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音响技术基础知识、传声器与扬声器、音频功率放大器、调音台、音频信号处理设备、数字网络音频扩声系统、扩声系统设计和扩声系统的调音技巧等。本书围绕专业音响与调音技术展开论述,以信号的流程为主线,系统性较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本书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内容新颖,应用面较宽。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获得音响与调音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从事音响与调音方面的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信息类及声像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音响工程技术人员、音响师及音响发烧友的参考书。
《电磁波与天线仿真及实践/应用型本科电子及通信工程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基础篇,主要介绍电磁场与电磁波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之后对电磁波传播、常用器件及天线进行了重点介绍;二是仿真篇,采用HFSS和ADS等仿真软件,针对电磁波传播、传输线、常用器件及天线,给出了18个带有详细步骤的仿真案例;三是实践篇,针对无线电技术、微波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和其他相关专业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实践需要,给出了18个实验。读者可以结合学习的需要选做相关仿真案例和实验,建议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学习与*部分相关基本概念的学习同时进行,这样便于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电磁波与天线仿真及实践/应用型本科电子及通信工程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可作为无线电技术、微波技术、电子信息技术、
本书立足实用,全面描述了楼宇智能化的概念、组成、设计、实施、管理等主流技术。 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概述、楼宇自动化、保安与消防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综合布线典型案例及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本书编写力求简单实用,在简略介绍基本原理和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讲述了实际工程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技术针对性强。 本书主要是为高职高专计算机、电气工程、楼宇自动化、建筑工程等相关专业而编写的教科书,也可作为电大、成人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相关教科书,或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常用传感器的构成、工作原理、特性参数、选型及安装调试等方面的知识,对测量电路的基本概念、抗干扰技术及新型传感器的应用也做了介绍。 书中列举了各类传感器在工业、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每章均附有习题,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分析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机电设备类、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及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配有教学课件和试卷供任课教师参考,请发送邮件至goodtextbook@126.com 或致电010 82317037申请索取。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与通信技术协议栈,IEEE 802.15.4标准和ZigBee协议,以覆盖技术、时间同步技术、定位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目标跟踪技术、安全技术等为支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国内外标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软/硬件设计,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家居、智能温室系统和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中的应用。本书后面是工程实验指导,均给出了完整的实现细节。本书可以作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智能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计算机、通信、建筑电气、网络管理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智能建筑等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配套授课电子课件,需要的教师可登录www.cmpedu.com免费注册、审核通过后下载,或联系编辑索取(微信:15910938545,QQ:2850823885,email:2308140194@qq
本书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和新工科的特点,以信息的传感、转换、处理为核心,按检测技术基础(第1~2章)、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3~8章)、自动检测系统(第9~11章)三大模块组织内容。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模块以被测量为主线,分别介绍温度、力、声、磁、光、气体和湿度等各类传感器的原理、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电路,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给出多个应用实例。自动检测系统模块包含虚拟仪器、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和自动检测系统共三章内容,第9章介绍虚拟仪器概念、开发环境和数据采集;第10章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的概念、技术架构、无线通信及其应用;第11章介绍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设计方法和设计案例。
本教材是根据高职高专电类专业国家教学改革的需要编写的,按照突出应用性、实际性和针对性的原则编写并重组系列课程教材结构,以项目驱动、任务导人方式反映高职高专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向,反映当前教学的新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术的培养,以适应实践的要求和岗位的需要。本教材力图使高职高专电类专业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获得具有从事生产一线的技术和运行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传感器、自动检测技术和抗干扰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本教材着重于介绍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转换电路及其应用。在取材方面,既考虑了检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也考虑到高职高专教育对象的实际基础水平,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因而,本教材主要着眼点在于结合实际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工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