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大数据发展浪潮新形势,在对大数据产业、应用、技术做概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外有关大数据发展的重要规则,包括在数据保护、数据交易、数据跨境流动、数据开放等方面的国家战略、立法、监管政策,既包括对规则的全面系统介绍,也包括国际上围绕相关规则的新发展动态,并能够落脚于大数据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开展大数据应用与商业实务提供可具操作性的合规指南,为政府等监管机构了解国外数据规则体系。
中央小组成立以来,针对重大网络安全政策的发布及重大网络安全动态等,建立了专家发声机制。在每次事件中,委托中央办联系的核心专家撰写专门解读文章,并由中央办传播局组织网上传播。本书是中央办核心专家左晓栋发表的解读文章汇编,基本反映了2014年以来国际、国内网络安全形势的变化,对国家网络安全重大战略、政策给出了解读。
本书内容包括信息安全基础知识、信息安全规范、网络基本概念、常见网络设备、常见信息安全威胁、威胁防范及信息安全发展趋势、操作系统基础、常见服务器的种类与威胁、主机防火墙与杀毒软件、防火墙基础、网络地址转换技术、防火墙双机热备技术、防火墙用户管理、入侵防御技术、加解密原理、I证体系、加密技术的应用 、安全运营与分析、数据监控与分析、电子取证、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等。
近期,许多恶性网络安全事件震惊全球,因此,丰富信息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就显得迫在眉睫。本书以优美、风趣的文字,对网络空间安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科普;把高深的安全理论和技术,演绎得生动、活泼,以至于普通大众都能在笑声中,毫无障碍地阅读全书。 n 《安全简史——从隐私保护到量子密码》分为三部分和跋(量子密码)。部分,是网络空间安全的高精尖技术和战术内容,主要包括:隐私保护、恶意代码与病毒、社会工程学、黑客、密电码、认证、信息隐藏、区块链、防火墙、入侵检测、灾备、安全熵。这部分以普通大众为读者对象。第二部分,战略部分,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学、正本清源话赛博、安全英雄谱等。这部分的科普对象既包括普通大众,又包括安全专家。第三部分,综合部分,主要包括
《网络攻防技术与实战:深入理解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以及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首先,系统地介绍网络攻击的完整过程,将网络攻击各个阶段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与实际的攻击过程有机结合,使得读者深入理解网络攻击工具的实现机制。其次,详细地介绍各种网络防御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恶意代码防范、系统安全和计算机取证等,同时结合当前主流开源防御工具的实现方法和部署方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加深读者对网络防御技术原理和实现机制的理解。很后,全面地介绍网络安全的基础理论,包括加解密技术、加解密算法、认证技术、网络安全协议等,将基础理论和主流工具的应用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读者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有利于读者理解各种主流工具背后的实现机制。
本书是作者AI安全领域三部曲的第三部,重点介绍强化学习和生成对抗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特别是在安全领域中攻防建设的实际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 AI安全的攻防知识 基于机器学习的恶意程序识别技术 常见的恶意程序免杀方法 如何使用强化学习生成免杀程序 如何使用强化学习提升WAF的防护能力 如何使用强化学习提升反垃圾邮件的检测能力 针对图像分类模型的攻击方法 针对强化学习的攻击方法
本书在剖析用户进行黑客防御中迫切需要或想要用到的技术时,力求对其进行傻瓜式的讲解,使读者对网络防御技术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能够更好地防范黑客的攻击。全书共分为17章,包括电脑安全快速入门、系统漏洞与安全的防护策略、系统入侵与远程控制的防护策略、电脑木马的防护策略、电脑病毒的防护策略、系统安全的防护策略、文件密码数据的防护策略、磁盘数据安全的防护策略、系统账户数据的防护策略、网络账号及密码的防护策略、网页浏览器的防护策略、移动手机的防护策略、平板电脑的防护策略、网上银行的防护策略、手机钱包的防护策略、无线蓝牙设备的防护策略、无线网络安全的防护策略等内容。另外,本书还赠送海量资源,包括1000分钟精品教学视频、107个黑客工具速查手册、160个常用黑客命令速查手册、180页常见故障维修手册、191页Windows
《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根据从易到难的规律,循序渐进且全面地介绍了黑客攻防的主要知识,涵盖了认识黑客、黑客攻防准备、扫描与嗅探攻防、操作系统漏洞攻防、密码攻防、病毒攻防、木马攻防、电脑后门攻防、局域网攻防、远程控制攻防、QQ攻防、上网及电子邮件攻防、网络设备安全、安全设置、备份与安全等内容。本书中的重点讲解主要在于介绍如何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来有效的防止黑客入侵攻击自己的计算机。内容丰富全面,图文搭配,深入浅出的讲解,非常适合广大网络爱好者、从事网络安全的工作者及网络管理人员。 n
随着互联网智能化和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个人隐私、财产信息和行为轨迹的数据大规模泄露——去郊区摘草莓,一回城手机就收到草莓广告;智能音箱夜间突然发出神秘笑声;“朋友”Siri会将你的录音发送给苹果进行人工分析;艺人去医院,下一秒其就诊记录、X光片、住址、婚育史、手术史、就全都被po到网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技术,使个人数据信息、乃至生物识别信息无所遁形,信息裸奔已成常态。 我们将终身暴露在被攻击、骚扰的风险中吗?互联网到底做错了什么?还有多少智能产品在窥视甚至侵犯你的隐私?究竟该如何保护个人数据权益?本书贯通从中世纪到数字时代的隐私问题,探讨人类是如何在公共空间、社交媒体和邻里之间管理私人信息的,试图解答人们争论已久的问题:信息滥用所体现出的威胁本质是什么?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