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病理学界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彤华的传记,全书通过实地走访刘院士的家乡、求学之地,追溯了她从医报国、扎根病理的初衷;围绕她从医学生成长为 全国病理诊断金标准 的过程,讲述她坚守显微镜下日拱一卒,出诊断、做科研、撰指南、育人才,终成医学大家的无悔人生。病理乃医学之本,病理差之毫厘,临床谬以千里。刘彤华院士一生开出30万份病理诊断,对每一个诊断,力求精准无误,对每一个疑难病例,力求诊断有据。她是站在临床医生身后的 幕后英雄 ,她不为人知的努力与坚守,刻画了中国现代医学中低调谦逊、甘为人梯的病理人群像。
虽然詹纳作为疫苗的发现者在全世界广为人知,但他发现疫苗的故事却被简化甚至歪曲了。这部传记不仅对詹纳的成长过程做了详细的描述,也介绍了当时英国的博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良好氛围,正是这个环境成就了詹纳医生和博物学家的双重身份,也让疫苗的发现有了可能。另外,这部传记还系统地梳理了人类发现疫苗的历史,阐明了人痘接种如何一步步演化成牛痘接种(天花疫苗)的过程。最后,这部传记还翻译了詹纳分别在1798年、1799年和1800年写成的关于天花疫苗的三篇论文,让这些珍贵的科学文献首次有了中文版本。
本书是第九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毛江森1934年1月出生于浙江江山,靠前有名医学病毒学家。现任浙江省医学科学院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他从事
虽然詹纳作为疫苗的发现者在全世界广为人知,但他发现疫苗的故事却被简化甚至歪曲了。这部传记不仅对詹纳的成长过程做了详细的描述,也介绍了当时英国的博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良好氛围,正是这个环境成就了詹纳医生和博物学家的双重身份,也让疫苗的发现有了可能。另外,这部传记还系统地梳理了人类发现疫苗的历史,阐明了人痘接种如何一步步演化成牛痘接种(天花疫苗)的过程。最后,这部传记还翻译了詹纳分别在1798年、1799年和1800年写成的关于天花疫苗的三篇论文,让这些珍贵的科学文献首次有了中文版本。
全书共十个模块: 模块绪论,主要阐述内科护理学的概念、内容、学习目的、方法,以及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和内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第二模块到第九模块为内科疾病;第十模块是传染性疾病。每模块起始为概述,介绍各模块的解剖学、生理学等内容,原则上重点突出、简明够用:项目一为每模块疾病患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按完整的护理程序格式编写:其余各项目为某疾病患者的护理,编写内容包括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等;每模块 的一个项目为该模块疾病的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每个项目之后都有相对应的复习思考题,题目紧扣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以便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本教材首先注重以例释理,每一项目均导入了贴近临床的实际案例,将基础理论知识融入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