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本小,方便携带。 2、高度浓缩知识精华,内容精准,详略得当。 3、考试,一本在手,考试无忧。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这些散文以鲁迅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前七篇描绘了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则叙述了他从家乡到南京,再到日本留学,并最终回国教书的经历。这些散文不仅展现了鲁迅性格和爱好逐渐形成的过程,抒发了他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而且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场景,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事物,展示了青年知识分子对旧势力、旧文化的批判态度。 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 升级版,紧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打造,一套针对阅读全阶段特点,提升核心素养的学生名著阅读丛书。 课程化阅读体例,均由一线名师全新编写,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敦促学生交流研讨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名著,根据其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 乡村社会学 一课的讲义整理写成,收文14篇。是作者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分别从乡村社区、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是中国社会研究的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 本次推出的版本是专为中学生课内外阅读准备的,版本完善,校勘精良。文前有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先生特为本书撰写导读,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社会科学论著的正确方法;文末附名师撰写的知识链接,为阅读做好基本准备。
本套大型阅读丛书,作为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至六年级的组成部分,供师生在语文课堂上阅读交流使用。丛书精心遴选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涵盖了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经典文学作品。 与语文课堂教学同步,遵循阅读规律,兼顾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性,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需求。 全面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学会阅读,提高自主阅读、独立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解决读什么书、怎么读好书、为什么读书等长期困扰广大师生、家长的难题。 统编教科书通过设置 和大人一起读 快乐读书吧 等专栏,体现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编排理念,更着力克服课外阅读的边缘化,促进儿童阅读进教材、进课程,使课外阅读课程化,给学生如何读课外书以全方位的指导。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一般认为是明代吴承恩撰。全书二十卷,共一百回。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经过再创作而成。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的故事。此后,写他皈依佛门,在猪八戒和沙僧的协助下,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的经过。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玉兔精等一系列兼具人性、神性和动物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显示出作者具有超乎寻常的虚构和想象能力。 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针对学生阅读的特点、难点,本书不仅增设详细的脚注,解释生僻字词,降低阅读障碍,并设置了以下栏目: 走近名著 ,由名家编写,带领学生进行阅读预热,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经典性,挖掘名著背后的深层底蕴,激发兴趣; 思维导图 ,梳理全书主要内容,帮助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本书由曹文轩、陈先云担任主编。
本书由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吴东老师担任主编,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北京师大附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三帆中学、北京市育才学校的骨干教师负责各册编写工作。 根据 2022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统编语文教材3个年级6册语文书,每册有名著 阅读 2 部、自主阅读推荐4部,共计36部。名著阅读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而是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设置的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 全国很多地区的学业考试也把名著阅读纳入其中。以2020年为例,全国各地的40套中考试卷样本中,考查名著阅读的共有36套,占90%。其中只考一部名著的,占40%;考两部名著的,占20%;考
本书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对数学知识进行趣味化的呈现。首先,本书由一线名师根据数学教材编写,内容贴合二年级课本,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第二,本书由几十篇短小精悍的数学故事组成,用趣味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丰富数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第三,每篇故事后设有 点睛之笔 ,为学生指出解题关键,帮孩子抓住重点知识。此外,本书配有丰富精美的插图,能有效提升故事的趣味性,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