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的回忆录,也是一部篇幅宏大的百年生命史。全书用60万字,100多个小节,50余幅插图,完整再现了作者从世家少年、流亡学生到民主青年,从出任大学校长而力行改革开放,再到主动辞去荣誉回归布衣学人的人生经历。书中出现的人物多达百位,长辈家人、师长前贤、中外学人,作者以流畅亲切和忠实客观的笔调写下与此有关的回忆,读来令人倍感温情。这些被作者谦称的 凡人琐事 ,不仅折射了百年来的世事风云和几代人的人生际遇,也记录了近百年中国社会世变中不可抹去的亲历者的踪迹。
1931年 九一八 事变后,学潮迭起,清华园里派系纷争、驱逐校长风潮不断,梅贻琦临危受命,多方求解,结束了二十年间校长十易的动荡局面。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于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常委会主席;在他的主持下,三校于战祸频仍、经费短缺、困窘闭塞中合作无间,学术、科研、教学取得奇迹般的成就。抗战胜利后北归复校,再到梅贻琦于台湾筚路蓝缕创建新竹 清华大学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 ,他的一生与清华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者以纪实手法生动展现了梅贻琦这位杰出教育家的成长、留学及其在动荡岁月执着教育的艰难历程。他提出并一生奉行 大师论 通才教育 学术自由 教授治校 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以忠诚无私、寡言沉稳、刚毅仁爱的人格精神,成就了清华之清、联大之大,感染着一代代学人。 作
王圻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重要的文史学家、文献学家,他编撰的《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三才图会》等巨著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同时他是一位清廉直臣,在知县知州、监察御史、学政等任上为公为民,《明史》记载他致仕还乡后在上海吴淞江畔遍植梅林,目为 梅花源 。本书从王圻清正、博学、经世的一生入手,全面呈现王圻的生活环境、活动轨迹、交游情况、著述成就和思想内涵,既有生动的叙述,又不乏深入的解读,力求栩栩如生地还原王圻以一身正气出入风云官场,到梅花源畔笔耕不辍的起伏生涯,为大众全景式勾勒明代上海地区的传统文脉、江南风情和海派特色。
本书是2023年12月5日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召开的 李学勤先生诞辰90周年国际研讨会 的会议文集,该书从多角度总结了李学勤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术贡献和学术思想,辑收了李学勤先生同人、亲友、学生撰写的回忆与怀念文稿,另有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对一些相关领域研究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史、古文字、书法学、出土文献等相关专业,文集中的各位作者都是活跃于国内外史学界和古文字学界的专家学者,所写的文章反映了当代史学界和古文字学学界发展动向、讨论热点,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学界的最新动向。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文史爱好者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本书是材料科学家柳百新的传略。从柳氏举家 沪漂 谋发展讲起,记录了柳百新不同寻常的求学成长经历:清华毕业后留校进行教学科研工作,改革开放后出国做访问学者,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与热爱,攻克一个个科学难题,成为让人仰慕的大学者。
本书是关于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施蛰存先生详实、严谨的编年体事迹录。按年编排,每年内按时间纂辑施先生的主要经历、与施先生有关的社会大事与人物。增订本新增30余万字史料,细化、匡正、完善和丰富初版原有的内容、细节以及编年体例。以 引文 形式增补撰述,去伪存真,并校勘相关文本、史实,坚持 事录有据,录有出处 。增订本的出版,可为学界提供施蛰存先生研究的完备资料,亦可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拓宽门径。通过本书,不仅可以了解施先生一生的学术经历,还能了解整整一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学术事业的发展脉络,为读者提供了百年中国社会史和文化史更广阔的内容。
......
《钱锺书的学术人生》以严谨学术研究的态度,从 历史与记忆中的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先生的学问与趣味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研究 《钱钟书手稿集》管窥 四个方面探究钱锺书先生的人生轨迹和学术境界,代表着 钱学 研究的应有理路,提出了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诸多观点。《王水照访谈录》以访谈的形式,从《从文学所 甲子春秋 一书谈起》《文学所 何其芳时代 杂忆》《作为文学现象的何其芳》《钱锺书先生与 钱锺书手稿集 》《对当前宋代文学研究状况的一 些思考》《文章学研究与 历代文话 的编纂》《现当代旧体诗词创作及其他》等方面展现了一代学人的学术探究之路,涵括了王水照先生对宋代文学、文章学、人才培养、学术追求等方面的基本观念。
本书以传记文学的轻快笔调,展现了清史大家戴逸先生的人生经历及学术追求。从幼时痴迷阅读到青年问学胡适,从学林崭露头角到问津国际学界,从耕耘史学到掌舵中国史学会,有成长的趣事,有激越人心的奋进,更有抱守学术初心的安然。本书是戴逸先生的学术人生史,更是当代清史研究的学术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王度庐评传》(增订版)在首版的基础上调整结构,订正错误,新增内容,结合王度庐生平经历和具体作品,对王度庐及其创作的悲情武侠风格进行再评价,考察研究王度庐在中国通俗文学史的地位,全书共分为二十一章,包括早期小说、早期杂文、 鹤 铁五部曲 南京七书 ,以及社会世情、野史稗说,样式学、风格学、历史学和文学史的角度,分析评价王度庐作品叙事艺术的演进、侠情小说的开宗立派、五四新文学人文精神的特质,以及他对新派武侠小说创作所起的作用。
《佚翁琐谭》是中国工程院士、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邱蔚六的一部个人自选集。全书搜罗记述了邱院士的人生回忆、从医经历、科研成就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上篇为作者个人的回忆录。从青涩的少年时期到沉稳的中老年时期,涵盖其人生旅途上的变迁沉淀与琐事感悟、家庭爱好。另一方面是作者历时多年的作品选集,将历年创作的诗词、作序、题词、讲课集等收入书中,资料丰富,汇编用心,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求学求医之路,也侧面见证了几十年来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展现出作者对于过往岁月的深情回顾。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因倡导贸易保护、政府干预、关税同盟、铁路建设而为世人铭记,但由今观之,他真正的建树在于以其《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等著作,率先构建了一个与亚当 斯密学派分庭抗礼、适应落后国自强需要的赶超发展学说。 李斯特采用以史为证、以史为鉴的历史方法,深刻阐明了以自主发展为导向的经济民族主义理论、以幼稚产业保护为核心的工业化理论、以非经济因素为重点的生产力理论、以政府干预为杠杆的经济跨越理论,独到地提出了一套以 民族主义赶超发展 为范式的政治经济学说。 李斯特的学说不仅对历史上后进国家规避英国强大竞争、加速自身工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针对性,而且对当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如何追赶先进、争取自主发展,也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意义。这样一位赶超发展先驱的远见卓识与国际影
让-雅克·卢梭(1712—1778)的天才家喻户晓。他是没上过学的终身自学者、难以相处的朋友、令人失望的情人、可恨可气的雇员。他不善处理丰沛的情感,在社交生活中屡战屡败。这个 的“孤独漫步者”好像无论闯入哪里,都总是被一堵看不见的墙隔 。恰恰在社会与自我、圣人与魔鬼、 与压抑的撕扯之间,卢梭摸索到了让 深层的真实自我喷涌而出的缝隙——写作。写作确实是一种天才的奇观,一种简单、坦率和勇气的奇观。随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所阐发的深刻洞见震撼思想界,卢梭改写了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进程,让现代心理学和人类学呼之欲出。然而,盛名之下的卢梭依然深居简出、钻研花草,坚持和贵族平等相处,用廉价劳动换取报酬。*本书是 的卢梭研究 力作。作者高超的讲故事能力让读者身临其境般体验启蒙时代的思想交锋,探索《忏悔录》中
弗里德里希 席勒(1759~1805),伟大的德国诗人、戏剧家、美学家,是德语文学中富活力的形象之一,其作品深受中国读者喜爱。本书描绘了席勒的一生,讲述了席勒如何(与歌德一起)在1790~1805年的十多年间成为德意志精神生活中的那颗位居核心的恒星。所有人都登上了舞台:诺瓦利斯、荷尔德林、施莱格尔兄弟、费希特、青年黑格尔、蒂克、布伦塔诺。这部关于一个伟大人物的生平、著作与时代的书,或许正可以开启一场 席勒复兴 。
杨天石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他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一生研究成果丰富、著作等身,培养了不少学术人才,对中国学术界贡献巨大。2025年2月适逢杨天石先生九十华诞,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等为杨天石先生举办九十寿辰纪念并做杨天石先生学术研究会,由其学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王奇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臧运祜、罗敏等牵头为杨天石先生编写纪念文集,特邀请学界知名人士及杨先生知交故友赐文,内容包含学界相关顶尖研究成果、与杨先生交往事及其他文字。共收入文章四十篇,并附若干珍贵照片及年录。
我国著名的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培育之恩,不忘初心、刻苦钻研、勤奋工作,用毕生精力报效党、祖国和人民,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成就并作出重要贡献。本书介绍蔡美峰院士针对地下、露天、露天转地下三大类采矿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以地应力为基础的采矿设计优化理论和技术体系及开采地压控制理论与方法;以地应力主导的能量聚集和演化为主线,揭示矿震、岩爆、冲击地压等开采动力灾害诱发机理及其与采矿过程的关系,并提出地下采矿与岩石开挖工程岩层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大型深凹露天矿高效运输系统及强化开采技术、露天转地下相互协调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等。 本书可供从事岩石力学、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及相关专
吴阶平、陈竺、沙祖康、吴建民、沈晓明、罗蒙作序推荐 胡庆澧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顾问、瑞金医院终身教授。1978年至1998年他先后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任为世界卫生组织地区顾问、驻国家代表、助理总干事及副总干事等,工作时间长、工作阅历之丰、担任职位之高,是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至整个联合国系统中前所未有的。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医务工作者,胡庆澧鲜明地体现中国现代医务工作者所具有的精湛技术、无私奉献精神与高尚格,同时在国际舞台上,还凭借渊博的临床知识、丰富的工作丝验对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卫生情况和各种疾病的预防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展现了新中国医务工作者的光辉形象。同国以后,胡庆澧鞠躬尽瘁,发挥余热,对推动我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是国学大师罗振玉的传记。全书以严谨细致的笔调,深度还原了罗振玉的一生。本书的描摹围绕三条线展开,一是历史线,以个人的经历展现晚清至民国年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揭示深受传统儒家观念熏陶的罗振玉在时代剧变的大潮中如何立身谋国,如何按照自己的人设走完一生;二是学问线,罗振玉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座高峰,在金石学、甲骨学、敦煌学、农学、校勘学等领域卓尔大家,本书全面展示罗氏的学术发展历程和成就,用力极深,也是本书精华所在;三是交际线,罗振玉一生交结的重要人物极多,皇帝如溥仪,官员如张之洞、张謇,学者如王国维、俞樾、刘鹗、梁启超、伯希和、内藤湖南,本书勾稽史料,将错综复杂的人物交往穿插在学问探究之中。对了解学林往事,具有重要意义。全书从资料搜集至成书出版,耗时近30年,是当今罗振玉
本书是蒋廷黻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 追随蒋廷黻的回忆,读者可领略湖南城乡清末到民国的人文变迁;感受作为非官派留学生在美半工半读的艰难,如体力劳作换取食宿的艰辛,上门推销图书却一无所获,在餐馆打工收到女友母亲小费的窘迫,等等;还能清晰看到蒋廷黻在哥伦比亚大学所接触到的学者及其观点,如何影响到蒋廷黻一生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理念。 跟随蒋廷黻的国内外游历,读者还可以遍观30年代的苏联、英、法、纳粹德国等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状态,也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独具魅力的北平、贫困却伟大的西安,以及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风貌,乃至战前东北的经济繁荣和内部矛盾等。 随着蒋廷黻的工作,读者可以了解南开和清华历史系的创建和完善,以及中华民国军政府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公务系统的繁琐和僵化。 人物方面,
《大哲学家:西方100位 哲学家画传》遴选了西方哲学 100位 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用中国国画水墨丹青的形式呈现了哲人的风采、风韵、风骨、风神,有选择性地还原了哲学家的生活世界,用数百字篇幅生动描绘哲学家的生平事迹、主要思想、核心命题、影响力和后世的评价。言简意赅,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本书由 哲学家李秋零先生、孙周兴先生撰写序言,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