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本团队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为主,在系统总结凝练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参考国 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围绕氧化铝行业副产赤泥的全组分综合利用技术及应用,开展 了赤泥在有价元素提取、赤泥脱碱协同碳中和、脱硫固硫材料、脱硝材料、抗菌材料、 水处理材料及副产矿物复合肥、矿物复合材料及制品、胶凝材料、免烧材料及制品、赤 泥道路材料、烧结材料及制品等方面的实用化技术研究,将赤泥大宗固废资源综合利 用、工业固废环境污染治理与制备矿物复合新材料相结合,以绿色、高效、高值、规模 化利用为重点研究方向,希望能为氧化铝行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生 态环境改善和碳中和新技术的发展。本书可供材料类专业、环境工程、冶金工业、矿物加工、化学工程与工艺等领域的 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
本书全面梳理了工程热力学、工程传热学、工程传质学、燃料燃烧学、热质交换设备、能源系 统分析等课程的知识点和知识图谱,精简内容,力争形成融会贯通的全新知识体系。在撰写全书 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反映能源科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配以适当的图表,使读者更 容易掌握和使用。全书共18章,分为热力学基本定律、工质性质与状态、热力过程与循环、化学 热力学与燃烧、传热与传质理论、热质交换设备与系统等六大部分。本书可作为城市智慧能源供应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储能科学与工程 等新兴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传统专 业的选用教材。
为积极响应 双碳 目标,推动校园建筑低碳化,不断提升建筑品质,2023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以 阳光 零碳建筑 为主题,向全球征集作品。竞赛设置两个赛题,分别为零碳设计项目 广州科教城文化科技馆 和零碳提升项目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社团综合楼 。该作品集收录了参赛项目中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作品,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打造科教城绿色低碳理念的展示窗口,探索零碳建筑的建设路径。本书适用于从事建筑学各分支领域研究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经济发达地区传承中华建筑文脉的绿色建筑体系 (批准号:2017YFC0702500)之课题 经济发达地区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绿色设计理念、方法及其传承研究 (批准号:2017YFC0702501)的部分研究成果。本书研究和提炼了古人的绿色设计营建智慧,总结了中国东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个地区传统城市、街区和建筑的绿色设计原理和方法,形成了认知中国传统绿色设计的基础理论。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研究,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耙梳和相关实例的研究,客观描述和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绿色设计的 四节 系统 节材、节地、节能、节工,以及开展人工与自然的关联、不同材料在建筑构造层面的整合研究,此为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在善用能量方面的系统理论建树,在国内外首创。下篇为应用研究,选择城市、祠庙群体及街区、住
灌区高效节水、面源污染防控和生态化建设是解决我国水安全与水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理论技术及应用》针对 重大需求的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节水的关键理论技术瓶颈问题,选择灌区综合功能耦合协同的科技研究为突破点,创建了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理论体系,提出灌区节水与面源污染防控协同新方法,研发了灌区节水减污、面源污染源头防控与资源化、耦合于排灌沟渠河道的带状与面状湿地净污系统构建与生态化、灌区智能化网络监控与优化决策系统等核心技术,形成完整的技术系统。《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理论技术及应用》系统地将节水、减排、净污和生境改善等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措施耦合于灌区沟渠工程建设之中,形成整体的工程体系和运行调控平台,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