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盲是一种遗传疾病,8%的男性患有此病,但女性患此病的较少,仅为4 。这种眼病对男性的影响远大于对女性的影响。色盲的人不能从事交通运输、美术、化学、医药、印染等工作,因为这些工作要求对颜色准确辨别。色盲简单快捷、低成本的方法是使用色盲检查图。色盲检查图根据不同的色盲情况设计特别的图案,正常人可以通过颜色的差别而识别出图案中包含的图形,色盲的人则没办法分辨特定的颜色而无法识别图案中的图形。本书提供特别设计的图形,由色盲的人没法识别的颜色组成图形,正常人可以正确识别,色盲的人则会发生识别错误。
本书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五官、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腹膜后及骨关节系统等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的代表性图片,重要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为要点进行编写,并辅以重要的鉴别诊断。
本书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五官、纵隔、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腹膜后间隙及骨骼肌肉系统等内容,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代表性影像图片、重要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影像表现为要点编写,并辅以重要的鉴别诊断。
本书全面而详细地论述了临床诊治的基本操作,从临床角度介绍了常用的临床各科诊疗技术的操作规程,形成全面完整的临床技能基本规范,适合临床各科医师、进修医师、临床研究生、在校医学实习生、临床带教老师使用,也可作为医师资格考试、规培考试的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心电学基础知识、正常心电图及异常波形的临床意义、心电图诊断内容、心房扩大与心室肥厚、冠心病的心电图、心律失常、药物影响与电解质紊乱、心电图试验及其他心电学检查方法、常见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本书图文并茂,并将许多难于理解的抽象理论以图解的方式显示出来,在心律失常章节中,把原理图与心电图结合起来,使深奥枯燥的心电图学变科简明易懂,易于掌握,便于读者在提高阅图能力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电学基本理论。本书将各种疾病的心电图表现与常见病因、处理措施结合起来,将心电图与临床紧密联系在一起,希望能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有力的帮助。本书可作为广大医学生、临床医生、心电图工作者的口袋书,是学习临床心电图有用的参考书。
随着口腔医学的飞速发展,口腔专科器械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各类精密器械设备也随之增加。口腔器械大多内部结构复杂、腔隙多,使用、维护或消毒灭菌不当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口腔临床工作人员和学生迫切需要具有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口腔专科器械设备指导书籍。目前国内暂时没有此类教材,因此,本书的编写将填补这一空白。 本书将结合百年华西口腔护理前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总结,对口腔器械设备的结构、性能、使用维护方法、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及消毒灭菌危险度分级进行详细的介绍。口腔医护人员和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正确地使用和维护口腔器械设备,杜绝因维护或消毒灭菌不当而造成交叉感染,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本书对口腔临床医护工作者和医学生而言是实用性极强的指导用书,具有非常强的阅读性
本书为 中国医学发展系列研究报告 丛书之一,旨在记录中国心身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和学科建设,以期对该专业后续发展起到良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集全国心身医学同道之力,秉持*前沿、*客观、*实用的理念,旨在为心身医学同道系统化了解心身医学前沿进展及*成果提供简便、客观的途径,引领我国心身医学的发展方向。编者收集了近1年来的心身医学在心身相关障碍的分类、心身医学评估研究、心身疾病研究、药物治疗研究、心理治疗研究、物理治疗研究、中医心身研究及科研等心身医学各个领域的*前沿的学术动向,紧密围绕心身医学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焦点、难点问题展开阐述。本书具有学术引领性和规范性,是心身医学同道的案头经典著作,可作为心身医学专业医疗、护理从业者,实习医师及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生物靶向治疗是支气管哮喘研究前沿的领域,本书的出版也将有助于该领域研究水平的提高。本书应用于临床,将为哮喘生物靶向治疗在临床的规范应用提供指导,有助于降低哮喘对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对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本书介绍了300种*常用药物。其条目基本涵盖了药品的所有重要信息(包括各种药物动力学参数、适应证和禁忌证、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要点等)且使用一目了然的表格形式,方便检索。本书在引言部分对使用本书做出了详细的说明提示,并集中介绍了如高血压治疗基本内容、血脂调节治疗基本内容、心血管药物复合制剂、影响心律的药物、缩略语等实用内容。 本书具有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特点,内容全面而且提炼得非常简练,不仅对于我国药学专业工作者来说值得参考,而且对非医药专业人士也非常易读,对于百姓安全合理用药也是一本极好的参考手册。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2016》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具体组织编写的资料性工具书。全书分为 专论 校院长论坛 学术进展 记事 索引 等几个部分,全面反映了2015年度全国中医药发展的学术动态、业界大事及新理论、临床研究成果,是中医药专业学习者、从业者重要的参考书。附光盘一张,包含 2015年新订中医药规范、原则、标准 2015年度中国中医药新闻人物 2015年中医药科研获奖项目 等内容。
本书轮廓性地介绍了循证医学及系统评价的历史与发展,根据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详细讲述了构建临床问题的重要性、临床问题的来源、构建临床问题的方法及模式;其次,通过介绍系统评价中证据质量分级,评价目的、工具、主要步骤及主要相关概念,使读者基本掌握证据质量评价的思路,进而详细介绍了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个案报道及病例系列研究、预后研究、实验性研究、筛检研究、综述等多种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及使用方法,其中穿插了案例,以便读者更好理解;*后,卫生经济学的评价是证据质量评价中经常被忽视的一个部分也是卫生技术评估的重要环节之一,故本书补充了卫生技术评估质量评价工具和使用方法。
本书为了规范法医学科术语名词及其英汉表述,取词出自科技期刊、鉴定文书、教科书中常用名词,参考了《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Pubmed等国内外认可的标准体系,从学科的特殊性出发,整理归纳了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遗传学、法医毒化学及法医精神病学5个主要分支学科的术语名词及其英文表述,以望规范我国法医学名词术语的统一。
《脾胃论》,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李东垣撰,由医论38篇,方论63篇组成,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分别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在发病学上的认识意义,宗《内经》、《难经》之旨而发挥之,并附升阳益胃汤等诸方论述各证治疗之法;中卷就气运衰旺、饮食劳倦热中证等专题作进一步阐发,并译述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补脾胃诸方的主治应用、加减配伍;下卷着重论述脾胃虚损与其他脏腑、九窍的关系,以治疗饮食伤脾等证诸方、有关治验。 本书是对中医经典古籍的再次校对和整理,涉及范围有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方剂学、中药学、女科、脉诊辨病、经方验方等,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完整展现,是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