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内容以煤的直接转化工艺过程为主,阐述煤化学工艺基本原理、重要工艺过程和设备以及有关煤化工进展,并以近年来公布的统计公告及新标准为依据更新了数据。全书共分为9章,可按48学时进行教学。介绍了煤炭资源、煤的低温干馏、炼焦及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煤的气化、煤间接液化、煤直接加氢液化、煤制碳素制品、煤化工生产的污染与防治等的生产原理、方法、工艺计算、操作条件及主要设备等。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工艺、能源化工(煤化工)专业教材,亦可供从事能源、煤炭、化工、电力、环境保护等专业设计、生产、科研的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落实*主席关于“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讲话精神,煤炭必须自身进行革命,真正革落后产能的命,革污染排放的命,全面实现煤炭绿色生态开采、清洁低碳利用,使煤炭成为清洁能源。依托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研究项目,谢和平院士领衔由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行业核心研究力量组成的科研团队,系统研究并阐明了煤炭革命的科学基础、四大理论和六大理念;提出了煤炭革命的绿色安全开发、清洁低碳利用、多元协同发展、国际化发展、新型人才培养五大战略;提出了煤炭3.0阶段、4.0阶段、5.0阶段的战略发展蓝图和煤炭技术革命路线图;勾勒了近零生态损害的科学开采、近零排放的清洁低碳利用、矿井建设(设计)与地下空间一体化利用、流态化开采四大领域的煤炭革命颠覆性理论和技术以及不同历史发
《燃煤电厂深度调峰技术及应用》一书以燃煤电厂深度调峰技术为主线,主要介绍了我国深度调峰相关政策、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内外燃煤电厂深度调峰经验以及锅炉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和环保设施深度调峰关键技术及应用,最后介绍了成套的灵活性改造案例,旨在帮助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了解影响深度调峰效果的各种因素以及明确如何在深度调峰过程中通过改造和运行优化最大程度保障机组的运行效率、运行安全和环保指标,为深度调峰技术选择提供建议,最终为深入推进煤电节能降耗、提升煤电灵活性提供技术支撑。本书具有政策分析全面、专业分类明确、案例分析实用性强等特点,可供燃煤电厂工程技术人员、生产运行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本书前有编写说明、 煤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正文部分采用章节体,按历史发展时期分为:恢复重建(1949-1956) 、曲折发展(1957-1965)、艰难发展(1966-1978)、改革探索(1978-1992)、浴火重生(1992-2002)、高速发展(2002-2012)、绿色转型(2012-2022)等7章,简要记述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煤炭工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后有附录。文中资料出处采用括注方式,书后不再另注明资料的出处。统计数据主要选自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等部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年度发展报告》《煤炭工业辉煌70年》(1949-2019)等资料。
《2024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是一本集行业数据、实践案例、理论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报告剖析了2023年煤炭产供需、经济运行、政策前沿、典型案例等,用大量的数据和图表从多个视角分析了行业发展形势,全面展示了2023年煤炭工业发展面貌。报告编撰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以及行业精英的智慧与心血。 希望《2024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能够为煤炭行业的从业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关注能源行业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窗口。无论是探寻行业发展的趋势,还是寻找企业转型的策略,相信读者都能从《2024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新型煤气化及气化煤技术》是一部基于煤气化技术特征和气化煤性质介绍新型煤气化技术比选方法的著作。本书在介绍煤气化分类及气化原理、煤炭资源分布现状及分类、煤化工用煤指标分析及标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动力煤焦煤选择及质量评定方法、气化煤选择及质量评定方法、煤气化性能比选评价方法;总结分析了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油品、煤制天然气、煤制氢中各种煤气化技术的市场份额及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固定床加压气化、熔渣固定床加压气化、循环流化床气化、灰熔聚流化床气化、干煤粉流化床气化、水煤浆气流床气化等技术中典型气化炉的发展历程、主要技术特征和商业应用业绩;最后给出了煤气化比选计算范例。本书对于煤化工项目确定适宜的气化炉具有指导意义,可助力煤炭高效转化利用、降低单位产品
本书是 煤炭清洁转化技术丛书 的分册之一,全面呈现了中国煤制乙二醇的技术和工程图景。本书概述了煤制乙二醇技术和行业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深入探讨了CO氧化偶联合成草酸酯、氧化酯化合成亚硝酸甲酯、草酸酯加氢制备乙二醇、乙二醇产品与中间体的精制等关键技术;系统介绍了煤制乙二醇工艺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包括能耗分析、技术经济分析、安全控制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已实现工业化的代表性煤制乙二醇技术及典型的工业化装置,展望了煤制乙二醇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关联产品和技术。本书深入总结了作者团队的研究和工程化成果,内容翔实,实用性强,可供煤化工领域的研究、设计和生产技术人员,尤其是煤制乙二醇领域的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对中低温煤焦油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在多种加工过程中的反应机理进行系统介绍。首先,对中低温煤焦油的组成、性质、特征及分离分析方法等前沿研究进行论述。其次,详细地分析中低温煤焦油的多种反应机理,如加氢反应、重整反应、热聚合反应等,并详细说明这些反应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最后,对中低温煤焦油加工利用方面的前沿技术进行介绍,展示不同发展方向。
大连疗养院是一所集疗养、职业病防治、治疗康复和住宿、餐饮、会议、旅游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疗养院。曾多次荣获辽宁省“绿化先进单位”和“花园式单位”称号,并被誉为大连市“卫生信得过单位”。《中国煤矿工人大连疗养院志》,记事时段上限为1953年1月1日,下限为2017年12月31日。《中国煤矿工人大连疗养院志》体裁,设述、记、志、图、表、录7体,以志为主,互为补充。本志采用章节体。章下设节,节下设目。本志坚持“录必有据,信源可查”的原则。图照集中排置与随文插置相结合,表随文插置。本志纵记史实采用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分时期记述相融合。志文中在分时期记述时,所称“五五”时期……“十二五”时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规划)”自然分期的简称。
《煤化工生产技术》共13章,主要内容为煤的热解炼焦及焦油加工、空分技术、煤炭气化技术、煤气净化技术、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和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甲醇制芳烃、煤制天然气等。因煤炭气化技术在煤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故系统介绍了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同时对气化主要设备——气化炉的气化技术、操作管理的发展及应用作了介绍。配套了数字资源,可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和专科,也可作为煤化工相关企业人员的参考书。
《煤制醇醚》以醇醚生产企业的工作过程为 ,主要介绍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并辅以适度够用的基本理论,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全书在简要介绍煤化工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按照醇醚生产的主要路线分为认识甲醇、合成气生产、合成气净化转化、甲醇合成、粗甲醇精制、二甲醚合成、甲醇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醇醚燃料、醇醚主要下游产品、醇醚厂安全与环保十个项目,就每个产品生产步骤的反应原理、影响因素、工艺条件、生产设备、生产操作等方面进行介绍。 本书适合煤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的师生阅读,也适合煤焦化及其相关企业的人员参考。
《中国煤矿革命史(1921-1949 套装上下册)》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党领导下,中国煤矿工人和全国人民一起,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它突出地记述了李大钊、毛、李立三、、王尽美、邓恩铭、邓中夏、陈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入矿区,宣传马列主义,组建党和工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它重点地记载了(萍乡)安源、开滦、井陉、(北京)门头沟、峰峰、焦作、(安阳)六河沟、杨山、义马(观音堂、宜洛)、郑州(新密)、淄博、枣庄、(徐州)贾汪、淮南、淮北(烈山)、黄石、大同、阳泉、(潞安)石圪节、(太原)西山、抚顺、鹤岗、鸡西、穆棱、辽源(西安)、本溪、阜新、北票、扎赉诺尔、乐平(鸣山)、长兴、辰溪、韶关(曲仁)、铜川、天府、威远、一平浪、哈密等煤矿
《燃煤电厂深度调峰技术及应用》一书以燃煤电厂深度调峰技术为主线,主要介绍了我国深度调峰相关政策、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内外燃煤电厂深度调峰经验以及锅炉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和环保设施深度调峰关键技术及应用
本书阐述了褐煤锅炉、制粉系统与利用烟气余热增效减排技术三方面的内容。褐煤锅炉方面:褐煤特性及其对燃烧设备设计、运行和制粉系统的影响;褐煤低温燃烧技术,年轻褐煤、高灰分褐煤、老年褐煤与褐煤混煤燃烧技术;
本书收录了1949-2023煤炭工业发展中发生的重要事件,范围包括(1)中共中央、国务院对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召开的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对煤炭工业的视察、讲话、批示等。(2)国家有关煤炭的法律法规颁布与实施。国家有关部委及煤炭主管部门颁布实施的重要规章制度及召开的会议等。(3)煤炭行业管理体制、机构、人事的重要变更。省级及中央煤炭企业集团(公司)的建立、撤并、重组和兼并等。全国性的煤炭科研、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机械制造等单位的设立与调整。(4)煤炭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正职)的任命和考察、调研、参会等重要活动等等。
本书以淮南矿区多煤组高瓦斯煤层群卸压开采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模拟试验与现场实测等手段,分析了3种典型工程地质条件下(近距离煤层群卸压开采、多煤组远程上行卸压开采、大倾角煤层群卸压开采)围岩应力场、裂隙场演化特征,对比了同一近距离煤层群不同开采顺序(上行、下行)卸压开采围岩应力场、裂隙场演化特征的异同。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煤层群卸压开采应力裂隙演化的机理,并有效地运用于现场指导,为淮南矿区同类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借鉴,丰富了煤与瓦斯共采理论。
煤粒瓦斯放散动力学规律和模型大多是基于均质煤粒建立,没有考虑软硬煤在孔隙结构和分子结构方面的差异及其对瓦斯放散规律的影响,工程实践表明,软煤瓦斯含量损失量推算、煤粒瓦斯解吸指标等参数测定偏差较大。本书研究了不同煤阶典型软硬煤分子结构、孔隙结构、初始瓦斯扩散浓度和瓦斯放散动态过程的差异特征,探讨动力变质对煤粒瓦斯放散规律的影响。根据气体在多孔介质运移理论,揭示煤结构对软硬煤粒瓦斯放散的影响机理。引入孔隙结构参数,建立能统一描述软硬煤粒瓦斯放散动态过程的多重孔隙结构动力学物理-数学模型,求解瓦斯放散量与时间关系式,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煤阶、破坏类型煤粒瓦斯放散规律。为瓦斯灾害预测与防治、煤层气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基于Ni-Mo/γ-Al2O3催化剂的煤焦油加氢反应原理,以及不同工艺过程对煤焦油加氢产物分布的影响。同时,总结了关于提酚处理、不同分馏点处理对煤焦油加氢反应原理与对产物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加氢精制与加氢裂化两种工艺组合方式对汽柴油收率、产物组成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 对四种催化剂级配下的煤焦油加氢精制过程的原子级物料衡算、产物化合物分布规律、反应动力学都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工艺优化给出了 佳反应条件,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推演给出了催化剂级配体系的工业使用寿命。