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亲切自然的对话体,讲述了李泽厚一生之经历、论著、思想、治学、交往等,试图探寻其独特的学思之路,读者从中亦能生动具体地感受李泽厚的人格魅力与鲜明个性。 本书形式虽 虚拟 ,内容却很 实在 :主要源自李泽厚的各类论著、文章、书信等,经作者重组、拼接、整理,并由李泽厚多次修改、增删而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许多内容是作者与李泽厚在多年交往中独家掌握且首次披露的。此外还配有大量插图,多为首次公开,极具史料价值。
......
......
自1987年9月始的十年里,叶礼庭定期拜访伯林,同他一起回忆人生,重新经历他在俄国度过的童年、牛津的求学岁月、美国的外交生涯、对苏联的访问,以及不曾远离思想前线的学术生活。这不是一部用文献堆砌而成的人物评述,而是用伯林自己的回忆写成的思想传记。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伯林如何经历暴风骤雨的20世纪,度过诚实且负责任的一生,并且从这个世纪的灾难和成就中提炼出他回响至今的原创思想。
本书是半个世纪以来少见的、全面的约翰 洛克传记。洛克好友众多,其中一位形容洛克 多才多艺,多能善用 ,确为的见。本书作者罗杰 乌尔豪斯以诸多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举凡英国内战、宗教不宽容与偏见、反政府的斗争与阴谋,以及1688年光荣革命,均与洛克丰富多彩的一生行迹交织在一起,同时作者详细论述了洛克在诸多领域的思想发展,包括医学、知识论、科学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和经济学。本书以历史系年为序,描述并解释了洛克的思想及其接受情况,同时旁征博引,涉及洛克与朋友的亲密友谊和热诚交往的私人生活细节,以及他在越来越引发关注的公共生活中参与的角色,包括牛津大学的导师、沙夫茨伯里伯爵的合作者、尽职尽责的公务员。洛克这位多才多艺之士,本以长居牛津大学的宁静居所、从事医学和自然哲学的研究与实践为夙
......
......
本书收录的文章是熊彼特在1910年至1950年这四十年间写的十篇主要的文章,除了关于马克思的那篇以外,都是由熊彼特本人亲自挑选的。除马克思外,作者和这些传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不仅是因为他敬佩他们的工作,而且是因为他和他们中的一些人很熟悉,和其中几位还有着深厚的友谊。熊彼特的特点是,对历史的和纯理论的东西、计量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统计学,他持赞赏态度。如此广泛的兴趣也反映在这些传记性的作品中。
陈铨,具有强烈民族情怀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个深具浪漫气质的小说家、戏剧家,同时又是一个卓有成绩的学者和业务精湛的大学教授。本书以“新材料,新发现,新问题”为基本原则,成果中大量使用了新发现的史料,即大量家书、日记、手稿等一手资料;以传为经,以评为纬,力求史、传、评有机结合,全面的对陈铨的生平、业绩、行迹等展开了信实可靠的考述与评估,对于构成传主一生重要事迹,如他对中德文化所作的堪称筚路蓝缕的比较研究,他的对尼采等德国哲学、文学的介绍,他与“战国派”的关系及其主张,他的戏剧创作与实践、特别是抗战时期引起轰动也引发批评非议的《野玫瑰》风波,他作为清华毕业、留学欧美的一代学术精英在时代中的奋发与浮沉等等,都做了有益的、具体深入的学术探究。同时也对传主所处的时代、所接触的人物,如吴宓
?本雅明(1892—1940)是20世纪上半叶至为重要的思想家,其观点与思想异常迷人,却也捉摸不定,对整个20世纪的人文学术产生了重大影响;本雅明学术兴趣广泛,横跨哲学、文学、艺术、摄影、电影、建筑、翻译等,却从未被限定在某个现代学术领域、某种写作文体和某类思想范式之中。正如本书作者所说,“本雅明的天才就在于,他能发现某种形式,在其中,一种可与同时代的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媲美的深刻性和复杂性,能够通过直接动人心魄且让人过目难忘的文采,发出回响”。 本书是一部杰出的、里程碑式的本雅明传记。两位 的本雅明研究者兼本雅明文集编者、英译者艾兰和詹宁斯以900页之巨的篇幅,全景地描绘了本雅明的一生,以及20世纪初那个从昨日世界走向两次大战间的恢弘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版图。同时,本传记并非简单的生平编年,还梳
《法治:维多利亚时代的法学家戴雪》是关于19世纪英国著名法学家、宪法研究学者阿尔伯特?戴雪一生学术历程的个人传记。作者借助之前尚未有研究者涉猎的*手资料,尤其是戴雪与他人的通信和1891年之后其有关爱尔兰问题的笔记,细致地描述了戴雪并不平凡的一生,并从法学、政治、历史和国际关系等侧面系统地揭示了戴雪的学术思想,为我们了解戴雪的生平、著作及其时代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19世纪英国法学家在视角和思维方面的广泛学识和古典修养。
让-雅克·卢梭(1712—1778)的天才家喻户晓。他是没上过学的终身自学者、难以相处的朋友、令人失望的情人、可恨可气的雇员。他不善处理丰沛的情感,在社交生活中屡战屡败。这个 的“孤独漫步者”好像无论闯入哪里,都总是被一堵看不见的墙隔 。恰恰在社会与自我、圣人与魔鬼、 与压抑的撕扯之间,卢梭摸索到了让 深层的真实自我喷涌而出的缝隙——写作。 写作确实是一种天才的奇观,一种简单、坦率和勇气的奇观。随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所阐发的深刻洞见震撼思想界,卢梭改写了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进程,让现代心理学和人类学呼之欲出。然而,盛名之下的卢梭依然深居简出、钻研花草,坚持和贵族平等相处,用廉价劳动换取报酬。 *本书是 的卢梭研究 力作。作者高超的讲故事能力让读者身临其境般体验启蒙时代的思想交锋,探索《忏
第二章 行猎者被猎杀:“通道”与“无路可通”叙述的限制在以下两个插曲当中,两个小故事具有相同的地位。就在斯基泰人和波斯军队终于就要真正地列队开战的时候,两军之前突然出现了一只野兔子;斯基泰人立刻放弃了一切战斗队形,开始追赶这只野兔子。大流士被惊呆了,心里明白这些人是多么藐视他;于是,他决定放弃与他们的战斗。同样,在过了温泉关(Thermopyles)和阿德米斯海角(Artémision)之后,希罗多德也提到一个与追赶野兔子颇为相似的情景:一些阿卡迪亚的逃兵被带到国王面前,国王问他们希腊人正在干什么;他们回答说希腊人正在庆祝奥林匹亚节,也就是说,希腊人正在观看比赛,而获胜者的奖品是一个用橄榄树的枝条编成的头冠。听到这些话,特里丹泰奇梅斯(Tritantaichmès)(他是阿尔塔巴的儿子,所以在给人出主意方面是有传承的)
周国治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冶金物理化学家。他在熔体物理化学性质、冶金热力学理论和过程动力学模型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他提出的新一代几何模型被国际学术界称为“周模型”(Chou Model);他系统
《塔拉兹传:根脉深沉的丝路古城》是“丝路百城传:哈萨克斯坦卷”重要读本。在本书中作者以理性而不乏情感的笔触系统梳理了哈萨克民族起源、塔拉兹市以及哈萨克汗国的发展历史,对处于定居农业区域和游牧区域交界地带 独特的草原文明进行了深入阐述,这里的山水风物、伟人圣贤、文人志士以及古今变化也得到系统呈现,对城市与丝绸之路的历史关联描写贯穿始终。全书底蕴丰厚,史料翔实,旁征博引,观点独到。 哈萨克斯坦现任总统托卡耶夫撰写长序 。他在序言中盛赞“丝路百城传”大型丛书项目意义非凡,并热情推荐列入丛书的哈萨克城市传记,赞其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将成为所有读者的精神财富。
蒋南翔同志是我党 教育家和青年运动的领导者,长期从事青年培养和教育工作。“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争取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都是蒋南翔提出的、参与了中国革命与建设历程的脍炙人口、永载史册的口号。他青年时期参与领导“一二.九”运动,后一直从事青年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建团工作,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为 培养了大批 人才;他在担任北京市高校工委、 、高等 领导工作期间,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本书的四位作者曾与蒋南翔同志长期共事并担任过领导职务,对蒋南翔同志有深切了解,对党的方针政策有深刻把握,格局开阔、注重史料,成功梳理和还原了一位革命教育家的非凡人生,彰显出蒋南翔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尚精神和坚毅品格。全书具有极强的党史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