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本草》由元代名医王好古著。好古,字进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好古受业于洁古,而讲肄于东垣”,为易水学派之重要人物。王氏认为《神农本草》、《伊尹汤液》为医家正学,故撰该书以论药议方。全
本书所列疾病每种疾病进行辨证分型,每个偏方经过精心整理,和疾病证型相对应,读者可经过思考,较为准确地用方;书中很多方,选用安全可靠的常用中草药,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五谷杂粮,瓜果、有禽蛋等;本书所列偏方既有内服的汤剂、散剂、丸剂、膏滋剂等。
《 难经 》由[战国]秦越人著
一般初学《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匾》及《脉经》等书,读者经常苦于文辞古奥、理解困难。而陈修园所著医书,利用浅注、歌括等形式,注疏经典,明白晓畅,深入浅出,成为初学者案头所推荐。目前比较肯定的陈氏之作有十六种,即《南雅堂医书全集》十六种本所包含的子目。陈修园的中医学说尊经而不泥古,且多有创新,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和普及,不断被后人挖掘、整理、利用。此次我们选择了陈修园著作的适当版本,进行了校勘、注释和标点断句,全套丛书共16册,拟定名为《中医启蒙经典·名家校注南雅堂陈修园医书》。其中的分册之一《时方歌括》分为上、下两卷,共收录了唐、宋以后的中医常用方剂108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并将各方韵为歌诀。陈修园在本书中既采集历代诸家之论述,亦结合个人二十年读书、临
《伤寒论》由[汉]张仲景著
许公岩擅长内、妇、儿科杂病的治疗。对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咳、痰、喘病的辨证论治的见解独到,以理脾法则治疗上述疾病而著称。在治疗中,许公岩立方遣药以“简、便、廉、效”为准绳,其方药简练,效果卓捷。许氏精勤博览,灵活创新,尤精于湿证的辨证论治,创制了“苍麻丸”,临床收效确切。
《本草通玄》,又名《本草通元》,明代李中梓撰著,后收入《士材三书》。是书分为两卷,收录药物346种,末附《用药机要》《引经报使》以及人体穴位图。书中按照自然属性将药物分为草部、谷部、木部、菜部、果部、
《脉经》晋·王叔和撰。全书共%26nbsp;10卷,97篇,以“类例相从”的方法,对晋以前医学文献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地总结。卷一、卷二及卷四论脉;卷三论脏腑;卷五载张仲景、扁鹊、华佗等论脉及察声
经络拍打方法简单易行,受众群广。王建主编的这本《经络拍打自我康复》主要介绍了经络拍打的基本知识,内科、外科、妇科、男科、五官科等常见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自我康复拍打法。全书配有与内容相应的穴位图和动
1《伤寒论浅注》为陈修园的代表著作之一,约成书于清嘉庆一年丁己(公元1796年)。全书共6卷,遵从张志聪、张锡驹所分章节,专注六经诸篇,至劳复止;以平脉、辨脉、伤寒例、诸可不可等篇为王叔和所增,皆置之
《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药方论》均为金代成无己所著,成书于1142年。 《伤寒明理论》三卷,精辟地分析了《伤寒论》所涉50个主要症状的表现形式、发病机理、病位病性以及鉴别要点,是伤寒研究领域 早的一部“症状鉴别诊断”专书。《伤寒明理药方论》一卷,选取《伤寒论》常用方剂20首进行制方之法的分析,提出了“十剂”“七方”等概念,对方剂学的研究影响深远。另外,成氏于书中多处引用《内经》《难经》《黄帝针经》等经典著作以阐发仲景之论,以经注论,以论证经,经论结合,说理透彻,使学者读其论而知其理,胸中了然而无惑,严器之谓其“真得长沙公之旨趣也”。 本次点校以清《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明代《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为主校本,以书中所涉书籍的通行本为他校本进行整理。 《伤寒医鉴》又名《刘河间伤寒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一卷,又名《丹溪重修脉诀》。原题元;朱震亨撰,一题为金;李杲撰,本次考证为后者所著。全书主要以三部九候、五运六气、十二经脉等为理论依据,分30余论阐述脉证诊法,辨析男女各种病脉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