围绕卡佩休斯的经历揭露了I.G.法本及其子公司拜耳与纳粹签订的魔鬼契约,复原了纳粹猎人、集中营幸存者和正义检察官对奥斯维辛凶犯的追捕与审判。追究个人责任的呼声与 服从命令不算谋杀 的辩词在法庭上激烈交锋,个体的平庸之恶与当时联邦德国民众的自私冷漠也在庭审中一览无余。 本书读起来就像多线并行、多人口述的侦探小说。作者丝丝入扣地推导出卡佩休斯的内心活动和堕落过程,令你感觉
这是一段曾被忽略的医学史,一位伟大外科医生的传记,讲述了整形外科之父哈罗德 吉利斯的传奇人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富于远见的外科医生哈罗德 吉利斯尝试重建毁容士兵的面部。他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致力于面部重建的医院之一,并召集起一个跨学科团队,由此开创了现代整形外科。吉利斯及其团队修复了受伤者的面孔,振奋了他们的精神。 历史学家琳赛 菲茨哈里斯凭借细致的调查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吉利斯以非凡的勇气、想象力和精湛的医术修复毁容士兵面孔的故事,也再现了那些生活被摧毁后又重获新生的士兵的戏剧经历。
遗传因素、 经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是引发多动症的 大因素,其中营养因素是以前的医生 容易忽略的因素。本书的作者格林布拉 博士相信,解决营养失衡的问题能够在 大程度上缓解多动症的症状,使患者的行为举止奇迹般地变好。格林布拉 博士有着34年的临床经验, 过上万名多动症患者,其中90%的患者有明显好转。他把自己的非药物 方法命名为 加减 计划 通过增加缺乏的营养物质、减少多余的营养物质,使脑内的 经物质恢复 衡。该计划共 含11种策略,格林布拉 博实在本书中详细说明了每种策略的作用机制、科学依据、预期效果及注意事项。这11种策略在书中是按顺序排列的,有效的策略放在第1章。家长可以逐章阅读,依次判断这些策略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加减 计划 简便易行,通常执行4周后患者的症状就会有明显 。它适合以下人 :确诊为多动症的
《你好,钟南山》是钟南山院士授权的人物传记,写尽他真实人生的传奇之书。该书从2020年新冠肺炎的抗疫之路切入,记录了钟南山院士迎战新冠肺炎、抗击非典的英雄事迹,通过追溯他不寻常的成长历程以及在医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回顾他八十多年人生的奋斗历程,展现出他敢医感言、铁肩担道义、敢为人先、鞠躬尽瘁的 南山精神 。 全书共分为三卷: 卷一 国士担当 书写了钟南山在抗击2020年新冠肺炎和2013年非典疫情的英雄事迹; 卷二 医者仁心 记录了他作为一名医生和学者,是如何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对医学事业孜孜以求; 卷三 非凡人生 回顾了父母对他的人生启蒙,以及如何从一名遭人白眼的医生成为一言九鼎的医学权威的奋斗之路。 本书收录了钟南山成人、成才过程中的珍贵影像资料,并详尽记录了他重大人生节点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是我国病理学界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彤华的传记,全书通过实地走访刘院士的家乡、求学之地,追溯了她从医报国、扎根病理的初衷;围绕她从医学生成长为 全国病理诊断金标准 的过程,讲述她坚守显微镜下日拱一卒,出诊断、做科研、撰指南、育人才,终成医学大家的无悔人生。病理乃医学之本,病理差之毫厘,临床谬以千里。刘彤华院士一生开出30万份病理诊断,对每一个诊断,力求精准无误,对每一个疑难病例,力求诊断有据。她是站在临床医生身后的 幕后英雄 ,她不为人知的努力与坚守,刻画了中国现代医学中低调谦逊、甘为人梯的病理人群像。
胡大一医生是我国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和循证医学的先锋,积极推动和推广冠心病溶栓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是双心医学观念的发起者,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推动者,戒烟、有氧代谢运动和健康教育的倡导者,构建心血管疾病全面防线的践行者。他从医数十年时刻坚持 以患者为中心 以人为本 的临床理念,致力在我国建立心血管疾病抢救的绿色通道,重视患者的身心康复和生存质量,进行综合心脏康复计划以改善患者预后,关注女性和青少年的心血管健康和疾病预防。
1910年11月,哈尔滨傅家甸(今道外区)突发鼠疫,疫情严重,蔓延迅速,室内平均每天死亡50余人,*多一天死亡183人。疫情不仅横扫东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东等地,共卷走6万余人生命。伍连德临危受命,来到哈尔滨。他临时组建的防疫队伍,在不到两个月内完全控制了疫情中心鼠疫的流行。这是一场从西伯利亚到上海南北几千里的国际抗鼠行动,是人类历史上*次大规模的成功的传染病控制行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早的科学防疫工作序幕,它在组织管理、措施实施、医疗救护、防疫检疫等方面,留给后人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至今控制未知传染病的办法依然是参照伍连德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