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笔记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采用手绘和文字描述的方式,给大自然书写日记。中国野生动我保护协会联合广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和广东省长隆动植物保护基金绘举办以“绘眼看自然”为主题的长隆杯第二届自然笔记大赛。在为期一个月的作品征集时间内,将受到的来自全国的作品,分为中学组和小学组,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和很好奖。同时还评出了认真观察奖、奇妙发现奖等若干。《绘眼看自然:长隆杯第二届自然笔记大赛获奖作品集》将上述获奖作品编辑成册,以期读者从自然笔记中发现、探索、记录和传播自然之美。
看颠覆性创新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格局,重新划定规则。 这本书告诉你: 今天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 一项技术如何催生新技术,它们如何相互影响? 未来,科技将要去向何方 人类的历史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之上,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历史上那些的科学技术突破,能告诉我们关于未来的哪些信息?不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科技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有时候甚至具有破坏性。人们越来越依赖科技,而反过来,科技对人又将产生什么影响? 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人类的创造力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一个新阶段的技术都是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创新基础上的,新事物也开始呈指数级爆炸式增长。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创新的故事。探索了隐秘的科技历史、塑造我们世界的秘密,以及以此为源动力,商业模式的变化、国家的兴衰和
1833年6月24日,英国科学促进协会召开第三次大会。大会首位发言人是威廉·休厄尔(WilliamWhewell),他是的明星,三一学院的院长――很的职位,他性格率直,言词简洁有力,后人赞誉他是英国科学促进协会成立的引路人之一。在此次会议上,休厄尔提出了“科学家”这一称谓,这就是“scientist”(科学家)。劳拉·J.斯奈德著的《哲学早餐俱乐部(四个杰出科学家如何改变世界)》记述了这四个人成功地将自己大胆乐观、年少轻狂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令人赞叹不已。但是,这一成功也带来了几近于悲剧性的讽刺:正是他们的努力让自己成为了过时的人。他们为“科学家”制定了特定的角色,而像他们那样的人却没有了容身之地(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同他们差不多的科学人士不愿意顶着“科学家”这个头衔)。
由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广泛应用,其分布式协同控制成为数学、物理、生物、工程、管理等众多相关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相互合作的分布式协议成为多智能体网络系统实现协同控制至关重要的因素。《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英文版)/网络科学与工程丛书》详细介绍了多智能体系统的研究背景和相关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完全基于分布式信息的多智能体系统控制协议设计,研究了多智能体传感网络的滤波器设计等关键问题。全书从理论到应用系统地研究了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的研究进展,对于有基础的研究者和感兴趣的初学者,都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自然杂志》科普撷英丛书之一。本书收录的是2005年至2015年的《自然杂志》每年 “诺贝尔奖简介”专栏的所有文章。该专栏文章以当年评出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奖项——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介绍评述对象,约请该领域的专家撰文,对81位获奖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以及后续影响和意义加以介绍,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及理工科青年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