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0-30元
  • 3折-5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照亮破碎之心【饶毅作序推荐 】光遗传学之父精神病学专家卡尔戴瑟罗思重磅作品 六种精神科急诊病例 探索人类共通情绪 湖南文
    •   ( 24 条评论 )
    • (美)卡尔·戴瑟罗思 /2024-10-01/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卡尔·戴瑟罗思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神经科学界的明星,他在光遗传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已经获得除诺贝尔奖以外几乎所有的重要科学奖项。 《照亮破碎之心》是戴瑟罗思的作品,他从光遗传学技术及相关研究入手,围绕某个人和某种精神方面的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痴呆症和厌食症等)展开,讲述了一个个作者亲历的真实且生动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 本书描述的个例精妙地拼凑出我们所处的“共病时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滑向抑郁,变得或悲伤,或沉重,变得支离破碎。当科学与艺术结合在一起,跨越时间与地域的时代脉络被清晰呈现,最终拨开我们心灵的迷雾,以达自我疗愈。

    • ¥29.9 ¥59.8 折扣:5折
    • 是我把你蠢哭了吗 福建教育出版社
    •   ( 18 条评论 )
    • (英)迪安·博内特 /2020-07-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人们普遍认为,科学写作应该崇高、严肃,同时也将大脑视为一种界限模糊的构造,既是连通人类经验与未知世界的桥梁,也是一个不可亵渎的妙物。但作者站在神经科学家的立场,却一直在与此唱反调。在作者看来,大脑确实复杂难懂,也的确非常有趣,但若就此把它特殊化,认为它批评不得,就会很没意思。反倒是大脑那些较为随性、杂乱的特性,与其完全无视,反而更应该重视,甚至大书特书。因此,本书不仅写作风格诙谐幽默,而且讲的还都是大脑如何经常犯错的糗事,将神经科学与普通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令神秘而引人好奇的大脑走下神坛,帮助读者快乐地了解关于大脑想知道的一切。

    • ¥17.5 ¥42 折扣:4.2折
    • 要命还是要灵魂 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 东方苗族巫术与现代医学的角力 一部独特的在美苗族民族志 医疗 纪实文学
    •   ( 45 条评论 )
    • (美)安妮·法迪曼 /2022-12-01/ 上海三联书店
    •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美老挝裔家庭为女儿寻医治病的真实故事。黎亚一家是苗族难民,1980年从老挝移民到美国。黎亚大约三个月大时,突发癫痫,被母亲抱着来到默塞德医院求诊。不通苗语的急诊医生将黎亚误诊为“初期支气管肺炎”,开了药后便请他们离开。在以后的岁月中,黎亚频繁地进出医院,在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医生发现,黎亚的父母根本没有按指示给黎亚服药。 在苗族,癫痫被认为是一种光彩的病,代表此人受到神召,所以黎亚特别受父母疼爱。黎亚的父母更相信苗族传统的治疗方式,他们认为医生开的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在黎亚病情越发严重时,他们已经无法信任医生能够治好黎亚。 双方言语不通,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西方医学要“生命”,而苗族文化要“灵魂”,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导致一次次医病沟通沦为

    • ¥24.4 ¥60 折扣:4.1折
    • 手机大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51 条评论 )
    • (瑞典)安德斯·汉森 /2022-08-01/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为什么只要醒着我们就离不开手机,为什么疫情中的我们更容易自投罗网?为什么比尔·盖茨不让小孩用手机,乔布斯不让孩子碰iPad?手机里设下了多少让我们沉迷的陷阱,我们又要怎样才能战胜这个人生小偷?这些问题同样困扰着瑞典首席心理健康专家安德斯·汉森,他立足自身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将脑科学、人类进化、心理学结合起来,逐章剖析了为何电子产品和社交媒体会令我们更容易焦虑、抑郁,注意力难以集中,虚度时间,睡眠变差,情绪变糟,智商变低。比起每天被手机牵着鼻子走的成人,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们面临着更严重的后果,对此书中提供了更进一步的照料和管教建议,以挽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书的最后,作者还制作了一份“献给旅行在数码世界的人们的安全手册”,通过短短的小建议,帮助读者们解决实际问题。拯救手机大脑的

    • ¥29.3 ¥60 折扣:4.9折
    • 是我把你蠢哭了吗 福建教育出版社
    •   ( 69 条评论 )
    • (英)迪安·博内特 /2020-07-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人们普遍认为,科学写作应该崇高、严肃,同时也将大脑视为一种界限模糊的构造,既是连通人类经验与未知世界的桥梁,也是一个不可亵渎的妙物。但作者站在神经科学家的立场,却一直在与此唱反调。在作者看来,大脑确实复杂难懂,也的确非常有趣,但若就此把它特殊化,认为它批评不得,就会很没意思。反倒是大脑那些较为随性、杂乱的特性,与其完全无视,反而更应该重视,甚至大书特书。因此,本书不仅写作风格诙谐幽默,而且讲的还都是大脑如何经常犯错的糗事,将神经科学与普通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令神秘而引人好奇的大脑走下神坛,帮助读者快乐地了解关于大脑想知道的一切。

    • ¥20.5 ¥42 折扣:4.9折
    • 了不起的睡眠力:青春期科学睡眠指南
    •   ( 17 条评论 )
    • (美)Lisa L.Lewis丽莎路易斯|译者:王美祺 /2023-06-01/ 电子工业
    • 本书是美国教育领域的记者和撰稿人丽莎?路易斯为家长们提供的切实有效的可操作指南,旨在帮助青少年获得 充足、高质量的睡眠,以提升学习力、健康力、幸福力。本书适用于那些想帮助疲惫的青少年睡好觉的家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政策制定者。本书分析了为什么青少年的睡眠如此重要,以及睡眠在青少年时期如何变化的科学知识,并运用科学研究的技巧和策略,告诉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睡眠习惯,帮助青少年避免不良的睡眠模式。 ,作者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概述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通过社区和学校宣传使青少年 健康、睡得 好的路线图。

    • ¥28.6 ¥59.8 折扣:4.8折
    • 久坐急救运动 贵州人民出版社
    •   ( 31 条评论 )
    • (加)克里斯·克劳利,(加)杰里米·詹姆斯 /2023-03-01/ 贵州人民出版社
    • 背痛是久坐人士最常遇到的问题,当它发作时,往往让人苦不堪言。患者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找到缓解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治疗要么效果欠佳,要么无法持久,甚至完全无效。本书提供的方案是一种无创、安全的背痛自救办法,它来自临床经验丰富的脊骨神经医师杰里米和文笔幽默、酷爱运动的畅销书作家克里斯,既严谨可靠又通俗易懂。仅仅通过每日半小时的锻炼和适当的行为改变,你就能轻松找回脊柱中立位、强化核心、唤醒臀部,让背痛得到显著缓解,还能养成良好的体态和正确的姿势。当你的脊柱始终处在健康的中立位时,疼痛自然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 ¥29.3 ¥60 折扣:4.9折
    • 第一性原理 21堂科学通识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11 条评论 )
    • (英)马库斯·乔恩 /2024-06-01/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本书分为21个章节,每个章节讲述了一个科学主题的核心知识点,内容涵盖从引力到黑洞,从狭义相对论到全球变暖等各种热门的科学话题。作者希望读者只理解每个要谈论的主题的中心概念,因为其他一切知识都是从这个概念延伸的。书中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科学事实、有趣的科学史和杰出的科学家,这些都对我们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书内容生动有趣、轻松易读,可以帮助读者轻松了解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思想和最关键的科学难题。

    • ¥28.8 ¥79 折扣:3.6折
    • 健康生活新开始2024版 做好3件事 轻松获得高能量体质 一本书开启主动健康模式 抗炎书 增强免疫力 健康饮食食疗书籍
    •   ( 3 条评论 )
    • (美)哈维?戴蒙德 /2024-07-01/ 南海出版公司
    • 《健康生活新开始》是一部关于健康理念的经典作品,来自世界健康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哈维·戴蒙德,唤醒了千万读者开启主动健康模式、主动获得高能量体质。 戴蒙德将30多年的持续观察与研究成果写成此书,开创性地提出了整体健康理念和具体的CARE实施原则,生动地展现了人体的奇妙功能和预防的巨大成效,启发了很多人去真正理解主动健康理念,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帮助身体提效减负,从而极大地降低患病风险。 《健康生活新开始》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于饮食、疾病和身体的认识,更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的深刻反思,在出版后始终长盛不衰,系列销量已超过1200万册,被译成33种语言风行80多个国家。

    • ¥29.5 ¥59 折扣:5折
    • 悬壶杂记 医林旧事 科学普及出版社
    •   ( 1 条评论 )
    • 唐伟华 /2024-08-01/ 科学普及出版社
    • 本书为《悬壶杂记:民间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姊妹篇。全书共三篇一附录, 包括医家旧事、病家趣闻、偏方丛话、祝由见闻。上篇医家旧事,凡三十则,收录近现代医药人物故事,既有国医圣手凭脉辨证,处方用药迥异庸流,屡起大病痼疾之逸闻;又有川渝名宿精于草药性味功用,用药奇巧,于他医不治者着手成春之医事。此篇旨在透过人物剪影,故事片段,一窥前辈高尚医德,精湛医术,及其为中医传承之不懈努力;感知先贤心系病患,诚实守信,以及扶危济困之优良品质。中篇病家趣闻,虽仅十余则,意在探索对待疾病时病家、医家之心态,于医患融洽,多有启迪。下篇偏方丛话,系笔者数十年行医搜集的偏方妙药,其药简价廉,收效甚宏,颇得病家赞许。附录祝由见闻,系笔者多年行医所获之旧闻轶事,仅作闲时阅读,以广见识。通观全书,先贤辨证精准、

    • ¥19.5 ¥48 折扣:4.1折
    • 照亮破碎之心 (美)卡尔·戴瑟罗思 著 吴承瀚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   ( 2 条评论 )
    • (美)卡尔·戴瑟罗思 /2024-10-01/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卡尔·戴瑟罗思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神经科学界的明星,他在光遗传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已经获得除诺贝尔奖以外几乎所有的重要科学奖项。 《照亮破碎之心》是戴瑟罗思的作品,他从光遗传学技术及相关研究入手,围绕某个人和某种精神方面的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痴呆症和厌食症等)展开,讲述了一个个作者亲历的真实且生动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 本书描述的个例精妙地拼凑出我们所处的“共病时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滑向抑郁,变得或悲伤,或沉重,变得支离破碎。当科学与艺术结合在一起,跨越时间与地域的时代脉络被清晰呈现,最终拨开我们心灵的迷雾,以达自我疗愈。

    • ¥29.9 ¥59.8 折扣:5折
    • 调香手记:55种天然香料萃取实录 蔡锦文 华夏出版社【正版书】
    •   ( 2 条评论 )
    • 蔡锦文 /2018-07-01/ 华夏出版社
    • 《调香手记:55种天然香料萃取实录》图解四种香料萃取方法(合香、浸泡、挤压、脂吸),从五大类(花朵、果实、草叶、芳香中草药、动物性香料)入手,细说55种天然香料的特色与萃取过程,提供调香建议与技巧,无需昂贵设备就能提取原精,调配香水。 全书详细图解,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萃取出的天然香料,除了用来调配香水,也可运用在芳疗、制作手工皂、按摩油、面霜、香砖等香氛保养品中。 香水达人蔡锦文居家萃取天然香料,历经七年的完整手记,深入分析每一种香料萃取时的关键要领与调香建议。 300多张超清图解,跟着做,超实用!本书还介绍了天然香水历史,让你更懂香水。

    • ¥28 ¥85.37 折扣:3.3折
    • 当我妈妈得了阿尔茨海默
    •   ( 5 条评论 )
    • (日)恩藏绚子|译者:姚奕崴 /2024-06-01/ 广东经济
    • 日本脑科学家恩藏绚子的妈妈在65 岁时被确诊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本书是她对整个照护过程的记录。恩藏绚子照顾着妈妈,也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她们的故事证明,即使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渐渐失去记忆,生活能力受到影响,病人也不会失去情感,家属和病人 可以在疾病面前结成坚实的共同体。 本书故事被日本 NHK 电视台专题报道,引发感动和思考。

    • ¥22.4 ¥45 折扣:5折
    • 螽斯振振 生育视域下的古代医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12 条评论 )
    • 黄天骄 /2023-03-01/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古代一直视生育为女性的重要职责,本书首先通过梳理古代相关文献,探究身体的性别差异,并探讨了近世医学中没有子嗣的原因、怀孕时间的选择与胎儿性别等重要问题。其次以脉诊为主梳理古人诊断妊娠的多种方式和特点。再次关注分娩前的社会风俗、医疗照护及传统助产技术的特点。本书引述大量史料,这些史料真实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物质条件,牵动着社会发展,有助于我们反省传统中国如何认识女性、对待女性,及中国人的医疗救济、身体观念。分析这些史料,或可帮助我们探讨在当时医学认识下的妊娠本质与女性的实际处境。

    • ¥23.6 ¥58 折扣:4.1折
    • 中国心身相关障碍规范化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   ( 2 条评论 )
    • 吴爱勤袁勇贵 /2022-04-01/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 《中国心身相关障碍规范化诊疗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组织国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心身医学专家撰写而成,凝聚了诸多心身医学专家的智慧。该指南包括心身相关障碍流行病学现状和发病机制、评估与诊断、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临床各科室常见心身相关障碍等内容,并附心身相关障碍常用评估量表。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实用性强,旨在引导医务工作者正确认识、规范诊断和合理治疗心身相关障碍,使临床治疗有据可依、有证可循。本书适用于全国心身医学工作者、全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及其他各专科临床医师,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心身相关障碍的规范化诊疗。

    • ¥26.8 ¥55 折扣:4.9折
    • 学习脑科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日)池谷裕二 /2023-03-01/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本书作者池谷裕二是日本东京大学药学系研究科教授,脑科学研究者。池谷博士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讲解脑科学研究成果,在日本拥有众多读者粉丝。著有《考试脑科学》《海马记忆法》《进化过头的脑》《脑的辩解》《单纯的脑,复杂的“我”》《脑的奇妙嗜好》等。书中作者结合脑科学前沿研究与实验,通俗讲解了人脑的特点,不仅讲述了人脑的“怪癖”、提高记忆的方法、筛选、存储信息的奇妙机制,还向读者传授了灵活运用人脑规则,更好生活工作的方法。本书可作为学生和职员备考的应试指导,也可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高效用脑更好生活”指南。

    • ¥21.1 ¥49.8 折扣:4.2折
    • 学习脑科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4 条评论 )
    • (日)池谷裕二 /2023-03-01/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本书作者池谷裕二是日本东京大学药学系研究科教授,脑科学研究者。池谷博士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讲解脑科学研究成果,在日本拥有众多读者粉丝。著有《考试脑科学》《海马记忆法》《进化过头的脑》《脑的辩解》《单纯的脑,复杂的“我”》《脑的奇妙嗜好》等。书中作者结合脑科学前沿研究与实验,通俗讲解了人脑的特点,不仅讲述了人脑的“怪癖”、提高记忆的方法、筛选、存储信息的奇妙机制,还向读者传授了灵活运用人脑规则,更好生活工作的方法。本书可作为学生和职员备考的应试指导,也可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高效用脑更好生活”指南。

    • ¥24.3 ¥49.8 折扣:4.9折
    • 医疗鉴定基础理论与实务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   ( 1 条评论 )
    • 李国红 /2022-11-01/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 本书是关于医疗鉴定理论、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简明读物,由部分著名专家和医学会医疗鉴定岗位工作多年的同志共同倾力编撰。书中吸收借鉴了医学会开展医疗鉴定工作以来各种培训资料的经验,将技术鉴定活动与组织管理工作相结合,力求全面反映医疗鉴定工作整体情况和研究成果。本书分为七章,分别从医学会医疗鉴定基本情况、医疗事故与医疗损害鉴定的异同、专家库的建设、鉴定程序的把握、鉴定相关的理论和方法、鉴定文书书写技巧和鉴定的综合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搭建了医疗鉴定工作的整体框架,就各地反映需要明确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解释。全书内容丰富、简洁实用,可以作为鉴定专家和医疗鉴定工作人员系统理解掌握医疗鉴定相关法律、理论和方法的学习研究资料,也可供关注医疗鉴定工作的专家和各界人士参考。

    • ¥28 ¥60 折扣:4.7折
    • 大脑与自然 为什么我们需要世界之美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 1 条评论 )
    • (法)米歇尔·黎文权 /2024-12-01/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本书以引人入胜的方式介绍了大自然在生理、认知和心理等各方面为健康带来的益处,还探讨了涉及所有五种感官的实验以及不同环境下感官的作用机制。当我们沉浸在大自然中时,大脑内部和周围会发生什么?作者列举了历史上科学家为揭示自然对于大脑作用的多项实验及发现,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科学史课。还有近期新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让我们体会到与动物对视的必要性、让孩子接触微生物的重要性,以及倾听山林寂静和凝视星空的意义。

    • ¥18.3 ¥42 折扣:4.4折
    • 摸着自己学人体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 8 条评论 )
    • (日)山本健人 /2023-11-01/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口水从哪里来的?人为什么会放屁?手肘被磕为何如此酸爽?眼见真的为实吗?人体,美丽,又神秘。作者在学医期间,为一个事实所震惊——人体很重!一条腿有10公斤重,搬起来相当吃力;手臂,看似很轻,也有4~5公斤重,超乎想象。奇怪的是,这些每天都带在身上的“部件”,我们却对它们的重量毫无概念。这是为什么呢?能解答这一问题的科学,就是医学——结合多种现代技术,探究人体与疾病真相的科学。在本书中,你将了解到人体鲜为人知的神奇功能,医学先贤的故事,人类与微生物的战争史,以及那些你似懂非懂的现代医疗技术。一场从古至今,从头到脚,遍览人体与医学之美的旅行,即刻出发!

    • ¥27.1 ¥59.9 折扣:4.5折
    • 主动出击 20世纪早期英国的科学普及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英)彼得·J.鲍勒(Peter J. Bowler) /2025-01-01/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人们往往以为,自1900年初科研成为一门专门的职业,科学家就集体退出了公众舆论场,将科普领域留给科普作家施展。本书则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指出在英国,曾有一个科学家并不高冷、亲身下场宣传的早期科普黄金时代。作者广泛调查了190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图书、杂志和报纸,发现科学家在专业和大众类读物上均极为活跃。这源于当时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科普市场,其受众是一个未能接受高等教育、但求知欲旺盛的阶层。科学家们从事科普工作有利可图,且在科学界也不会受到同行的排斥。但自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科学家与公众的“双向奔赴”日渐消失,专业科学作家成为科学传播的主体。英国科普的发展历史,揭示了科学传播的另一种模式,它有助于促成科学与公众的更紧密互动。

    • ¥28.8 ¥79 折扣:3.6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