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近几年的诗歌力作以及有关诗歌的演讲和访谈,这些诗文具有很强烈的生命意识,同时也极具超前的世界视野和深厚的人类情怀,这些作品中有的是抒情短章,充满了哲理和睿智,同时收录了其富有代表意义的长诗,这些长诗大多是诗人对当下重要事件做出的反映,凸显了诗人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强烈的“在场”书写特性,同时,很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书是一本中英文对照版的诗文集,这既体现了作者国际性诗人的独特性,又体现了作者诗与文的力量和影响。
1949年的纽约,曼哈顿一间没有暖气的公寓里,三十三岁嗜书如命的穷作家海莲,偶然看到一则伦敦旧书店的广告,她苦于在纽约买不到心仪的书,便凭着一腔莽撞,开始向这个伦敦地址的马克斯科恩书店写信购书。这一写,就写了二十年。 给海莲回信和寻书的,是书店的经理弗兰克,一个温雅古板又谦和善良的英国绅士。海莲的信热烈真挚,幽默活泼,看了好书欣喜若狂,看了坏书娇蛮大骂,关于书的评论文字,全是性灵之作。弗兰克博学儒雅,一直在兢兢业业设法寻求她要的好书。他们之间的距离,不再是伦敦到纽约的距离,而是书与书之间的距离。相知无远近,天涯若为邻。 后来,汉芙把自己和弗兰克以及其他店员之间的信件加以编选,变成了一本我们现在所见的小书《查令十字街84号》(84, Charing Cross Road)。这本书出乎意外地一版再版,被翻译成很多国家
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南方农场塔拉种植园的千金斯嘉丽在得知自己一直爱慕的另一个农场主的儿子阿什利将要娶妻,于是勇敢向他示爱,遭到拒绝,为了报复,她嫁给了自己不爱的男人——阿什利妻子梅兰妮的弟弟查尔斯。? 战争期间,斯嘉丽成为寡妇,生下幼子,在经历亚特兰大的城破被焚之日后,她带着刚生产完毕、身体虚弱的梅兰妮回到了塔拉,本以为是回到温馨的家,不想面前景象一派残破——母亲去世,父亲深受打击失智,两个妹妹也在死亡的边缘徘徊,棉花被毁——她挑起生活的重担,不再是当初的千金小姐。战争结束后,她为了种植园不落入他人之手,四处觅钱,甚至不惜抢了自己妹妹的未婚夫。同时,她为了撑死亚特兰大的小家,更为了塔拉的大家,她不得不在怀孕期间仍撑着办理锯木厂,却遭受他人口实。而在第二任丈夫被枪杀之后,她又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