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当第一个远古人类惊异于花的美丽,将它的线条划刻在石头器物上时,人们便建立起与这种自然造物之间的羁绊。 回顾人类文明史,花的身影从未缺席。花的用途极为广泛,它不仅是带有宗教和社会象征意义的符号,也是诸多建筑、纺织品、绘画和诗歌中的永恒主题,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学元素和情感载体。 著名人类学家杰克 古迪在这本书中着意解读花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古迪以鲜花为棱镜,探讨花和花卉在数千年人类文化发展中的符号象征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了他在跨文化比较时所展现的历史意识和闲情逸致。
202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下简称为《名录》),455种和40类野生植物被列入其中。《名录》的出台,为依法强化保护野生植物、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保护生物学研究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通过协调,由全国各个类群的专家约30位,在开展广泛的野外工作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联合编写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三卷)。本书涵盖了《名录》所列物种、亚种和变种,共计1069种,并标注了各物种的国家保护级别、CITES附录和IUCN红色名录等级。内容涉及每个物种(或变种)的形态鉴别特征、地理分布信息、花果期、生境、濒危状况及其受危原因。为了确保其科学性、准确性和
本书共收集长江下游地区常见浮游植物(除硅藻)7门103属397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蓝藻门14属40种1变种,金藻门5属12种,黄藻门4属4种1变种,隐藻门2属4种,甲藻门5属8种,裸藻门6属62种19变种,绿藻门67属201种43变种2变型。书中记录了每个种的中文名、拉丁名、引证文献、形态特征、生境等信息,并附有展示其鉴别特征的彩色光镜照片。
本书是在刘穆著《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学导论》各版本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而成的一部基础科学理论著作。本书仍保持着以前各版书的特点??科学性较强,内容较新,附图质量高,可读性强等,并在本版书中加强了这些特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南部,横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既临海又沿边,是我国植物资源大省(区),植物多样性仅次于云南和四川,位列第三。为建好广西的植物 户口簿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与广西植物研究所通力合作,36年磨一剑,完成了《广西植物志》系列六卷的编纂出版。 《广西植物志(第四卷 种子植物)》按照哈钦松系统(1926 年)编排,记载广西茜草科至唇形科种子植物 33 科 454 属 1612种24亚种141变种5变型及1杂交种,并有植物形态比较图或全貌图精绘图版 269 幅(含646种10亚种17变种),内容包括了各科的分属和分种检索表,科、属的简要描述,每个种的科学名称、中文名称、文献引证、识别要点、与近缘种的关系、产地、生长环境、已知经济用途与开发前景等。
本书介绍了植物功能性状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历史,梳理了植物功能性状的指标体系及其主要分类、制定了适用于植物功能性状的野外调查样地设置规范,以及植物不同器官的样品采集和测量技术规范。同时,本书原创性提出概念体系,如植物群落功能性状、生态系统功能性状、植物功能性状网络、基于功能性状的生产力预测框架等,实现了植物功能性状在复杂生态系统中的多维度拓展(单性状?多性状、单器官?多器官、单物种?多物种),形成了通过植物功能性状探究群落维持机制和生态系统功能优化机制的新思路,构建了以功能性状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和整合生态学研究的新理论框架。
无
本书收录华东六省一市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260种左右,每种有简要形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生境及濒危等级等信息介绍,并附有相应的彩色照片。本书集专业、科普和鉴赏为一体,可为植物保育研究人员、自然保护区等国家林业系统工作人员、广大植物爱好者,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提供参考。
《高黎贡山植物资源与区系地理》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李恒研究员及其团队30年的研究成果,是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基于各类群专家对植物标本的准确鉴定,该专著首次详细记载了高黎贡山地区的地衣、苔藓、蕨类及种子植物名录,并对高黎贡山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来源及在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中的位置进行了论证,提出一个与该区域相适应的种级分布区类型系统。
《中国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图鉴 广西植物》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持编著的《中国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图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距该系列专著《海南植物》出版 7 年后我国科研人员对热带雨林地区植物进行野外调查和专著编研的又一科研成果。该书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全面开展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的研究资料编辑而成,共收录广西热带雨林区域的维管束植物 262 科,1288 属,2737 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内容包括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学名、性状、花果期、分布与生境等。该书文字力求准确、简明扼要,图片清晰,是一部集实用性、科学性与科普性于一体的著作。该书的出版对我国热带雨林植物的保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热带
本书是我国部采用图鉴形式系统展现横断山区有花植物的一部专著,是目前我国在横断山植物多样性研究中的成果。它记述了横断山区丰富的植物类群和系统分类,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历史上的重要研究成果。 该书填补了植物分类中的很多空白,尤其是对近发现的新属种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书中大量精美的图片,增加了分类的直观性和科学性,并详细介绍了横断山区有花植物171科约1500种的形态及分类特征、生境及分布。 本书呈现了来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 横断山区的丰富植物类群,以准确的文字(中英双语)、精美图片(3000余幅)以及考究的编排展示了该地区有花植物120科1800余种,涵盖了该地区常见的所有科。本书不仅是自然科学工作者的工具书,更是植物爱好者的易用手册,在学术研究、公众自然素养的培养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是一部论述中国维管植物系统演化的专著。著者利用多基因序列数据重建了中国分布的目、科、属的生命之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维管植物的分类系统。篇总论部分介绍了生命之树的概念、研究历史、建树方法和应用前景,以及中国维管植物的生命之树和系统排列等。第二篇按目、科演化顺序,以鉴别特征为线索,结合树图生动展示了中国分布石松类植物3目、蕨类植物11目、裸子植物7目和被子植物57目,共78目、328科、3114属维管植物的亲缘关系,各科、属鉴别特征,科内属、种数目和地理分布,各属配置了彩色照片或线条图。
在世界上有一些美丽、有用、迷人的植物往往也是不常见的,几个世纪以来,这些稀有植物一直吸引着植物学家、科学家和园丁,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中一些稀有植物如今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濒危植物图鉴》结合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珍藏的植物艺术作品,讲述了40种稀有和濒危植物的故事,分析 了是什么让这些稀有植物显得与众不同,又是什么让它们变得如此稀有。通过这些稀有植物的故事,我们可以 看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在进一步威胁着这些脆弱的植物,同时也启发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这 些稀有植物,珍惜我们的大自然,为人类应对保护稀有植物的挑战带来了一些启发,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大众科 普类读物。
植物供给人类衣食住行、防病治病、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所必需的各种产品,它在人类文明发生发展数万年的历史演变中,自始至终都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人类认知、信念和价值观的总和,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多的地区之一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云南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在这片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互为一体的热带区域,植物与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生物文化景观,当地的生物资源哺育了当地的民族,也为当地的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书从研究植物和人类相互关系的民族植物学角度切入,通过对200余种西双版纳植物与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医药文化、工艺文化、景观文化等关系的深入研究,系统介绍了人类利用植物的文化行为和
本书共收录我国湿地维管植物211科1321属5923种120亚种285变种。其中,石松类植物3科9属47种;蕨类植物30科100属449种4亚种18变种;裸子植物2科10属15种6变种;被子植物176科1202属5412种116亚种261变种。每个种、亚种和变种的内容有中文名、学名、习性、生境和 地理分布,外来种还给出原产地。 本书可供湿地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海洋学、植物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农业、林业、水利、海洋、环保、旅游等领域的工作者,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全书共收集中草药692种,按拉丁学名,本草名称,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医疗活性,毒性参考,传统功用等顺序描述,其中毒性和活性作为重点介绍。过去,我们过多的强调中草药的神奇效果,较少指出中草药的毒副作用,宣传上存在的片面性,引起了马兜铃酸肾毒事件,黄药子肝毒事件。人类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书以唯物辩证观点对692种中草药做了比较全面的说明,对正确辩识和正确使用中草药,防止和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全面回顾了被子植物的主要演化趋势,将分子系统发育学与形态学、植物化学、解剖发育学和古植物学数据相结合,对被子植物及其各主要进化分支的重要化石信息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将这些化石证据整合到了一个强大的系统发育框架之中,重新评估了与被子植物相关的关键进化假说,给陆地生态系统主导类群的演化关系提供了**、全的概述,是近年来被子植物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原书主要作者均是植物系统发育研究领域的领袖,包括来自美国、英国和瑞士的4位院士,他们共同完成这部集大成的著作,进而填补了分子系统与形态分类间的重要空白。
本书以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植物细胞分化与器官发生”创新群体成员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为主线,围绕细胞分裂和分化、器官发生和发育这些基本科学问题,介绍了从分生组织到器官形成的分子机制。本书在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的背景下,突出各位作者的研究特色,纵论动态,力图做成图文并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学术专著。全书共11章,系统全面地描述了植物细胞分化、器官发生的概念、问题和研究体系,阐述了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囊泡运输在植物发育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研究技术;另外还对花器官的起源与演化、开花启动和花器官决定等的研究进展做了较为细致的阐述,内容涉及脊化信号的感受、花发育模型、花器官发生调控网络、MADS-box基因家族;对花粉管极性生长、植物表皮毛极性生长、胚胎发育以及根尖和茎尖分生组织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全
《中国竹类图志(续)》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花卉研究开发中心组织四川农业大学、*****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南林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贵州省林业学校等单位的部分专家,经调查、研究和编写所形成的关于我国竹类植物分类的新研究成果;是继2008年《中国竹类图志》出版10年后,对我国竹类植物分类研究工作的全面补充。 《中国竹类图志(续)》内容共分四大部分:*部分,收录了《中国竹类图志》出版时个别遗漏的和2006年9月~2017年5月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现的竹类植物15属、43种、3变种、40变型,共86个竹种和种下分类群,几乎包括每个分类群的文字描述和特征照片(或点线图);第二部分,收录了264种竹子的花序描述;第三部分,补充了《中国竹类图志》中部分未附照片竹子(51个分类群)的照片;第四部分,附录,包括中国
本书系统介绍了植物离体发育及其调控的内容,全书分为9章。第1章介绍组织培养与植物离体发育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及相关的术语,以便读者对本领域有个大概的了解。第2章介绍拟南芥各种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形成及其分子机制,以及其他植物的愈伤组织形成及其调控。第3章和第4章分别论述离体器官发生的再生苗和不定根的形成及其调控内容。第5章介绍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调控。体细胞胚胎发生是植物体细胞表达全能性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其所涉及的核心问题的研究极富挑战性。第6章介绍离体开花及其调控。离体开花可缩短其天然的营养发育阶段而提早开花。离体开花的研究极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第7章叙述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最近十多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报道和论文综述不断增加。第8章论述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常见的发育异常如
《4000种观赏植物原色图鉴》是一本植物工具书,又是一本植物 字典 ,是国内记录观赏植物*多的大众图书。本书按照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分类将收录植物进行了归类,共收录了200科、2300属,4000余种植物,每种植物配有拉丁名、图片、科属、别名、产地。近10000张图片,图文对照,详细讲解。简短文实用目录索引:按科属分类的多级目录及拉丁学名、别名索引,让您轻松找到想要的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