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国古代天学置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和世界天文学发展两大背景之下展开论述,又以大量史实论证了《周髀算经》与印度、希腊天文学的关系,印度、巴比伦天文学在中国和日本的传播,中国与伊斯兰天文学的交流,近代西方天文学传入中国及其造成的影响与思想冲突。作者还就天文学史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古代中国的宇宙理论,并借助三个引人入胜的个案论述了应如何看待古代中国的天学遗产。
我们的宇宙是一台伟大的量子计算机吗?跟随麻省理工学院赛斯 劳埃德教授的思维旅程,我们会发现答案是肯定的。宇宙中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仅仅交换能量,而且还传递信息,也就是说,它们不只在碰撞,而且还在(计算)。它们在计算什么?计算我们的宇宙如何演化。本书清晰地介绍了量子科技的发展脉络和其中关键的要点,为读者了解宇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展现了科学的神奇魅力,会给读者带来一场完全不同的思维体验。
本书是引力波领域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之一。本书回顾了引力波的理论基础广义相对论,介绍了引力波的传播及其物理性质,阐述了引力波的产生和波形的计算方法(包括四极矩公式、后牛顿近似、微扰法和数值相对论)。本书介绍了引力波天文学和宇宙学中的各类波源、引力波的探测原理和不同频段的探测器,以及探测器的数据分析中所涉及的数理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结束语部分展望了引力波天文学的前景及其重要意义。书中包含许多例题,以阐述正文中的特定知识点,或者补充额外的技术细节。大部分章节的末尾包含了一定量的习题以及简短的参考文献列表,以方便读者进一步加深所学内容。书末包含两个附录和一个中英文名词索引。
诺贝尔奖是当代科学界的荣誉。自1970年开始,天文学不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青睐,更是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奖。这些获奖天文项目往往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带给我们关于宇宙的全新知识。本书梳理获得诺贝尔奖的天文项目以及回顾20世纪前70年的重大天文学成就,介绍这些璀璨成果诞生的故事,让我们一览现代天文学发展的脉络和那些杰出天文学家的迷人风采。作者更在书末总结我国天文学发展的现状,回答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的问题。
对黑洞系统的吸积与喷流现象的研究是天体物理的前沿领域。本书系统介绍了黑洞天体物理、吸积盘理论以及几种主要的大尺度磁场提能机制,并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工作详细介绍了吸积与喷流模型在解释黑洞双星、活动星系核、γ射线暴、潮汐粉碎现象等高能天体物理观测中的应用,并对有关问题作了专题讨论。
本书系统介绍了现代宇宙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对一些经典的基础概念和理论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例如,线性扰动理论中的规范变换、非线性扰动演化中的普雷斯-谢克特(Press-Schechter)质量函数、高斯(Gauss)随机扰动场及其统计性质等。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宇宙学模型及热大爆炸宇宙简史,小扰动的线性演化理论,宇宙各主要组分(冷暗物质、重子物质、光子及有质量中微子)密度扰动的线性演化方程以及密度扰动功率谱,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扰动的非线性演化与密度扰动场的统计分析,张量扰动与引力波,高红移天体与宇宙再电离,引力透镜原理与观测等。每章之后都附有相应的习题。
小行星的观测研究是当代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有多方面重要意义。地球和其它行星都经历了严重的演化,丧失其形成和演化早期的遗迹,而小行星的演化程度小,保留了早期的一些状况,尤其是落到地球上的小行星碎块--陨石的分析研究,可以提供行星和整个太阳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重大线索。小行星容易受大行星的引力摄动而经常改变轨道,乃至陨落到行星上,尤其是潜在撞击地球的危害。在早期,行星受到这样的陨击更多,规模更大,行星就是大量小天体聚集而形成和演化的。 ?在,不仅小行星的地面望远镜观测取得了很大进展,而且飞船探访过几颗小行星,开始小行星探测研究的新时期。本书包括四篇12章:甲篇绪论4章分别综述小行星的发现和观测研究意义、轨道、物理性质的观测和飞船探测;乙篇行星区的小行星5章讲述它们的轨道、类型、性质、卫星、
本书内容包括了天文观测技巧,望远镜与天文台,互联网资源以及可供研究的天体目标等;刚刚入门的新手可以从中学到大量的技巧和窍门,学会如何开始对星空的探索;那些有经验的观测行可以从小获得有益的建议,使自己的观测 加富有成效。本书还包含了一些 数据和精美彩色插图。无论初级爱好者还是观测老手们,这都是一部很好的指南。读完这本书,你能够知道天文爱好者大概是怎么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主要活动是干什么,天文学的一些历史和基础概念等。
《唐代域外天文学》通过考察域外天文学与唐代的社会、宗教、政治、文化等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来探求和辨析唐代域外来华的天文学内容,揭示外来天文学与本土天文学发生冲撞和融合的过程,探讨外来天文学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唐代域外天文学》的研究可为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一个具体、详细的个案,它将以古代中外天文学交流为窗口,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古代的中外科学文化交流盛况,以具体的事例来揭示人类文明自古以来都不是在孤立、封闭的状态下生长、发展起来的。《唐代域外天文学》的读者对象为对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史感兴趣的学者、研究生、本科生和业余爱好者。
《国际空间科学小卫星发展路线图》由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负责制定,旨在通过利用小卫星的创新和国际合作促进空间科学前沿研究。全球小卫星领域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有机会利用小卫星的发展形势来实现科学进步。具体而言,低成本发射机会正变得越来越多,商业硬件的普及也降低了空间科学小卫星任务的成本。这反过来会提高小卫星的发射频率,鼓励科学家提出更多创新性的小卫星任务建议,并*终促成科学突破的实现。此外,新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正在改变数据的获取、管理和处理的方式,而小卫星所带来的大量数据集客观上要求科学数据分析采用新的范式。 《国际空间科学小卫星发展路线图》举例说明了由小卫星发展变革所带来的长期科学愿景。考虑到制定路线图的目的,文中的 小卫星 并不十分严格地被定义为质量不超过几百千克的
《轨道力学》系统地介绍了航天器轨道力学及其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二体问题、轨道的描述、初始轨道确定、轨道机动、空间交会、行星际轨道、卫星姿态动力学和火箭动力学等方面。《轨道力学》内容丰富、理论体系严谨,物理图像清晰并配以大量通俗易懂的例题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加以说明,同时对一些可用于工程实践的常用算法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与归纳,并对重点、难点处加以详尽的解释与说明。此外,对于读者而言,书后附录所给出的一些航天轨道方面常用算法的MATLAB实现亦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对于学生:附录D中MATLAB程序的备份可通过网上访问公司主页下载完成。登陆网址根据屏幕提示便可完成相应操作。 对于老师:教师可以获得一本完全的教科书,其中含有详尽的课后习题解答。登陆网址根据屏幕提示便可完成相应操作。
为大力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系列教材。本书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荐教材,根据《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编写,适用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和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 本书介绍了各级别公共营养师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涉及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医学基础、营养咨询和教育、食物营养基础、膳食营养指导、人群营养、公共营养基础、食品卫生基础、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海洋以其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温床、资源的宝库和商贸的通道,在新世纪显现出愈益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海洋商业文明向海洋工业文明跨越的伟大时代,新一轮蓝色圈地和新一轮海洋资源开发乘时而动,风生水起,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都制定了宏大的海洋方略。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会,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0月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预示着一股蓝色经济浪潮正在神州大地渐次铺开并扩展至全世界。面对新形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组织人员开展以深耕海洋为主题的战略性研究,内容涵盖海洋科技前沿、一带一路建设、海洋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平台建设和海洋产业等诸多领域,力求鉴古综今知未,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和科技人员廓清思路提供有益借鉴,
本书是一部天文学科普名著,作者卡米伊·弗拉马里翁以文学的笔触将浩渺宇宙的绚烂与神奇展示给广大读者。它是迄今为止内容最全、篇幅、插图最多的天文学科普名著,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泛欢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许多人因读了这本书而爱上天文学,甚至因此从事而天文学研究工作。全书共分七篇,前六篇全方位描述和介绍了地球,月亮,太阳,行星世界,彗星、流星、陨星,恒星宇宙;第七篇简单介绍了各种天文仪器,让读者了解天文工作者所使用的工具和他们如何依靠这些精密仪器获得惊人发现。图文并茂,引人入胜,配有大量的图片资料。译文流畅,通俗易懂,并保持了原有的文学风格;此外,译者又根据近年来天文学的新发展作了增补和修订,使全书内容翔实而新颖。此次修订版针对前版的一些不足进行了修订
作为《民俗掌故日历(2019)》的升级版,《民俗掌故日历2.0版(2020)》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主体部分保留了原有框架:由“漫画+掌故”和日历的基本信息组成。其中,掌故部分进一步以初版于民国的《事物掌故丛谈》为蓝本。该书是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的代表作,探究了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 初来源和历史演变;既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华民俗史,也是内涵广博而底蕴厚重的百科全书。除此之外,掌故部分还广泛吸取相关民俗文化的 资源,其中之一就是每 呈现一条与当年生肖有关的成语、俗语或歇后语(例如,“老鼠嫁女”“老鼠烧尾”“狮子捉老鼠——大材小用”等)。漫画部分仍以南京大家潘方尔的水墨画为主,搭配色彩鲜艳的二十四节气数码绘图,赏心悦目、相映成趣。日期部分以潘方尔秦风汉韵、古朴雅致的印章和赵澄襄铁画银钩、拙朴
行星的运动充满了谜。托勒密、开普勒和牛顿三位大科学家的开拓性工作帮助我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本书依据文献资料,合理想象,对他们的探索工作进行生动、具体和感人的描述,奉献给读者一幅怎样探索科学真理的画卷。《BR》 托勒密、开普勒和牛顿使用的数学方法和工具,主要是初等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的知识,微积分正是在这个探索过程中诞生的。本书追随三位大家的脚步,着重用初等几何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详细阐述由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过渡、提炼出微分积分算法的要点,特别适合高中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对于学习大学低年级天文物理和数学课程的读者也能提供有益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