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朝鼎著的《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的主要内容是水利系统对中国历史的经济区影响,乃至对政治区域发展变化的关系。本书论证了中国统一与分裂的经济基础和地方区划的地理基础,同时还辩证地阐述了海河流域的开发,黄河流域的土壤侵蚀,江南围田的利用及山区土地的利用等。作者以几个假设为基础:从秦至清农业社会结构的凝固,水利建设服从于统治目的及气候对水利工程并无决定性影响等,以中国统一与分裂作为研究对象,引入“基本经济区”,同时抓住水利事业这一因子进行考察。为了研究的方便,撇开了外部入侵、农民起义、商业及其他因素。
冀朝鼎著的《中国历目前的基本经济区》的主要内容是水利系统对中国历史的经济区影响,乃至对政治区域发展变化的关系。本书论证了中国统一与分裂的经济基础和地方区划的地理基础,同时还辩证地阐述了海河流域的开发,
《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是郭秉文教育学代表作,本版本为其英文博士论文。本书分八编:上古教育制度之起源、上古教育制度及其退化、汉以后各朝教育之沿革、新旧教育之过渡时代、民国时代所建之新教育等。系统介绍中国教育制度的沿革与影响。
本书是为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在同名五集电视纪录片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除了前言与尾声外,包括“黑暗落后的旧西藏”“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人民当家作主”“旧貌变新颜”“走进新时代”五个部分。本书多方面、立体式呈现了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的光辉历程,以关键人物、事件还原关键史实,以代表性人物个体命运的变迁,深刻揭露了旧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的黑暗,真实再现了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发动武装叛乱的历史真相,生动反映出60年来西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的关心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
本书是作者陈友松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作为中国第一部教育财政学专著,标志了中国教育财政学的萌芽。全书对20、30年代中国教育经费筹措、分配和使用等与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在这一专著问世之前,中国学者研究多从教育行政角度分析教育经费问题。作者分析当时中国党政制度、教育制度、教育财政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他分析当时中国的教育发展状况,揭示中国教育运行成本,并分析其特点。继之,从量的角度分析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省政府和县政府的财政能力,各级政府在发展公共教育中投资,从管理的角度分析各级政府教育财政管理和教育财政的政策。最后,他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发展教育的新政策对于教育筹资需求,揭示了中国支持教育发展的财政能力,提出发展教育的财政筹资方案。
本书是作者陈友松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作为中国第一部教育财政学专著,标志了中国教育财政学的萌芽。全书对20、30年代中国教育经费筹措、分配和使用等与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在这一专著问世之前,中国学者研究多从教育行政角度分析教育经费问题。作者分析当时中国党政制度、教育制度、教育财政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他分析当时中国的教育发展状况,揭示中国教育运行成本,并分析其特点。继之,从量的角度分析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省政府和县政府的财政能力,各级政府在发展公共教育中投资,从管理的角度分析各级政府教育财政管理和教育财政的政策。最后,他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发展教育的新政策对于教育筹资需求,揭示了中国支持教育发展的财政能力,提出发展教育的财政筹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