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动力学已发展成相对完备的体系,并在众多应用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有关混沌动力学的基础知识与研究现状,对典型的分立与连续混沌系统作了较详细的讲述,并结合部分前沿课题特别是与脑功能有关的前沿领域详细展示了混沌动力学的应用及潜在应用。全书共11章,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前4章主要介绍混沌的基本概念、能出混沌的典型的分立与连续动力系统及刻画混沌的常用手段;后7章则着重介绍混沌理论的纵深发展及其在与脑功能有关方面的应用,包括耦合混沌系统同步化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混沌动力学的初步应用、复杂网络的同步化、爆炸性同步、耦合系统中的奇异态、大脑网络上的认知与信号传递等。为方便读者更好地掌握混沌研究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本书特地为混沌动力学的基础内容部分——靠前至第4章,配备了适量
本书介绍了生物物理学的物理知识基础,结合生物学中的实例,介绍了热力学、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的有关知识。本书的 部分介绍了能量、信息与生命三者间关系的概貌。第二部分关注细胞中分子层面的扩散、耗散及驱动现象,并详细介绍了其中的物理原理。第三部分侧重于将第二部分中的物理原理应用于解释 为复杂的大分子、分子机器的工作机制之中。本书是一本较为系统地具体介绍生物学中物理原理的教材,体现了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思想,适合于配套大学相关课程使用。
冲击波物理是研究凝聚态物质,尤其是固态物质,在瞬态外力作用下的状态和性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目的是建立能够对物质受到高速碰撞和爆炸等特别外力作用时的动力学行为正确地进行预言、分析和评价的科学方法。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武器研究的迫切需求,冲击波物理学科在苏联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就公布了金属、岩石、塑料、、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液体和气体等许多物质的冲击绝热压缩数据,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描述这些物质受到冲击压缩的响应特性的数据库。随着冲击波物理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实验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模拟能力的迅速提高,这些数据库一直在不断修订和扩充之中。
为了解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发展趋势,交流研究成果,促进我国生物力学领域的青年学者成长,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生物力学高级讲习班”在上海举办。编者组织参与讲习班讲学的部分专家以讲习班的讲稿为基础撰写了这本专著。作者们结合自己多年研究实践,详细介绍了我国生物力学学科领域在心血管、骨关节、正畸、修复、康复工程、肿瘤以及眼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前沿进展将对已从事或将要从事生物力学研究的年轻学者是极好的参考。
《量子物理学》分为两册:上册详细阐述量子力学的基础及对称性和微扰论的应用;下册从时间相关动力学出发,讨论多体物理学和量子混沌与量子纠缠。两册内容的划分适合两个学期的教学。《量子物理学(上册):从基础到对称性和微扰论》兼具俄罗斯与欧美教材的风格,选材详尽丰富,逻辑鲜明合理,叙述简明严谨,涵盖范围及适用读者类型之广在同类书籍中尚属少见。其所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全书的结构相当独特。其主题从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延伸到许多前沿的研究领域,介绍了量子物理学新的成就和解决现代物理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全书设置了许多习题,并对部分习题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对于涉及量子物理学应用的大学高年级学生,《量子物理学(上册):从基础到对称性和微扰论》是的教材;对于理论物理领域的相关研究与教学人员,也
《组织修复生物力学/生物力学研究前沿系列》介绍了组织修复生物力学领域研究的若干新进展,重点是我国学者近十多年取得的研究成果。《组织修复生物力学/生物力学研究前沿系列》首先介绍了组织修复中细胞生物力学、力对干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药物/生长因子控释与组织修复等基本概念、方法和研究进展,其次介绍了骨、软骨、韧带、肌腱、血管、胃肠道、肝脏等组织修复生物力学领域的新研究进展,*后特别介绍了组织修复与低温保存、3D打印、微流控模拟技术、生物信息学等组织修复研究中涉及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组织修复生物力学/生物力学研究前沿系列》可供生物医学工程、力学、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工程师、临床医生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阅读参考。
李毓佩先生的作品通过奇妙的构思,从生活中的若干问题出发,把数学概念、计算方法等知识很自然地穿插进来,不仅普及了数学知识,还普及了数学思想,以及追求数学的精神。李毓佩数学故事文笔生动,幽默风趣,特色鲜明,在“独此一家,别无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