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先是对叶家花园进行总体概览,然后对历史建筑、亭台廊架,假山水景、园林绿化、铺装等园林艺术等进行详细品读。重点介绍对叶家花园的保护修缮工程,其中包括五座桥梁和六个凉亭、廊架、门楼、瞭望台和9号楼等。通过匠心独具的修缮,提高了建(构)筑物的安全性能,恢复了园林的历史风貌,更提升了医院的整体环境,为医疗卫生建筑与历史文化遗产、海派园林的有机融合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本书重点介绍了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如何认识并实施公园精细化管理。全书共分5章,涉及公园精细化管理概述、公园精细化管理内容、行业精细化管理实践、国外经验借鉴以及面向未来的探索与展望。其中既有多年来公园行业管理的经验总结,也有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既有对国外公园管理理念和做法的学习借鉴,也有就新时代公园未来发展定位和方向的理解把握。本书可供城市建设管理的决策者、公园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致力于从事园林管理的相关人士、园林和林业专业在校学生等系统了解公园精细化管理。公园管理人员也可以将本书作为相关工作的参考资料使用。
丛书首批发布共14本,历时3年精心编写完成,以理论为基础,以标准为纲领,以各领域相关专业技术研究为支撑,以实践案例为鲜活说明。围绕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美好、城市绿色发展等公园城市重点建设目标与内容,以通俗、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公园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与经验,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实践操作指引性。丛书已完成的分册包括《公园城市理论研究》《公园城市建设标准研究》《公园城市建设中的公园体系规划与建设》《公园城市建设中的公园文化演替》《公园城市建设中的公园品质提升》《公园城市建设中的公园精细化管理》《公园城市导向下的绿色空间竖向拓展》《公园城市导向下的绿道规划与建设》《公园城市导向下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公园城市指引的多要素协同城市生态修复》《公园城市导向下的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
本书以草坪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传统草坪绿化技术为基础,围绕“可持续性”的核心理念在草坪技术上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可持续性”概念及发展过程,分析了当前草坪技术中存在的不可持续问题,着重探讨了可持续草坪管理中设计、建造、养护、草坪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成熟草坪的可持续性改造、可持续草坪的管理保障等关键技术的有效策略,紧密结合工作实例和研究课题进一步诠释,突出了可持续草坪绿化技术的整体性、系统性。通过对传统的和可持续的草坪技术进行对比,利用重点案例加深印象形成本书的亮点之一;注重提高草坪工作机械化水平,介绍和应用智能化的水肥管控系统、雨水资源化利用设施等成果介绍,为综合长效地发挥城市草坪绿化效益、丰富城市绿化植物多样性方面提供技术保障,是本书另外一个亮点。本书适合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师
依据国家《木结构设计规范》[1](GB 50005-2017)等规范,吸纳“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绿色生态木竹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研究成果编写了本书。本书系统讲解了现代原竹结构的发展概况、原竹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评价方法、新型原竹及原竹组合构件、新型原竹及原竹组合节点、新型原竹及原竹组合体系、新型原竹及原竹组合结构施工安装方法以及工程应用等。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林业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也可作为竹结构领域从事科研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
《现代烧结造块理论与工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共16章,主要内容包括烧结过程概述、烧结过程燃烧与热量传输规律、烧结过程物理化学原理、烧结料层内气体运动规律、烧结过程的成矿机理、烧结矿的矿物组成与结构、烧结原料及其特性、烧结原料的准备与加工、混合料的烧结、烧结矿的处理、烧结矿质量评价、烧结新工艺和新技术、其他矿物的烧结、烧结过程节能、烧结过程除尘以及烧结过程减排等。《现代烧结造块理论与工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矿物加工工程、冶金工程等专业的教材(配有教学课件),也可供冶金企业、设计院所以及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大学物理实验(第2版)》将物理实验分为基本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型到综合能力型逐级提高的一、二、三级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一、二级物理实验适用于理、工科各专业的学生,为普及性课程;三级物理实验对物理类专业学生开课。在选择实验内容时,力求站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高度,注重时代性,有效地引入优选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新概念,使传统的实验内容与现代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大学物理实验(第2版)》可作为高校的物理实验教材。
本书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工程振震双控技术标准》T/CECS1234—2023的制订原则和设计规定,组织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编写而成。本书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在建筑工程及装备振震双控领域的
地形学从建筑与土地的关系入手,受到现象学和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在思想和方法,理论和实践中,借鉴多门学科,形成了跨学科(景观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材料学等)的研究方向,早已突破了地球本身的地质构造和自然生物的覆盖所产生的基础地形学,潜移默化地从多个角度改变了建筑设计的对象、方法和策略,成为近十几年来建筑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对于土地的阅读方法,并解释了目前地形学议题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一步试图说明地形学议题中蕴含的现象学与后结构主义思想是推动其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并且这一议题关注人地关系,在建筑与城市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本书分为理论研究、试验研究、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和应急建筑等五部分内容,系统介绍了当前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在理论研究部分,书中探讨了锈蚀钢筋混凝土、矿区结构物性能退化、粘钢加固梁等基础理论问题,
本书是我国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的古建筑理论力作,汇集了陈从周先生毕生考察、研究、评价古建筑的精华文章。全书按建筑类型分为园宅篇、桥塔篇、寺殿篇、拾余篇四个板块,随文配有2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与手绘图,以及后人补拍的现摄图片、博物馆珍藏的古建名画等,可作为建筑艺术的典藏读本。 文章既涉及陈从周对中国数十个代表性古建筑的详细考察,同时又对中国古建筑的工艺、技法、特征、研究与保护等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与分析,还特别收录了作者在走访考察和研究古建筑过程中写下的兼具知识性与个人情趣的文章。本书挑选出所有关于古建筑品赏的经典篇目,集中呈现了我国的古建之美,展示了陈从周先生关于古建研究所写作的所有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