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脐灸/张海峰/任知波/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医/艾灸
    •   ( 26 条评论 )
    • 张海峰 /2019-09-02/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 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 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脐灸养生法是对古代脐疗理论”、“艾灸理论”和“砭石疗法”的现代传承和发展。 本书的特点是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大量实际应用过程中拍摄的图片,弥补了以往图书中只介绍理论知识,而实际应用指导性不强的不足。同时,本书作者团队在脐灸的实际临床中有丰富的经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 ¥15 ¥30 折扣:5折
    • 周凤梧/山东中医药大学九大名医经验录系列
    •   ( 6 条评论 )
    • 编者:刘持年|总主编:武继彪... /2018-05-01/ 中国医药科技
    • 刘持年主编的《周凤梧》分为医家小传、医论医话、临证医案、诊余文抄等四部分。除了介绍周凤梧教授的从医从教经历外,重点阐述其治学方法与门径,弘扬其学术创见与观点,挖掘其临证经验与技艺。 本书医论、医话、医案荟萃,理论与实践结合,集中反映了周凤梧教授的学术成就。适合中医工作者、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学习。

    • ¥27.7 ¥48 折扣:5.8折
    • 温疫论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唐文吉,唐文奇注 古籍 古籍整理 今注今译 全注全译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籍 中华书局
    •   ( 2 条评论 )
    • /2020-07-01/ 中华书局
    • 内容提要 《温疫论》,明代吴有性(字又可)撰于崇祯十五(1642)年,是中医*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著作,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全书二卷,上卷主要论述温疫之病因、病机、证候、、变证、宜忌,以及温疫与伤寒的区别。下卷重点叙述温疫的种类、传变、原则,各种兼证、变证的和调理。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不同,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风、寒、暑、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由此创立了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以'驱x外出'为中心,创制了达原饮等温疫的有效方剂。这些方剂和思路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中医仍然在使用这种思路和这些方剂。 三全译注者《

    • ¥15.96 ¥28 折扣:5.7折
    • 张珍玉/山东中医药大学九大名医经验录系列
    •   ( 11 条评论 )
    • 编者:迟华基//张安玲|总主编:武继彪... /2018-05-01/ 中国医药科技
    • 张珍玉先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九大名老中医之一,并为该校中医基础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迟华基、张安玲主编的《张珍玉》总结整理了先生的学术特色、治学方法、临证经验及医论精华等,尤其重点论述先生对中医基础理论涵盖内容的独特见解,旨在让广大读者 好地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开阔中医视野。

    • ¥32.4 ¥56 折扣:5.8折
    • 中医湿病证治学(第3版)
    •   ( 0 条评论 )
    • 路志正 /2018-12-01/ 科学出版社
    • 《中医湿病证治学》是凝聚了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及其编委会近20年心血的我国*部中医湿病专著。2013年本书第2版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1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第3版也在广大读者需求声中应运而生。全书分上、中、下篇和附篇。上篇全面阐述了湿病的概述、病因病机、诊断、常见证候、治疗及湿病的研究进展、湿病的预防与护理;中篇分内科、妇科、儿科、皮科、外科、五官科等,集中介绍常见湿病证治;下篇为名家论湿精粹,首先介绍了中医名家干祖望、邓铁涛、朱良春、颜德馨、何任、张琪、李今庸、萧熙、康良石、杨春波先生治疗湿病的宝贵经验,然后具体介绍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附篇介绍湿病常用中药、湿病常用中成药、方剂索引。第3版新增了湿地、雾霾的相关内容,强调了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健康之本的思想。

    • ¥125.96 ¥188 折扣:6.7折
    • 临床中药一字之差辨异同
    •   ( 0 条评论 )
    • 编者:祝之友//张德鸿 /2018-05-01/ 人民卫生
    • 《临床中药一字之差辨异同》由笔者祝之友、张德鸿多年的临床药学讲稿整理而来,以药对形式标出,按处方用名、文献、本经释义、性味归经、功能主治、饮片鉴别要点、药材鉴别要点、本草解读、临床医师与临床药师注意事项等进行对比,将临床用药与中药饮片名相似,易发生混淆和差错事故的药品区分开,确保中药饮片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本书语言简练,要点清晰,易学易记,便于读者临床使用,适合临床中医师、中药师阅读参考。

    • ¥24.32 ¥38 折扣:6.4折
    • 中医文化关键词(2)
    •   ( 80 条评论 )
    • 李照国吴青邢玉瑞 /2021-07-0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中医文化关键词2》选取110个中医方面的关键词汇,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并翻译成英文。条目主要涉及藏象、经络、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术语,包括110 条术语、术语表、索引和参考书目。每条术语包含术语拼音、术语中 文、术语英文、术语中文解释、术语英文解释、术语曾经译法(2000 年之前的翻译)、术语现行译法(2000 年之后的翻译)、术语标准译法、翻译说明以及引例。读者通过阅读术语词条,不仅能够了解术语的中文含义以及英文 解释,还能够通过比较摘引的"曾经译法"和"现行译法",结合"翻译说明",了解中医术语翻译研究近40 年来的发展变化。同时,书中提供的引例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术语在中医典籍中的具体应用。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体例,这对 想要学习、了解和借鉴中医文化内涵的国内外读者大有裨益,也为读者从事中医药英译、中华文化传播与

    • ¥43 ¥68 折扣:6.3折
    • 徐宜厚皮肤病临证经验笔录
    •   ( 2 条评论 )
    • 编者:徐宜厚 /2019-05-01/ 中国医药科技
    • 本书为我国 中医皮肤科专家徐宜厚教授口传心授的笔录。全书分十章,内容既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的探讨,又包含了疾病的诊疗思路,重点介绍了黏膜、手足、颜面部皮肤病以及毛发疾病的诊治,并对60首皮肤科常用效方予以浅析。全书内容丰富,理、法、方、药结合,辨证施治,其经验弥足珍贵, 临床参考价值。本书适合中医、西医皮肤科临床工作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 ¥27.7 ¥48 折扣:5.8折
    • 张志远/山东中医药大学九大名医经验录系列
    •   ( 15 条评论 )
    • 编者:刘桂荣//阎兆君|总主编:武继彪... /2018-05-01/ 中国医药科技
    • 张志远先生是第三届国医大师之一,山东中医药大学 教授。刘桂荣、阎兆君编著的《张志远》首先介绍了先生从医经历及学术思想;继而重点阐述了先生的医《易》相通说及对22位 医家的学术探微,辑录了内科、儿科、妇科、皮科等临证心法,精选了部分用药心得及临床验案;还介绍了先生的壶天散论和执教、治学的方法。充分挖掘了张志远先生的临证经验与技艺,可供中医临床家、中医药研究者等参考阅读。

    • ¥28.3 ¥49 折扣:5.8折
    • 石室秘录/中医经典读本丛书
    •   ( 4 条评论 )
    • (清)陈士铎 /2019-03-01/ 中国中医药
    • 《石室秘录》为清代名医陈士铎著。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自号大雅堂主人。幼习儒术,以医名世。陈氏一生著述颇丰,本书是作者晚年的一部力作。金以谋序称其“立方固奇,而立论甚正”,《山阴县志》称“治病多奇中”。 全书共分六卷,依次为礼、乐、射、御、书、数六集。卷一至卷五上,以冶法为纲,依次列举了约一百三十种治法。卷五下记述五行、阴阳、脏腑、四时与疾病的关系等十七论及儿科疾病。卷六设伤寒、中寒、中暑、水湿、热症、燥症、内伤共七门,每门中分别论述了各有关疾病的治法;此后又述血症、腹痛、喉痛等杂症治法十六条。内容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诊法,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诊治原则与常用方药,是一部理沦联系实践,理法方药赅备的治法专著。 本次出版是以清雍正八年(1730)萱永堂本

    • ¥22.5 ¥39 折扣:5.8折
    • 张灿玾/山东中医药大学九大名医经验录系列
    •   ( 8 条评论 )
    • 编者:柳长华//徐春波|总主编:武继彪... /2018-05-01/ 中国医药科技
    • 柳长华、徐春波主编的《张灿玾》除了介绍张灿玾教授的从医从教经历外,重点阐述了其治学方法与门径,弘扬其学术创见与观点,挖掘其临证经验与技艺,评述其医学著述与贡献。书中对于中医文献的价值及诸多理论问题等均有开创性的论述。本书适用于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文献研究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 ¥28.3 ¥49 折扣:5.8折
    • 六经八纲方证解析伤寒论 顾武军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顾武军 著 /2019-01-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如何把伤寒论的学习和应用,从 难学、难精 的状态跨越到 易学、好用 的境界,很多中医临床医生的迫切需求。 南京中医药大学顾武军教授,师承著名经方大家陈亦人教授的学术思想,提出 《伤寒论》辨证体系是以六病为柜架,由六经辨证、八纲辨证、方证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组成的多层次综合整体 ,本书的核心特色是:以 六经八纲方证 三解《伤寒论》。 本书还附有伤寒大家刘渡舟、陈亦人(俗称 南陈北刘 )对伤寒重点的对比阐释。 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学生、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教学研究者阅读。

    • ¥29.93 ¥49 折扣:6.1折
    • 观手知健康
    •   ( 1 条评论 )
    • 孟爱华 著 /2016-07-01/ 中医古籍出版社
    • 《观手知健康(白金典藏版)》既有手纹的基础知识,常见疾病的手纹特征与防治方法,又有心理疾病及不同人群的健康预测。另外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病的食疗、运动或按摩等方法,让人们可以在对症诊断的过程中,还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保健之道。《观手知健康(白金典藏版)》从经络全息的角度,全面介绍了握手、观手指(指形)、指甲、半月痕、青筋、“三斑”(黑斑、白斑、血痣)、掌纹、手掌气血等,通过手掌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健康状态以及预知各种变化,用以趋吉避凶,提前做好预防、保健,以防疾病和不测。通过手掌全息反射区,不但可以保健身体,还能迅速治疗一些病症,非常适合在缺医少药的地方运用。

    • ¥95.5 ¥192 折扣:5折
    • 脉因证治(大字版)/中医临床实用经典丛书
    •   ( 1 条评论 )
    • (元)朱丹溪 /2018-06-01/ 中国医药科技
    • 《脉因证治》,旧题元·朱震亨(字彦修,人称丹溪翁)著,清·汤望久(字来苏)校辑,初刊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一般认为本书非朱氏原著,系后人辑集丹溪诸书方论编成。 朱丹溪著的这本《脉因证治(大字版)》分4卷,共70篇。卷一、卷二列卒尸、痹、痉、厥、伤寒、大头肿痛等内科病证27种;卷三、卷四除分载宿食、留饮、暖气、吞酸、嘈杂、积聚、消渴诸内科病证外,还列述外科、五官、妇人、小儿等病证36种,附有杂证、杂治、脏证、七情证、杂脉、察视、汗等7篇医论。每述一病,首述脉诊,次审因辨证, 论治法。“脉、因、证、治”一以贯之。既严守辨证求因,又有审因论治原则,集多家之长,切于实用,因此历来被视为学医津梁。 本书以清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池阳周学海校刊周氏医学丛书本为底本,以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年新一版铅印本

    • ¥11.5 ¥20 折扣:5.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