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绘,为北宋风俗画,是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以长卷的形式、精妙绝伦的工笔,采取 散点透视法 构图,生动展现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东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景观,是对当时人情物事的极致描绘。自问世以来,仿摹本颇多,真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作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绢本设色。本手卷采用了等比例缩放的形式,纵20厘米,画面横约426.4厘米,以丝绢印刷,背面托裱绫布,配中英对照小文简介诠释。
或许你从未见过如此"丰盛"的一本书。它是食谱,作者根据《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典籍文献记载还原了75道宋朝美食,按时令编排,囊括宫廷菜、文人菜与平民菜三级,涉及热荤、素菜、冷盘、羹汤、粥面、糕饼、饮料、果子八类,附有详细的食材配置与制法步骤图,上手容易。它是随笔,跟着作者信步闲逛于宋朝的市井乡间:每道菜背后有什么名堂,菜市货摊新上了什么,寒食重九、春秋社日有哪些热闹,知名的文士学者为"吃"留下了哪些佳话、笑话……历史风物皆有迹可循。它也展现了宋人的美学,收录宋画、书法、唐宋器物图片还原其时情境,赏花、焚香、玩物……由"吃"延展开去,欣赏一个大雅与大俗兼备的迷人时代。宋宴,是一场宋朝文化的盛宴,色香味俱全,带领你重寻传统文化的魅力。
......
启功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学者、书画家、教育家,中华书局重要作者之一。启功先生1971年起借调到中华书局,参加“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与中华书局员工朝夕相处数年。他的主要著作《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汉语现象论丛》《启功韵语》等,均由中华书局出版。启功先生自1970年代初开始为中华书局版图书题签,一直到晚年,前后三十余年,是为中华书局版图书题签极多的人。启功先生的题签是形成中华书局版图书装帧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早年题签的风姿渊雅,还是晚年题签的修美瘦硬,都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为纪念启功先生105周年诞辰,纪念中华书局成立105周年,中华书局编辑出版《启功先生题签集》一书,共同感受和追怀启功先生高尚的精神和精湛的书艺。
本书按传统分为二十篇,五百一十二章(节),宗承经师朱熹之旨,择采古今方家之说,尤赖程树德之《集释》。上编是正文译解,每一章节按正文、注释、今译、成语、解难、参考、延伸阅读的顺序排列,对文本详注详解。下编是《论语》重要词句简释、《论语》名句、《论语》成语、《论语》中的孔门弟子简介等,计九百二十三条,使读者回味咀嚼,加深对全书的理解。
琴史专著,以补《琴史》之遗漏和北宋以后的阙如。补上古至北宋《琴史》未收录之能琴者一百二十多人,附《琴史》所载琴人姓名及周庆云的考辨,其后为《琴史续》八卷,为北宋以后能琴者五百五十多人立传。
《宝钢年鉴2016》是宝钢集团的6部年鉴,设有特载、专记、专文、大事记、综述、规划发展、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财务、党群工作、企业文化、人物与表彰等20个栏目。本年鉴系统记述宝钢各部门和子公司2015年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重大事项,配有图片、图表,全书力求全面反映宝钢集团及所属单位的新变化、新特点、新成就,为读者了解、认识、研究宝钢提供真实可靠、可鉴、可用的翔实材料。
“中国话语”知识分享研究系列。本书从历史角度阐明协商民主与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根本不同,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本质特征和主要优势,通过甄选反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典型案例,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效能
......
《瘦马行:郎世宁的中国经验》以大量清宫档案及会成员往来书信为基础,全景式展现了意大利画师郎世宁在华期间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丰富和完善了其在中国美术史中的形象。针对郎世宁若干幅画作中出现的瘦马形象,比较系统的梳理了不同文化语境中有关“瘦马”的隐喻,并结合郎世宁的在华境遇,大胆提出一种观点:郎世宁画作中的瘦马形象很可能是其自身的投射。本书同时配有大量图片,彩色印刷,有助于读者更直观地体会郎世宁画作与其中国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
《千里江山图:汉英对照》由[北宋]王希孟绘
......
《尚书》的内容包括我国先秦时代,从尧舜禹到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和历史经验的总结,自秦汉以后,该书即成为官方学校的教科书。本书是张居正为年仅十岁的万历皇帝讲解《尚书》的讲稿。这部讲稿用当时最通俗的白话文写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尚书》读本。本书以明万历间内府刊本为底本,逐一点校,更正市场上流传版本错讹。在原文的基础上,结合历代注疏,对《尚书》原文难解难懂的生僻字进行了注释、注音。 根据清代钦定的《书经图说》版画底本,经美术专家精心重绘,还原了尧舜禹时期及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人物事件的场景,使读者对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社会风情、民封民俗有直观的了解。作为皇家课业的基本,本书装帧极为讲究,插图笔触细腻,人物刻画细致入微,书法精美,是诗书画一体
本系列书籍,是以解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德修身理论为主题的理论著作。主要通过文字解码、文献解析、理论阐述等途径,对仁义礼智信五德的文化内涵进行寻根探源和详实讲解,建立起便于现代人理解和掌握的五德理论体系。本系列书籍的特色,是立足于对中华传统道德修身学说的深入研究,结合传统中医学、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对传统五德修身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解析,并介绍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重点修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