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管建刚老师继《不做教书匠》后的又一力作,书中,管建刚老师以自己的教育成长为蓝本,从 2.18%的教育基础 120%的教育渴望 75%的教育行动 63%的教育韧劲 10%的教育写作 五个方面,娓娓道来,展示了他从一名从普通农村小学教师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心路历程,告诉平凡普通的老师如何成长自己,成长自己需要什么,是又一本切合当下教师成长状态的教育励志书。
本书由福建教育学院李华主编,辑录福州 1 1读书俱乐部成员的读书随笔和教育感悟,并附上了1 1读书俱乐部十年的推荐阅读书单。本书从阅读拓宽教育视野,滋养人文情怀,完善知识结构,启迪课堂创新,提升专业智慧,助力自我成全六个方面阐述了阅读对教师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一线教师》所写的问题皆是一线教师日常所遇到的。如 作业问题 、 纪律问题 、 班级卫生问题 、 课外阅读问题 、 复习问题 等等。书中列举了丰富的案例,这些案例皆是作者管建刚所亲历亲为之事。无高头讲章之虚,有平易近人之感。巧妙的处理方法中蕴含着教育教学的智慧。 本书贴近一线教师的实际职业生活,对一线教师的启迪、借鉴作用*大决非虚言,值得广大一线教师阅读借鉴。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专著,作者紧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解读、分析,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中选取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劳动观、职业观、教育观等与教师职业成长有关的论著、论述进行研究阐释,让读者感到马克思主义并不遥远,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高深。这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性质,凝心聚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意义;对指导一线教师读透文本、武装头脑、活用课堂,深入领会xijinping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弘扬教师为人师表、园丁精神的职业道德和尊师重教、无私奉献的社会公德方面发挥激励感化的作用。
教育在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教师是影响教育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如何成长,成长得如何就至关重要了。进入新时代,我国的教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众多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的政策。因此,探讨在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教师教育的取向,以及教师成长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对当前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寻求新时代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为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推动核心素养以及 立德树人 的落地,江苏名师管建刚在其实验基地校开展了小学语文家常课教学实践。其提出的 刚需作业不出课堂 ,跟 双减 通知的 书面作业基本不出校门 的要求完全吻合;同时, 不留家庭作业,70%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等做法引起包括《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师教育论坛》等多家权威教育媒体的关注。本书便是公开发表的文章以及权威教育媒体相关报道的结集,是为更好在家常课实验校中推广家常课理念,让更多一线教师了解家常课的目的和做法,从而吸引更多教师投身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中来。
全国模范教师王振刚基于自己多年创意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经验,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融入美丽校园、浸染传统文化、拥抱幸福家庭、亲历别样生活、徜徉多彩城市等五个方面,精选了35个创意活动案例,为一线老师们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创意组织实施,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本书案例专业实用、可操作性强,手把手教一线老师设计与实施富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近年来在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学驱动机制”和“基于标准的学习”研究背景下,作者和语文学科、学部,尤其是教研组同仁,反复思考、讨论、实践和总结的结果。辑“课堂学习,应是一条清晰可测的线段”,
继畅销书《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后,被誉为翻转课堂先驱的乔纳森?伯格曼在 力作《翻转课堂与深度学习》中总结了世界各地翻转课堂所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揭秘了如何利用翻转课堂回归学习本质,帮助学生深度学习的途径与方法。 本书阐述了深度学习的挑战、可能性以及教师的成功案例,为教师展示了如何利用翻转视频、学生的翻转作业、教师的翻转策略等进行深度学习。不仅如此,还给教师提供了关于翻转课堂的高效策略和操作方法。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一位教师在20余年班主任工作探索中对 沟通 的理性思考,展现的是实实在在的各种沟通实例,有班级管理、与学生沟通、家校沟通,以及语言之外的沟通策略,等等。其中,体现班主任工作中需要注意和借鉴的可操作性沟通技巧,堪称教育沟通中的典范。
这本程路主编的《老师你为什么不再进步了》有幸能让您翻开,猜想您一定是一位有着很强上进心的教师或校长。正如书名所展现的,本书收录了近三年来《人民教育》杂志关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精彩文章。既有一线名师有实践价值的宝贵经验和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还有教师的真实人生,这些有感情、个人化的文字,除了告诉我们有些路并不是死胡同,有些事坚持下来就有希望之外,还能极大地唤起同业者的共鸣,在饱满的共情状态中获得一种关于自己人生和职业生涯的全新认知。
《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作者罗鸣亮从教近30年,努力倡导的“做一名讲道理的数学教师”,并追寻简约而灵动的课堂,本书系作者实践智慧的结晶,从“数学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切入,到反思“我们的数学讲道理吗”,再转入“为什么要讲道理”“什么是数学道理”“怎么讲道理”, 提供大量“讲道理”的课堂实践智慧供读者参考。
数学素养是数学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关键词。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又通过什么样的内容、活动和材料等来实现数学核心素养落地? 陈俊荣老师扎根课堂,从真实的教学问题出发,从单元视角思考教材的设计意图,分析学生,发现素养生长路径,并付诸实践,探索出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在书中,陈俊荣老师用亲自实践过的12个精彩课例,从教学问题、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课堂实践、课后反思、名家点评等方面,呈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样态。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催生了人类历史上优选规模的网络教学,中国师生开始进入“停课不停学”的网课新模式。如何教?如何学?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如何融合?本书由具有二十多年课程设计经验的方柏林博士,为中小学师生量身打造网课指南。
受日本能剧理论传世之书《风姿花传》的启发,佐藤学将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比喻为从教之“心”的“花”、“种”、“态”的变化过程,从“作为专家的成长”、 “我所遇到的教师”、“教师生涯”三方面,以隐喻的方式探讨专业化的教师形象,以案例的方式介绍优秀教师及其专业表现,并对教师如何成长为专家进行了阐释,即教师从事实中学习,学会尊重,并不断自我转换与提升。
作为《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特级教师李怀源相信儿童阅读的力量,在本书中分享了他在多年的儿童教育过程中,对于儿童阅读的理性思考,对于推动儿童阅读的实践策略构建,并基于自己的亲身阅读,从“体验爱的温暖”“品味生命的味道”“经历成长的旅程”三个方面,分享了值得儿童遇见的49本好书。阅读的意义是在阅读行动中构建的,做一个好的伴读者,带领儿童与好书相遇,让儿童遇见更好的自己。
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一刻也不能停止思考和研究;而教师写作,特别是围绕教育教学工作的写作实际上就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思考和研究。这本书试图唤起校长和教师对教师写作更进一步的重视,推动教师个人的写作实践。作者从教师日常需要“写”的各个场景一一切入,尽力去纠正教师对于写的一些误解、理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并对写教案、写教学反思和听课笔记、写读后感、写教育随笔等,提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情绪是生活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正确认识和管控情绪对教师成长和幸福有重要价值。本书结合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阐述情绪产生的底层逻辑,以期说明“人不能凌驾于情绪之上,只能和情绪做朋友”的缘由和可行性;再从时间利用、深度工作、寻求心流和社会支持等角度介绍情绪管理的务实策略,以积攒和情绪做朋友的本钱;然后从接纳自我、认知重构、合理宣泄和感恩宽容等方面介绍情绪管理的技巧,以求让自己内心笃定而澄明,练就和情绪做朋友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