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将韩世忠起自行伍,以军功而至将帅,于南宋中兴贡献至关重要。时值风雨飘摇之南宋初期,其戎马倥偬的一生,与国势之兴衰、政局之变化,息息相关。举凡关乎国祚存亡之大事,如苗刘之变、盗寇之平、宋金和战等,皆有韩世忠参与其间。一代名将岳飞感叹其为 奇特之士 ,彼此相重相惜。其盛德丰功自足不朽,而自南宋以来,其事迹绝少铺叙,为世人所常致憾。详尽书写了韩世忠的生平始末。以 年谱 为体例的考述方式,使读者详见韩氏一生梗概,更使后学者由此得窥 邓广铭 先生治史门径。 本谱以传统史家手法,合编年体与纪传体史书体例为一体,广采宋代诸史、方志、笔记、文集,诠次排比,考案缀辑。其中既有正史所载的抗金事迹,如黄天荡大捷、夫人梁氏击鼓助战等事,也注重网罗其遗事、叙述其性行,详尽书写了韩世忠的生平始末。
张君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国家社会党(后改名 民主社会党 )的领袖。本书系国内部详细记述张君劢生平和思想发展史的编年体著作。全书采用资料性、学术性和传记性相统一的编撰原则,以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大量使用档案资料和日记资料,并充分汲取近年来的新研究成果,还原和再现张君劢丰富多彩、命运多舛的一生。许多史料是近年来从中国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新发现的,笔者经过研究考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澄清了过去一些出版物中关于张君劢生平研究的失实记载。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江南桐城人,清代文学家。桐城派是清代以下 重要的古文流派,影响巨大,方苞与姚鼐、刘大櫆并称,是桐城派 重要的作家。方苞为学以程、朱为宗,提倡古文“义法”,追求道文并重。文风简严精实,古文写得雅洁自然,富有感染力。方苞的成就不 于古文创作,其作为官员、学者、选家,事迹亦多,只是为文学声名所掩盖,受到关注相对有限。现在这部《方苞年谱》,即力求通过充分的文献调查与考证,全方位、多面向地呈现方苞立体的历史形象,为读者了解方苞生平、所处时代、桐城源流提供一份扎实可读的材料。
本书是国内*部记录陈忠实生平的《陈忠实年谱》的*增订本。年谱详细编入陈忠实从1942年出生至2016年逝世七十四年间,其家世境况、求学经历、工作选择及文学创作历程等内容,涵盖其主要作品的创作时间、创作地点及发表时的报纸刊物。年谱几乎囊括了陈忠实所有重要的文学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文学大事件,后附陈忠实作品年表、获奖作品年表和研究著作目录。
本书稿是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史杰鹏为所开《史记》 撰写的讲稿的结集。分为“刺客”“游侠”“战争”“谋略”“女性”等专题。多从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切入,对先秦、秦汉的社会情状、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等方面进行剖析。把《史记》这部史学名著放在它所产生的历史情境中加以观照。对一些历史爱好者感兴趣而存在争议的话题,如“李广和卫青、霍去病孰强孰弱”“羹颉侯的封号是否含有贬义”等,进行专门的辨析,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语言生动,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奉天铁岭人。工诗词,擅书画,通音律,懂医道,文学创作以词为特长,独树一帜,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郑氏虽出身官宦之家,然—生仕途偃蹇,以幕客终老,万年又逢国变, 终在窘困潦倒中离世。本书依据郑文焯人生履历及心态变动的轨迹,分为才俊少年、干进举子、江南退士、困敦遗老四个阶段,其生平进行详细勾勒。作者通过搜集其诗词题跋及相关文献,加以研读考证,并参稽大量史料如档案、日记、方志、传记、尺牍、笔记、书画题跋等,除力图还原郑氏生平经历与交游外,也可反映晚清词学的特征与新变,又可勾勒晚清民初之时局变化、社会状态、书画市场以及遗老的生活状况等。
宋美龄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她的一生对中国政治发挥过特殊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其一生经历了整个中国的二十世纪,让她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时不可避免的历史人物。在两岸历史与政治关系的研究领域,她更是受到高度注度。她的一生既是国共两党关系与两岸交流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岸的共同历史记忆。随着两岸关系的交流发展,对宋美龄年谱进行系统的学术化整理,有利于促进两岸人民历史文化交流和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本书所列内容涉及宋美龄的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战争等各个领域。本书在写作中以数量众多史料性的权威著述为参考,力争言必有据,少有主观议论之辞,这保证了本书的客观性、权威性与可信性。
《林散之年谱》,逐年逐月记录了林散之先生从出生到逝世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详细记述了林老求学、交游、创作等的经历,对林散之先生的艺能做了全面的扫描和记录,资料详尽扎实,对于研究者、收藏者全面认识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才华,完整了解林散之先生的艺术创生命,深入认知中国当代美术史,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典藏价值! 林散之先生是我国当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对当代书坛影响深广。 林散之先生是江浦人,幼尝苦辛但是求艺不断,先得乡贤开蒙,后为黄宾虹老提命。傅雷先生曾说,林散之先生是黄宾虹老入室高足中成就实为仅见者。 林散之先生一生淡泊豁达,晚年书画之名始为广知。高二适先生见到林老书迹大呼: 这才叫字! 启功先生初见林先生的作品时,竟然脱帽肃立,三鞠躬,以表敬意。此二事,一时传为书坛佳话。 70年
本文以编年体的形式呈现吴泽霖先生的学术与人生。在资料方面力求完整,所集材料十分广泛,主要包含民国时期主要报刊、档案材料、吴泽霖先生自述、亲友弟子访谈回忆等。全书内容分三个部分,*部分为吴泽霖先生年谱,主要以年为节点,从1898年开始,截至1990年,分述吴泽霖的主要活动,涉及吴泽霖的论著、吴泽霖的日常交往、吴泽霖的家庭生活等;第二部分为吴泽霖研究年谱,着重叙述吴泽霖逝世后,学术界有关吴泽霖研究的成果;第三部分为附录,为吴泽霖书写的自述性文章。本书揭示了一代学人非凡的成长经历,弥补了国内吴泽霖先生研究碎片化的不足,梳理出其思想变化的脉络,启发人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历史文化问题,整体展示了吴泽霖先生的学术思想和道德风范。
冯氏世家是明清时期山东著名的一个文学世家,该家族人才辈出,在明清史上的地位显著,影响巨大。本年谱以冯裕、冯惟敏、冯惟讷、冯琦、冯瑗、冯溥等人为重点,考察其行履事迹、诗文创作等,并将冯氏世家放入明清的历史背景中,将冯氏与时代历史紧密联系、相互印证。前列《临朐冯氏世系》、《传略》,后附录《冯氏世家著述考略》。 参酌文献资料丰富,不少为罕见的地方文献和家藏材料。比如本书即全面参考了家乘《冯氏世录》就有青州冯氏藏本、临朐冶源车家沟藏本、临朐七贤梨花埠本等。 本书对于研究明清文学史、历史、思想史,尤其是家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叶景葵(1874-1949),民国著名实业家、银行家、藏书家。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受维新思想影响,曾掌理财政、商矿、教育事业,因代为起草《条陈十策》,而闻名当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痛愤于内忧外患,遂弃官经商,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主持浙江兴业银行达三十多年。历任清政府天津造币厂监督、大清银行监督、汉冶萍铁厂经理、中兴煤矿公司董事长、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等职。叶景葵有强烈爱国心、高度正义感与民主思想,1947年5月,国民党政府迫害学生运动,叶景葵为“十老上书”人之一,声援学生运动。叶景葵笃志收藏古籍,尤重名人手稿。1939年与张元济等人在上海创办合众图书馆,捐地捐钱,建造馆舍,并尽捐个人所藏。柳和城编著的《叶景葵年谱长编(上下)(精)》按年谱长编体例编写,客观、完整和系统地记录叶景葵各个时期的生平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