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相遇,带你领略李白浓墨重彩的人生的四个阶段树深时见鹿,邂逅意气风发的白衣少年;暮雨向三峡,偶遇持剑下山实现抱负的意气青年;相看两不厌,跟着杜甫去看看李白的遗憾和释怀;大鹏飞兮振八裔,请你听一听他的
《人生边上(钱锺书杨绛档案)》由钱锺书、杨绛等著。香港《明报月刊》定制授权,集辑了《明报月刊》自创刊以来50年之所有与钱锺书、杨绛有关的文集、文本、印象、掌故等,上部取名为“文化昆仑――钱锺书”,约13万字,绝大部分内容从未发表见刊,只曾载于香港《明报月刊》某段时期。六万字分为七部分,分别为:1.印象2.掌故3.文化与访谈4.小说选读5.追念6.评述7.录,方方面面,林林总总,都是近50年来尘封档案,隐约可见钱锺书的铮铮傲骨,文人中的真骨血。正所谓“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下部取名为“随遇而作――杨绛传”,约12万字,内容也是前所未见的居多。但与上部“钱锺书”相比,下部更偏重于情感经历。其中《充盈亲情和忧伤的“我们仨”》娓娓道出了杨绛与钱锺书六十多年间的生命痕迹和对爱女成长小事的深情记述,《“经
书稿由1985年7月27日至1988年1月19日白吉庵对梁漱溟的24次访谈整理而成。梁漱溟是“箭垛式”的思想家与行动者,这份珍贵的记录,对于了解梁漱溟的经历、思想以及20世纪的中国历史,都是一份难得的史料。有四种“梁漱溟访谈录”。一种是汪东林的《梁漱溟问答录》(湖南出版社1988年版、1991年再版,2004年湖北人民出版社修订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年新版改题《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此书实为汪先生根据梁老的文章整理而成,并非对谈。梁老的儿子已多次指出此书的失实之处。另一种是白先生的这本书。1997年山西人民只印了3000本,错误百出,且已不易得。第三种是美国学者艾恺的《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后又出过天津教育版、三联书店版,系据1980年录音整理而成)。出版当年,一时洛阳纸贵,好评
河南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原大地孕育出了众多法律名人。他们在历朝历代的国家治理、政治活动和社会变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法律的萌芽、形成、发展和传播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河南法律名人的研究和整理可以发挥名人的集聚效应,提升河南的知名度和形象,对于推动法治河南、法治中国的历史进程有重要作用。在历史名人的激励下,必将涌现出更多名人志士,干成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事业。时间顺序,整理、研究河南法律名人。分为六个阶段研究:一是,上古传说中的河南法律名;二是,先秦时期河南法律名人;三是,秦汉至隋唐河南法律名人;四是,宋元明清河南法律名人;五是,近代转型时期河南法律名人;六是,当代河南法律名人。对河南法律名人的事
《忆叔雅先生:记刘文典先生执教云大十五载往事》以纪念刘文典为主题,汇集了曾与刘文典共事的教师、聆听他教诲的学子以及深受他影响的晚辈后生写下的纪念刘文典的文章。同时,收集了部分云大人在各类报刊发表的纪念刘文典的有关文章,并配以一些老档案和照片。 《忆叔雅先生:记刘文典先生执教云大十五载往事》稿对于纪念刘文典先生,弘扬大师的学术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忆叔雅先生:记刘文典先生执教云大十五载往事》稿资料丰富,结构合理。
《许渊冲西南联大日记(附日记本)》作者许渊冲系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西南联大首届毕业生。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2014年荣获国际翻译界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渊冲西南联大日记(附日记本)》收录了许渊冲在西南联大求学时期的珍贵日记,其中包括部分英文日记。这些记录真实再现了许先生求真、求善、求美的大学生活,呈现了许渊冲作为后来的学界翘楚,在学生时期的过人之处,包括他对于学术、专业的高标准严要求,通过将其”平凡又不凡的大学生活”忠实记录下来的方式,使读者得以从一个很有意义的角度来了解西南联大,了解大师们的大学生活,并从中汲取积极求知、努力向上的正能量。
本书是大型地域文化丛书《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之一种,全书分为三部分,“章以武传略”由作者自述其人生及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众说章以武”收入社会人士及媒体对章以武教授的精彩评论,“章以武作品”收入章以武教授代表性小说《南国有佳人》《雅马哈鱼档》等九篇。书中并附有章以武文学创作年谱和生活照多幅,全书从多角度展示了章以武教授在过去三十年南方都市小说创作领域内非凡的成就。
本书叙写了杨绛的人生历程,从童年成长、家庭变迁、求学经历,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我们仨的温馨生活,尽现其客观、豁达、睿智、宽容、韧性的人生态度。
关愚谦生于乱世,命途跌宕起伏。他的经历不仅呈现出个人沉浮的命运轨迹,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曾辗转定居德国,学德文,教中文,写专栏,搭建中德文化桥梁,缔结异国姻缘。晚年的关愚谦大彻大悟,自觉对自己前半生进行反思和回顾,因此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缘》就是他这种感悟的结晶。《缘》展现了一位耄耋老人比小说还精彩的传奇人生,表露了一个海外游子眷顾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傅斯年评传》编著者陈雪用平实的语言,以傅斯年的童年为端,记录了他在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讲述了他在外出留学时期接收到了哪些对他一生影响至深的思想,更谈及他青年时期的一些好表现和出国留学时的经历,以及学成回国后的所行所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