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50-100元
  • 5折-7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 尸体变化图鉴(陈禄仕,法医专业书籍)
    •   ( 13626 条评论 )
    • 陈禄仕 /2022-07-01/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一书,由 2 具实验持续观察到的死后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实时拍照图片,以及 25 个案例现场出现的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图片组成。共有彩色图片 600 多张,每张图下均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和死后经过时间,体现出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出尸体软组织的分解速度与有无尸食性蝇类幼虫孳生的关系。 本图鉴反映了中国法医学对死后尸体变化的研究状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为公安司法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和各级院校的法医教师等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推测晚期尸体死后经过时间的参考价值。

    • ¥84 ¥168 折扣:5折
    • 生命密码3:瘟疫传,尹烨著
    •   ( 6567 条评论 )
    • 尹烨 /2022-03-31/ 中信出版社
    • 如果基因是一串代码,我相信人类的代码中有爱! 2020年注定载入医学史册。在西班牙流感暴发百年之后,又一场席卷世界的传染性疾病让全球人民为之不安。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梳理并收录了12种给人类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改变人类历史的微生物。它们都曾在历史上留下 辉煌战绩 ,时至今日仍是人类的噩梦。 作者尹烨站在全人类的角度,通过对这些曾改变人类历史的微生物的科普,给人类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当疫情来袭,我们理所当然地将解决问题的重担压在科学家、医务工作者等专业人士的身上,而逃避自己同样作为地球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忘记了人类其实休戚与共。 在科普病毒与细菌带来的巨大影响的同时,作者也试图唤醒当下的人们:面对疫情威胁,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没有人是安全的。微生物才是地球之王,人类应该更加谦卑地对待自

    • ¥50.7 ¥78 折扣:6.5折
    • 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2020年度博物馆主题优选图书,博物君、河森堡推荐)
    •   ( 7154 条评论 )
    • [英]黛布拉·曼考夫Debra N. Mancoff) /2020-06-01/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全球 70 多亿人当中,没有任何两个人长得完全一样。每张面孔都是一种身份的标志,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性格的主要载体。它充分融入人类的整个世界,从日常生活到爱与美,从信仰到统治与战争,人类的活动和经历都会在脸部留下印记,记录着我们是谁、我们的知识和我们的感受。 《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精选大英博物馆360余件馆藏珍品,每件都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们跨越了不同的时代、地域和文化。书的每一章都选取一个不同主题,通过对脸的艺术描绘来讲述人类的历史,对我们作为人类共有的体验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 ¥64 ¥128 折扣:5折
    • 长寿:当人类不再衰老
    •   ( 2274 条评论 )
    • [美] 大卫·辛克莱,[美] 马修·拉普兰特 著 /2022-06-30/ 中信出版社
    • ☆ 一本富有远见的书,一个大胆的未来愿景,一套迭代的社会体系,一份实用的抗衰指南 ? 细胞与身体为什么会衰老?做对哪几件事就可以轻松延长寿命? ? 当退休年龄不是60岁,而是65岁甚至更高时,每个人该如何从现在开始规划职业路径? ? 李嘉诚、巴菲特都在入场的 大健康板块 ,普通人如何抓住投资风口? ? 教育所带来的收益期限拉长,子女储蓄和教育投资结构应该怎样配置? ? 世界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将发生怎样的巨大改变?这些又为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全面揭示长寿时代的经济、投资、健康、教育、技术新生态。 你现在做的也许都是错的! 这本书将从根本上颠覆你的认知,改变你的思考方式,重塑你的行为轨迹。 全书从三个角度 老化是万病之源 、 老年医疗的尴尬现状 、 我们将如何治愈老化 出发,引述辛克莱

    • ¥51.3 ¥79 折扣:6.5折
    • 大脑传【第十八届文津奖 获奖图书】马修科布著 陈嘉映作序 罕见的中文通俗脑科学全史!神经系统 脑功能 人工智能 神经元
    •   ( 2801 条评论 )
    • 马修·科布 /2022-03-31/ 中信出版社
    • 我们的感觉和身体活动的指令来自何方,情绪、意识、学习与记忆等认知活动的居所又在哪里?自有文字记载起,人类对这些问题就从未停止过好奇。漫漫几千年来,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从朴素、粗浅的心灵中心观,走到了精细、深入的脑中心观。脑,这个 已知宇宙中复杂的物体 ,吸引了人类历史上很多聪颖的头脑去破解它的秘密。 在认识脑工作机制的过程中,人类一直在使用各种隐喻,这些隐喻无一不受技术、时代以及人类当时对脑认知水平的限制,在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后会被新的隐喻所取代。在《大脑传》中,作者马修 科布以脑的隐喻为切入点,介绍了人类脑的认识史上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以及那些做出伟大发现的科学家。从心智源自心脏的观点到把脑视作机器的机械观,从电与神经活动的关系到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学说,从神经信号如何表征信息到脑

    • ¥83.2 ¥128 折扣:6.5折
    • 生命通史
    •   ( 1139 条评论 )
    • 朱钦士 /2019-06-16/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生命现象是我们这个星球上至为复杂和有趣的自然现象,关乎我们人类对自身的认识。 《生命通史》不同于以前中外作者习惯采用的主要从外部形态、生物种类等宏观层面描述生物演化史的书写模式,而是以生物的各种功能的演化作为主要线索,揭示了能量摄取、信息传递、结构形成、运动、繁殖、感觉、摄食、防卫、意识 等各种功能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生命通史》不仅仅描述了生物体各种功能的演化史,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呈现了功能演化的深层机制,即包括基因在内的种种分子层面上的不断演化,从 内部 揭示了生物演化的脉络,以及地球上如此复杂多样、缤纷绚丽的生物界在分子层面所具有的惊人的一致性。 生物在分子机制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但其宏观结构和行为上又具有高度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这是几十亿年来地球生物旺盛的

    • ¥88.1 ¥128 折扣:6.9折
    • 图解人体手册
    •   ( 469 条评论 )
    • 科学世界》杂志社 /2023-03-01/ 科学出版社
    • 人体,即我们自身。吸一次气,能吸入多少氧?从心脏流出的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肾脏每天过滤的血液量是多少?虽然是自己的身体,但想必也有许多事情是自己所不知道的吧! 本书通过丰富的图片介绍精巧无比的人体结构和功能,从探索食物去向的“消化与吸收”开始,依次介绍了承担排尿和新生命诞生使命的“泌尿器官与生殖器官”、永不停息的生命维持装置“肺与心脏”、支撑身体的“皮肤、骨骼与肌肉”、用于了解外部世界的巧妙的“感觉器官”、统领和调节人体的“脑、神经、激素”,以及“血液与免疫”等内容,并在各章节中列举与各类器官有关的主要疾病及其病因,通过了解人体机制,也可以深入了解疾病。

    • ¥61.6 ¥88 折扣:7折
    • 国家地理大脑全书:认知和自我提升的科学 系统解读大脑工作原理脑科学 尹烨推荐
    •   ( 1904 条评论 )
    • [美]迈克尔·S.斯威尼 /2021-10-01/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幼儿学*种语言要容易得多,而成年人学*种新语言时会带有口音,这是因为成年人的大脑失去了分辨不同音素之间的细微差别的能力;我们通过格子篱笆看到小鹿时,其实眼睛只接收了100多块小鹿碎片,是大脑帮我们拼成一个整体形象;青少年更易情绪化,是因为他们控制情绪的脑区尚未发育完全。 作为人体的中央处理器,大脑每天发出无数个指令,它协调人体的诸多功能,控制人的所有行为、思想和情绪。大脑就是你的一切。《国家地理大脑全书》内含众多有趣的真实案例和丰富的图表,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大脑在子宫中的发育方式,情绪如何被记录,人如何在大脑的控制下完成一系列复杂操作,大脑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怎样的变化等。 但大脑又是可以重塑的。书中还解释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却未曾了解原理的生活现象,并提出了很多

    • ¥99 ¥198 折扣:5折
    • 知识机器:非理性如何造就近现代科学(颠覆范式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革命性,揭示了近现代科学与现代世界的铁律。)
    •   ( 1047 条评论 )
    • 迈克尔·斯特雷文斯 /2022-07-31/ 中信出版社
    • 这是一本阐述科学为什么在人类社会来得如此晚、又为何如此具有改变的力量的思想性作品,是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 斯特雷文斯新作。 本书回顾了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对哲学家的思想及研究进行了总结,对两千年间多位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也用生动的笔触和形象的比喻带领读者走到许多个科学争辩的历史现场,引领读者进行了一番细致入微的科学与思考的探索之旅。 作者认为, 知识机器 就是近现代科学,它是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机器,能够不断创新并且具有实证性。作者总结提出了统治科学的 铁律 ,同时向我们揭示,科学家绝非毫无偏见或者私心的完人,但在科学铁律的约束下,他们自发地把那些偏狭与私欲排除在了科学实证研究的范围之外,在科学争论中,一切都按照游戏规则来。这正是《

    • ¥50.7 ¥78 折扣:6.5折
    • 深时之美:从宇宙星尘到人类文明,跨越45亿年的地球故事(当当专享赠送主题卡片)
    •   ( 541 条评论 )
    • 赖利·布莱克Riley Black) /2023-06-01/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深时 是塑造我们星球地质事件的时间尺度。这一尺度十分巨大,甚至挑战了人类的理解极限,但它的证据却是随处可见的。 本书汇集了前沿研究成果与近 200 幅精美图片,按照时间顺序,从古代岩层到 天外来客 ,从鲨鱼牙齿化石到水下森林,逐一探讨了地球历史上的精彩时刻与重大事件,揭示了 深时 的证据。其中很多古代遗迹是我们如今可以看到和触摸到的,它们成为当下与遥远过去的桥梁,让我们得以一窥塑造我们栖居之所的地质事件与曾经存在过的远古生灵。 本书描绘的是 45 亿年的地质历史,讲述了从地球形成到人类文明曙光出现的故事,也讲述了时间本身的故事。

    • ¥99 ¥198 折扣:5折
    • 化石密语(精)
    •   ( 355 条评论 )
    • 戎嘉余 /2022-01-01/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本书对常见化石的研究历史和科学价值进行较为全面的解读,重点围绕中国的化石发现,聚焦中国古生物学取得的一系列前沿科研成果,展现生命在数亿年间如何拓展和适应新的生存空间,并经历气候剧变和大灭绝走到今天,堪称一座跨越38亿年的纸上生命演化博物馆,也是中国古生物学百年辉煌奋斗历程的生动见证。书中还分享了科学大师关于生命演化的独到见解,穿插讲述了曲折的科学发现故事,充分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本书采用图文和视频结合的融媒体形式,拉近了科学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 ¥90 ¥180 折扣:5折
    • 我是个怪圈:人类自我与意识之谜
    •   ( 5813 条评论 )
    • [美]侯世达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 /2018-12-01/ 中信出版社
    • 当我们开口说 : 我 我从哪儿来?意识是什么?自由意志是幻象吗? 我与你是绝然分离的吗?死亡意味着一切的终结? 自我、灵魂、意识、 我 ,是否纯然从物质中诞生? 意识可以复制吗?机器会困惑吗?机器能够知道自己困惑吗? 《我是个怪圈》认为自我和意识的本质是一种 怪圈 ,它作为一种抽象反馈寓居于我们的大脑。全书融合哲学、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脑科学和数学哲学,讨论了在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中得到充分说明的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如何刻画了我们的心智。

    • ¥57.2 ¥88 折扣:6.5折
    • 千古生命史
    •   ( 92 条评论 )
    • (英) 马克·P.威顿著绘 /2022-10-30/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在人类出现之前的几十亿年间,生命是什么样子? 当地球自灼热的动荡中冷却下来,片云开始向地面洒下雨滴,海水覆盖了这颗新生星球的表面,生命便以某种形态诞生了。从微小的单个细胞,到如今千姿百态、大小各异的数不清的物种,生命走过了什么样的演化路程? 古生物学家马克 P.威顿博士利用21世纪的发现,重现了这些有的已经灭绝、有的仍存在于世的迷人生物的外貌、生活方式、居住环境,以及它们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星球上所面临的挑战。

    • ¥69 ¥138 折扣:5折
    • 会讲故事的大脑
    •   ( 321 条评论 )
    • [美] V.S.拉马钱德兰 著 /2022-08-31/ 中信出版社
    • 自出现生命以来,还没有过像人类这样的巨变,我们剪接基因,分裂原子,发射火箭;我们凝视苍穹,探索宇宙大爆炸的中心;我们也凝视内心,尝试理解人类独特而神奇的大脑之谜:我们如何感知世界?什么是所谓的身心相通?什么决定了性别身份?什么是自我意识?社会能力和情绪由什么决定?如何解释人类特有的能力,比如艺术、语言、隐喻、创造力? 在《会讲故事的大脑》中,作者V.S.拉马钱德兰将目光投向了人类的独特性之谜,他把我们带到了神经学的前沿领域,透过神经科学中的复杂症状和诸多争议性话题,揭示了大脑的诸多重要功能以及人类心智的进化历程。本书汇集了拉马钱德兰一生中大部分研究的精华,循序渐进地为读者揭开大脑、心智与身体之间的神秘联系。通过研究大脑不同部位损伤或有基因异常的患者,作者为我们揭秘了关于内在自我

    • ¥51.3 ¥79 折扣:6.5折
    • 行为改造大脑
    •   ( 498 条评论 )
    • [美]芭芭拉·特沃斯基刘杨 郑琛湛庐文化出品 /2022-05-01/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世间万物皆在运动之中。与有形的事物一样,无形的思维也时刻处于运动之中,有些时候甚至令人难以捉摸。在空间中,行为先于语言发生,正如思维基于行为。我们在空间中的行为不断改变着空间,也改变着我们自身及他人。我们的行为创造了那些在空间中改变自身及他人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反过来又影响着自身与他人的思维。就像你正在阅读的这些文字,虽然只是安静地印在纸上,却能影响那些未曾谋面的陌生人。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心理科学协会前会长芭芭拉特沃斯基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人类认知的重要新理论:语言不是思考的基础,行为才是。我们如何思考空间以及我们如何利用空间思考,这是本书对于读者的两个重要意义。空间思维,根植于对空间的感知和在空间中的行为,是人们所有思维的基础。 芭芭拉特沃斯基在书中提出了9大认知定

    • ¥86.6 ¥129.9 折扣:6.7折
    • 登月使命:AR实境体验人类登月全过程(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
    •   ( 1385 条评论 )
    • [美]罗德·派尔 著,马晓耘 张棽 译,未读 出品, /2019-07-01/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这本书用文字、图片结合AR技术复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伟大旅程。 在这本书中,你能看到探月史上每一个重要的时刻,包括斯普特尼克1号升空、小狗莱卡进入太空、阿波罗11号登月、阿波罗13号脱险、宇航员谢泼德在月球上打高尔夫球 全书收录了150幅珍贵照片,包括飞控主任备忘录、重要宇航员合影、关键火箭发射现场、内部技术资料和图片,等等。 本书融合了AR技术,用智能设备免费下载并安装配套App,按指示标扫描特定区域,你就能看到书中的珍贵档案动起来。你可以亲眼看到承担登月使命的航天器3D模型,亲耳听到宇航员从月球发来的祝福,亲自翻阅NASA解密档案 亲眼见证登月史上的每一个伟大瞬间!

    • ¥99.5 ¥199 折扣:5折
    • 大脑探索百科(全彩)
    •   ( 745 条评论 )
    • 英国DK出版社 /2021-10-01/ 电子工业出版社
    • 这是一本简单、直观、有趣的科普书。男人和女人的大脑不同吗?为什么青少年容易冲动和叛逆?通过 云 将我们的大脑连接在一起会很快成为可能吗?未来的脑又将是什么样的?从功能、感觉、交流、记忆、意识到未来的脑,本书从多个方面带你重新认识错综复杂的大脑,了解它到底是如何运作的。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配有清晰的信息图来解释复杂的原理,为你揭示人类大脑的复杂运作过程。

    • ¥64 ¥128 折扣:5折
    • 【贝页】消失中的食物:除了美味,我们还将失去什么 10年旅程,30个国家和地区,40种濒危食物。《纽约时报》推荐,《星期
    •   ( 101 条评论 )
    • 丹·萨拉迪诺 /2023-12-01/ 文汇出版社
    • 《 纽约时报 》 编辑推荐 《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好书 斩 获 英国自然与旅行写作至高奖 温赖特奖 美食界奥斯卡 詹姆斯 比尔德奖 人类吃过的植物多达6000种,而如今50%的摄入能量来自水稻、小麦和玉米? 全球每年宰杀700亿只鸡,但大多数是同一种鸡的后代 它是20世纪中期肉鸡比赛的冠军 明日之鸡 ? 大西洋鲑鱼在产卵前逆流回到出生地的浪漫与悲壮逐渐消逝,而仅在苏格兰利文湖,养殖场就为1600吨鲑鱼制造了洄游的假象? 无论来自哪里,我们喝下的啤酒中,每4罐里就有1罐出自同一工厂? 繁荣之下,是选择的贫瘠。除了美味,我们还将失去什么?BBC记者丹 萨拉迪诺寻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录40余种濒危的食物与传统工艺,如纪录片般揭露食物消失的赫然真相,也传递着温暖的希望

    • ¥54.5 ¥79 折扣:6.9折
    • 食物与营养(精装全彩版)牛津科普系列:餐桌上的抉择 ,悄然雕刻着你的健康人生
    •   ( 40 条评论 )
    • [美]P.K.纽比P.K.Newby) /2024-01-09/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本书为湖北省公益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从无麸质饮食到转基因生物,再到草饲牛肉,我们的新闻报道中存在着大量的营养建议。无论是有关最新研究结果的令人出乎意料的头条新闻报道,还是名人和食品博客的趣闻轶事,我们都被食物和营养的相关流行语与信息轰炸,并被告知哪种食物和饮食模式有望帮助我们减肥、抗击疾病、长寿。同时,我们生活在一个过于拥挤的食物环境中,这使得我们相对很容易获取食物,结果导致营养混乱的饮食文化下的慢性病流行。这对试图在餐桌上实现健康饮食的日常饮食者构成了重大挑战。但令人振奋的是,科学家对食物的力量有着惊人的深入了解。例如,80%的慢性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而饮食是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本书中,营养学家P.K.纽比博士研究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 人人都需要知

    • ¥74.5 ¥108 折扣:6.9折
    • 科学博物馆:神奇藏品背后的医学简史
    •   ( 11 条评论 )
    • (英) 娜塔莎·麦肯罗塞利娜·赫尔利主编 ; 董震东译 /2024-03-01/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从占星看病到线上挂号,从在理发店做手术到用机器人做手术,医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太多的 不可思议 。如果说如今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第一台核磁共振仪的发明,那过去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的就是人类在追求健康时那些略显荒唐却有趣的行径。 在这本充满了 不可思议 的书里,伦敦科学博物馆和21位作者合作,将过去和现在、西方和东方、想象之中和想象之外的医学类藏品串联在了一起,并利用以百余幅珍贵的实物图片,搭配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人类在守护生命的过程中付出的非凡努力。也许透过这些神奇的藏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医学,也认识我们自己。

    • ¥54 ¥10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